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王翼祥]简论我国稻作文化中的生殖崇拜内涵
  作者:王翼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2-12 | 点击数:17515
 

 

内容提要:生殖崇拜作为世界文化史上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我国稻作文化中有着诸多的反映 ,它往往与人们祈盼谷物丰收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从对鱼、蛙、龙、鸟及一些 相关崇拜事象入手,简要论述了我国稻作文化中的生殖崇拜内涵。
关键词:稻作文化;生殖崇拜;内涵;鱼;蛙;龙;鸟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2)01-0135-0007

生殖是人类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原始社会尤其如此。当时,由于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巨大的危害,加之氏族部落之间战乱频繁,人口的增殖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天灾人祸的双重因素下,原始人口的生产呈现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增长率极低,人均寿命很短的特点。因此,事关人的再生产(人种延续)的问题便聚集了人类的目光,进而在原始人类中出现了生殖崇拜,且在生殖崇拜中深刻反映了一个绝对庄严的社会意志——作为社会生产的人的再生产。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文化,生殖崇拜现象产生以后便一 直相伴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我国稻作文化而言,其中便或隐或显地蕴含着诸多生殖崇拜的内容,这在考古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学、神话学、语言学、美术等方面皆可寻找到大量的佐证。
何谓稻作文化呢?“稻作文化是指包括由于稻作生产发生出来的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它不仅是指有关谷物主体的产生、发展及其生产的一系列问题,而且包括由于稻作生产而影响所及的民间的生活方式和生产中的种种习俗与仪轨,以及稻作民族特有的性格、爱好与文化心态等。[1]简而言之,稻作文化可界定为以稻作为主的经济形态所产生的文化,它在稻作民族的民俗、语言及其民族特点上有着集中的体现,内涵十分丰富。
本文主要从稻作民族的民俗、神话和语言方面,对稻作文化中的生殖崇拜内涵作简略的探析。
 
一、稻作文化中的女阴崇拜
 
在人类初始阶段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并不知道两性结合与生殖的关系,对子从母出的现象迷惑不解,女性因此被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受到广泛尊崇。在对人口繁衍的追求下,这种尊崇中产生了女阴崇拜,它在稻作民族中充分体现在其对鱼、蛙等的崇拜事象上。
(一)鱼崇拜
闻一多在《说鱼》一文中,援引《诗经》、《周易》、《楚辞》、古诗、民谣以及其它资料,雄辩地指出中国人从上古起以鱼象征女性,象征配偶或情侣。[2]当代学者赵国华侧重于从考古学的角度,针对中国多处母系氏族社会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绘着或刻着的鱼纹符号,多方论证后认为,这些符号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鱼在这里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物,鱼纹上体现着女阴崇拜的内涵[3]。
上述论点无疑给我们考察稻作文化中的生殖崇拜内涵以许多有益的启示。
鱼是稻作文化区的一种常见之物,是稻作文化的标志之一,在一些稻作民族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以哈尼族、水族为例,鱼在其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生活于哀牢山区的哈尼族,梯田养鱼是其梯田文化的一大特征,人们不仅吃鱼,还十分崇拜鱼。云南红河一带的哈尼族流传着一则独特的鱼化生神话:洪水泛滥之后,人们无衣无食,正发愁之际,鸟儿告诉他们鱼腹中藏有万物的籽种,人们受蜘蛛结网的启发,结大网捉住了巨鱼,获得了籽种,从而得救。此则神话还有另一种说法:洪水后五谷被冲走,人们最后在一条大鱼的腹中找到了籽种[4]。这则神话不论何种说法,鱼腹中藏有籽种使人类得以繁衍是其主题,我们认为在这其中蕴含有哈尼族生殖崇拜的内容。腹中有籽种人类得救与人自女阴产出后世得延续,都涉及到人的生殖,二者在思维结构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表现出相似律的特点。那么,鱼在哈尼人中有无生殖崇拜的内涵呢?王清华在《梯田文化论》一书中说:“为了表示对水的尊重以保证妇女的生育,哈尼族妇女喜带水生物佩饰。姑娘们常戴银子打制的小鱼、螺蛳饰物;中年妇女的银牌佩物中也多鱼、螺纹样。”由此可见,鱼在哈尼人心中寄寓着生殖的期望,曲折地反映 着女阴崇拜的内容。出于对鱼的崇拜,哈尼族捉鱼时捉到的第一条鱼,无论大小均要放生。
在水族那里,鱼也受到特别的尊崇,敬祖宗、祭鬼神、待客、过节总以鱼为贵。在其众多的崇鱼习俗中,以下诸项颇耐人寻味:新婚及起新房,需提装有二条小鱼的水罐至新房或屋基上去放置一会儿;亡人葬礼以鱼为主祭品;治丧祭仪中以送鱼类为贵;开墓穴常以活鱼抛于该地之后再开锄[5]。鱼在水族人民的喜丧过程中的作用非常引人注目。这些事象背后有什么深层之义呢?笔者以为这不仅仅只是“水家先民早期渔业经济习俗的遗风”。
我们知道,生与死是人类生活中的第一等要事,一切生殖崇拜事象都围绕这两个主题,而最终以生为其指归。人的死亡,在人们看来这既是一个生命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另一个生命的开始,这使人类的丧葬仪式具有了两层含义:一是体现着生者对死者的悲悼,二是寄寓着生者祈求赐福消灾繁荣发达的殷切心愿,与“生”的问题紧紧相关。一般而言,在内心深处后一层的含义往往压倒前一层。死是人所不可避免的,“生”的问题就显得更重要,更实际,这符合人类趋利避害的原则。因此,葬礼仪式便具有由“死”向“生”转化的意义,在“死”的仪式中凸现着生存者对“生”的追求,即在悲剧的形式之下上演着喜剧的内容。具体到水族而言,喜丧仪式中用鱼,笔者认为这其中仍然潜含着生殖崇拜的因素。联系水族的罩鱼笼和鱼水罐这两件古老宗教性器物,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个中涵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马成俊]论民俗文化圈及其本位偏见
下一条: ·[王川]清代西藏地方的瓦合山神崇拜考述
   相关链接
·[邓清源]元基因与地域性·[张雨]明代小说中的猿猴故事及其文化内涵
·[岳瑾]黄河流域关中民间泥塑的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林恺雯]生命树的双线机制
·[雷伟平 宋军朋]三官楹联的文化内涵与呈现路径研究·[王晓鸣]浅谈节气习俗特点
·[杜小钰]试论国家级非遗骆山大龙的美学内涵·[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李向振]冬至节俗源流及其文化内涵·[刘吉平]穿越时空的碰撞:《白鹿原》中的民俗事项及其文化内涵
·[张艺]汉语谚语中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张纯]皖北民俗中“剪压(鸭)尾”成人仪式的文化内涵
·[夏循礼]民俗饮食的营养功能内涵与文化功能外延·[韦亮亮]广西上林县韦厥传说研究
·[邵凤丽]礼俗互动视野下祭祖礼仪文化内涵的历史传承·[李翠含 吕韶钧]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蕴涵
·[谌红雨]布依族服饰图腾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浅析·[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李卓雅]南蛮盗宝型故事探析·[兰洁怡]浅谈南宁白话童谣的语言特色、思想内涵与保护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