【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萨满文化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萨满文化研究

[吕萍]达斡尔族萨满文化传承人──斯琴掛
  作者:吕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13 | 点击数:13893
 

 

斯琴掛和她的弟子们(第2排右3为斯琴掛)

  开栏的话

  萨满文化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宗教文化,从远古一直保存至今。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中,无论是古代民族还是现代民族,都有萨满文化的传统。达斡尔人信仰萨满文化的历史悠久,至今在其民间还保留有萨满文化的传统。萨满是萨满文化中的主角,萨满的产生与萨满文化的形成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因为没有传承人,就不会有萨满文化。在当代达斡尔族萨满传承人里,斯琴掛和她的弟子们格外引人关注。她们活跃在呼伦贝尔草原上,为传承达斡尔族萨满文化,抢救与研究达斡尔族萨满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她们向世人证明,萨满还在,萨满文化仍有遗存,需要我们珍惜与保护。

  从本期起,本报开设专栏,通过介绍斯琴掛和她的弟子们,向读者介绍延续至今的古老的萨满文化。

  斯琴掛,一位慈祥和善、端庄文雅的达斡尔族女性,跟想象中的萨满完全不一样。初识她是在2005年深秋,我前往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腰里毛都南塔嘎查参加著名蒙古萨满博色仁钦(那时他还健在)主持的其徒弟过三关仪式上。3天的共处,使我们一见如故,也才有缘后来参加其萨满仪式和调查采访她,与之结下深厚的友情。

  鄂嫩哈拉家族的斯琴掛

  1950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巴彦托海镇(又称南屯)的一户普通达斡尔族人家诞生了一个女孩,取名斯琴掛,意为聪明美丽。真是人如其名,这个女孩果然聪明漂亮。她的父亲叫达木仁苏荣,是一名教师,母亲叫斯日古楞,父母均为达斡尔族。她的家族姓鄂嫩哈拉,是达斡尔族中较大的姓氏。达斡尔人把古老的父系氏族称为“哈拉”。同一哈拉的人是同一父系祖先后代组成的血缘集团。哈拉的名称也就是现在达斡尔人所报的姓氏。

  鄂嫩哈拉家族是达斡尔族的萨满世家,世代信仰萨满文化,其传承路线清楚,后继有人。家族中每隔几代就出现一个萨满,祖上曾先后出过多个萨满,到斯琴掛这儿已是第七代萨满了。第六代大萨满是斯琴掛的曾祖父,叫拉玛拉萨满(又称为喇嘛萨满,简称拉萨满),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大萨满。《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志》记载:“博斯胡浅莫昆的霍卓尔巴尔肯,叫卓日汗和卓林召。现在海拉尔地区该莫昆的霍卓尔雅德根,名叫拉玛,1957年79岁,一般称他拉萨满。”第五代大萨满是斯琴掛曾祖父的祖父,叫布库绰罗布,坟地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色勒哈达(达斡尔语山崖之意)。第四代大萨满是布库绰罗布的姑奶奶,闺名叫木兰。生在贝加尔湖,后来嫁到了一个蒙古族布里亚特家族,所以她的名字后面加色根默德。再往上就不清楚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家族萨满均为“神抓”萨满(即死去复苏的萨满神灵要找的有慧根的传人)。

  梦中通神的斯琴掛

  斯琴掛的萨满传承之路可以说久经磨砺。许是红颜天妒,斯琴掛从1963年起就病魔缠身。1995年以后,又患了心脏病,严重时一年要抢救几次。因到医院检查时心电图测不到图像,医院曾几次下病危通知书。她时常表现为神经有些失常,常常睡梦中又唱又闹。自生病以来,梦就常伴着她。初时,她没有什么记忆,也没有什么特殊启示,后来就比较清晰了,有些梦中情景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在现实中兑现,而且平时梦少,病时梦多。后来,她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对附体也有所感应。一位穿灰色长袍的老爷爷经常在梦里出现,告诉她做些什么,还常对她说:孩子,我终于找到你了……家人费了很多周折都不能解决问题,不得已就找看“外病”的人来看,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斯琴掛的曾祖父拉玛拉萨满,而斯琴掛的病就是“萨满病”(当神灵选定某个人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异常现象,让这个人产生许多幻觉,并在生活和精神上对其进行折磨,直到其成为萨满为止),只有让斯琴掛当了萨满才会好起来。这样,就使原本对萨满亳无了解,也根本不信的斯琴掛及家人最终同意了斯琴掛当萨满。1998年,斯琴掛在经历了无数病痛和意外灾难后,最终当了萨满,成为鄂嫩哈拉家族第七代萨满传承人,怪病也就解除了。

  梦境在斯琴掛的传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是通神的主要途径。在梦境中斯琴掛获得了大量信息,得到了神灵的指点,才使她先后完成了巴日肯·塔肯仪式、斡米南仪式、托若托利畏仪式、阿巴嘎拉岱仪式等十几种仪式。2010年8月12日,她再一次通过“斡米南”仪式,成为当代达斡尔族第一位拥有12杈神帽的大萨满。神帽是识别萨满资历的标志。鹿角杈数的多寡,标志着萨满级别的高低。初当萨满者,只能用红布包头。出道3年之后,等到首次成功参加完成“斡米南”祭奠,才开始戴有3杈鹿角的神帽。再经3次“斡米南”祭奠,才能拥有戴6杈鹿角神帽的资格。如此反复直至戴上12杈鹿角神帽,才达到最高的萨满级别。达斡尔族这种“神抓萨满”、梦中通神的自然传承过程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有些现象用科学语言很难作出解释,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究。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2-01-1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厚生]满族萨满教神词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
下一条: ·[邰子桐]吉林石氏家谱记载诸多萨满 族人传讲奇妙神话
   相关链接
·[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宋嘉琪]坚守本真和顺时而变: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双重选择·[曾榆净 梁莉莉]“看见”多重行动逻辑下的女性传承人
·[艾晶]优势视角下广西女性非遗传承人发展路径研究·[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于佳卉]“历史的截面”:尼山萨满故事成型年代考
·[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
·[陆帅]二人转正戏中的萨满文化初探·[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
·[郭崇林]老三星、新三星与原古神·[陈岱娜]自我经营、性别与边界:社区语境下的非遗传承人现状探析
·[周波]从“身份认同”到“文化认同”: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设计的新面向·[王历]非遗实践、传承者在非遗商业化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郑鑫宇]遗产地社区讲解员与传承人的互动性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