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何一民]清代藏、新、蒙地区城市的发展变迁
  作者:何一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2-29 | 点击数:17748
 
晚清新政期间,新疆城市也出现早期现代化转型,特别是在城市管理体制方面有所突破,新疆巡抚吴引荪始将省城保甲改为巡警,这是迪化最早设立近代警察制度,经费由巡防队项下支出。省城巡警局下设7分局72处警棚,每棚有兵4人。虽然成立之初,各种规则还不规范,有的甚至形同虚设,职能有限,但是毕竟初步具有了近代市政管理服务功能,是一过渡性的市政管理机构,也是城市早期现代化的表现之一。在迪化,居民们除使用一些传统的生活用品外,一些新的日用品缝纫机、自行车也开始走进人们生活了。
清代统一新疆后,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新疆原来的游牧业、农业、商业、手工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也更加紧密,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同内地的差距。但是就总体而言,由于区域和历史条件所限,清代中期新疆的区域经济和城镇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内地。
 
三、清代蒙古地区城市发展变迁
 
蒙古地区早在史前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城堡,近年,考古工作者在位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永兴镇北的老虎山南坡发现了距今约5000年的早期史城址。自春秋战国到明清,蒙古地区先后兴建的城市约500余座,其中有历朝历代的都城、郡城、府城、路城、州城、县城和各种各样的军城。[19](P.13)战国时期,蒙古地区出现了多个城市,现经考古发掘的城市遗址就达十余个。云中、九原、平刚、延陵等城市都是略具规模的城市。在汉朝以前蒙古地区的主要居民乃匈奴人。匈奴被西汉击溃之后,蒙古地区先后由柔然、突厥、回纥等民族控制。西汉初年,汉朝曾多次出兵北击匈奴,先后在阴山以北的广大地区设置了张掖郡、朔方郡、五原郡、上郡、西河郡、云中郡、定襄郡、雁门郡、代郡、上谷郡、右北平郡、辽西郡等[20]。东汉中期以后,战乱四起,蒙古一带遭受战争的严重破坏,居民多不堪其苦,被迫弃城郭村镇而走,到东汉末年,蒙古地区的多数郡县已是人去城空,一度出现了行政建置上的真空。直到北方鲜卑民族建立政权后,才出现了新的地方行政建置。此一时期,蒙古地区建造的城市较少,仅部分旧城址得到沿用,如云中古城。北魏王朝建立后,在长城沿线修建了六座重要的军事城堡,即“北魏六镇”。六镇之中除了位于今河北境内的怀荒镇外,其余各镇都在今内蒙古境内。唐朝将蒙古纳入中国版图,后为中国辽朝版图。辽、金、元时期,是内蒙古地区历史上再度繁荣的时期,同时也是这一地区建城的又一高潮时期,在今内蒙古地区相继兴建了百余座城市。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地区的所有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元代漠北蒙古地区的城镇数量有很大的增加,漠南蒙古地区的城市也出现逐渐向漠南北部发展的趋势。[21](P.370)明朝建立,由于长期的战争,蒙古地区的大城市都毁于战争。其时,蒙古族也曾兴建过一些用于屯集军队,驻扎政权的城市,以及当地俗称为“板申城”的城池,如归化城、美岱城等。
1644年,清王朝建立,再次统一全国,蒙古地区纳入中国版图,恰克图以南的蒙古地区归中国,以北归俄国。清代蒙古地区分为内、外蒙古,被统称为塞北,都是中国领土。蒙古地区大多数城市在元末明初的战争中遭到破坏,故而其后内外蒙古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基本上都是在清代建立的。清中期以来,清王朝为加强对外蒙古地区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治、军事措施,国家安全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外蒙古地区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在内蒙古地区,清王朝则采取较为宽松的民族融合政策,促进汉蒙贸易发展,允许人口流动,从而对内蒙古地区城市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清代蒙古地区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对于20世纪以来蒙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图2  清代蒙古地区地图 
清朝统一全国后,在内蒙古设立将军、都统,以监督和控制内蒙古各盟旗,先后设立有绥远城驻防将军、热河都统、呼伦贝尔副都统、察哈尔都统等。这些将军、都统衙署所在地逐渐发展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此外,内蒙古地区佛教盛行,寺院广建,而且这些寺庙多建在交通便利、蒙民集中的地区。寺院规模宏大,僧人众多,前往朝拜的蒙古人络绎不绝。手工业者和商人便在其周围造屋建铺,逐渐形成以寺院为中心的集镇。17世纪末18世纪初,大量内地移民流入内蒙古地区,仅山东民人“或行或商或力田,至数十万人之多”。(19)他们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为内蒙古地区城镇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清代漠南蒙古的城市主要沿驿道分布,较著名的城市有归化城、多伦诺尔、热河、丰镇等;漠北蒙古则沿中俄贸易商路分布,重要城市主要有库伦、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等。
近代以来,伴随着外国经济势力的侵入,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以及清政府蒙禁政策的松弛、废止,农业区扩大带来的农业定居人口急剧增加,推动了内蒙古地区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原来主要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农牧业产品,已愈来愈多地成为商品,被卷入贸易市场。蒙旗原有的传统庙会集市也有很大发展。库伦喇嘛旗的庙市,随着绥东县的设立已转变为周邻地区的重要商业城镇。呼伦贝尔南部的甘珠尔庙集市,已具有上万人的规模,景象十分繁盛。
商业贸易活动的增加,直接导致原有商业城镇规模的发展扩大和新商业集镇的成批出现。新出现的商业城镇,西部主要有丰镇、武川、包头,东部主要有经棚、绥东(原库伦喇嘛旗,今局哲里木盟)、辽源、洮南、海拉尔、满洲里等。
清代二百余年间,蒙古地区的城市虽有较大发展,但相对于内地各区域的城市而言,无论是用地规模还是人口数量都相差甚远。
清代蒙古建立的重要城市一般为多核组团式,分别由驻防城、买卖城或寺庙区组成。驻防城为城市的核心组团,往往规模不大。因管理的需要,驻防城内一般不准建立市场,故商业集市等只能在城垣外另建。同时,由于蒙古地区喇嘛教盛行,喇嘛不把自己的房屋建在街上,而是独立成区,寺庙自成体系,往往形成以寺庙为中心的聚居区,从而构成多核组团城市。如乌里雅苏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乌里雅苏台城堡本身,里面集中了许多固定衙署机关,还住着一部分中国军队;另一部分是乌里雅苏台买卖城,离城堡约一俄里远,中间隔着一条扎噶苏图河。”[22](P.264)库伦城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库伦主城区,以行政机构和军营为主;二是喇嘛城,由几座喇嘛寺和喇嘛僧房组成;三是买卖城,即商业城,中外商人在那里成交大宗的牲畜、骆驼、布帛、丝绸、蜂蜜等,商人包括俄国人、蒙古人和汉人[22]。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民族学刊》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苏永前]想象、权力与民间叙事
下一条: ·[哈正利]试论回族文化的地域特色
   相关链接
·[屈啸宇 彭连生]公产环与清代浙东村落的地缘共同体·[孟晓峰 高西成]清代李氏当王谶语与复明思想的复合
·[马兰]城市化背景下文化空间对“地方”的再造问题·[刘婷 刘会惠]城市化转型中民间信仰的动态构建
·[刘朋鑫]近代上海城市宣卷人考论·[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
·[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余张妍]都市民俗学视野下对“故乡”的再检省
·[叶玮琪]唯有天太拜魔王:清代京西慈善寺魔王信仰中的“旗人记忆”·[许诺]集体记忆视角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苏州路径
·[钱寅]论承德都城隍庙所反映的“夷夏秩序”·[满俊廷]城市咖啡节:基于趣缘与业缘关系构建的都市新民俗
·[李佳南]都市传说:广州城市变迁的缩影·[纪秋悦]圣俗之间:清代以来《红罗宝卷》的抄写、刊印与仪式实践
·[贺晏然]家承至德:清代江南泰伯奉祀的发展·[刘明菊]城市化语境下中国民间信仰新样态
·[林海聪]图文共现的民俗档案:清代至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的多元记录·[程瑶]城市环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刘冰倩]县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空间中集体记忆的建构·[李琦]城市化进程中庙会文化空间的重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