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普忠良]从全球的濒危语言现象看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利用问题
  作者:普忠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1-17 | 点击数:20641
 
4.实施正确的语言规划和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以延缓语言消亡的速度。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的社会主义国家,语言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保存我国濒危语言资料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十分突出,对弱势语言或即将消亡的语言资料,应抓紧时间调查研究,加以记录、保存和刊布,这将有利于语言文化的保存和学术的发展。对此,我国有一些语言学专家也曾提出了如下的对策性意见和建议[12]:(1)成立全国性保护濒危语言机构,如成立濒危语言委员会或者濒危语言研究小组等,以争取国家投入一部分资金和人力,开展濒危语言资料的保存和抢救工作;(2)根据轻重缓急的需要,陆续调查研究和刊布濒危语言资料。其中,最主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抓紧时间调查弱势语言,为每种少数民族语言出版一部较深入的描写性的语言学专著;出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系列词典丛书》,为每种少数民族语言或方言,特别是语言人口越来越来少的少数民族语言编辑一部词典:调查研究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整理和补充50年代调查的语言和方言资料,建立计算机词汇语音数据库,陆续出版这些珍贵的语言资料;录制中国少数民族语文音档,用多媒体技术,录音和录象等现代化手段大量保存少数民族语言中各类民间文学作品声像资料;(3)为每种濒危语言制定一套拼音字母,教会本民族对此感兴趣的知识分子,作为记录和保存该民族语言资料的有效工具;(4)建立抢救和保护濒危语言的基金(包括官方和民间的语言生态复兴组织等),开展此项工作的舆论宣传,争取国际国内团体的赞助,以推动此项事业的发展。
5.开展切合实际的双语教育。这是保护濒危语言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又是处于弱势文化群体的少数民族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保持其使用活力的有效手段。双语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复合型的双语双文化人才,在双语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吸收、融汇并传播不同的优秀文化,解决目前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从而使人成为全国发展的人,使一个民族成为全面进步的民族。在这种双语教学中,母语是基础,新学习的语言是第二语言。对世界绝大多数民族而言,母语是一种传统文化成果。学习一种使用面广的语言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现代化。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民族学习现代化程度低于她的民族语言,可以形成一个平等地使用各种语言的文化氛围,使各种语言都有经常被使用的交际空间和交际机会,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濒危语言使用交际环境的作用。曾有人利用生态学的原则和观点对人类的文化和古文明的兴衰作过透视,认为“文化即是人类对所处环境的一种社会生态学适用,而文明则是某一种文化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的全过程。”[13]其观点很有道理,因为通过第二语言的学习,可以从不同民族的文明成果之中汲取到营养,而各民族的文明成果首先是固定在每个民族的语言之中的,汲取这个民族的文明成果,首先还得通过该民族的语言来实现。因此要挖掘人类文明这个庞大的宝库,也就要学习第二语言。譬如生态环境的差异会形成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群(族群)适应社会生态环境的方式,以解决衣、食、住、行等一系列的生存问题。由此出现了世界上风格各异、五彩缤纷的民族语言文化。如居住在荒野草甸的民族便以饲养牲畜为业,便出现了以畜牧为基础的民族语言文化;散居在山地和盆地平原的民族,使用烧荒开垦田地的方式,种植五谷杂粮,出现了以农耕为基础语言文化;分布在湖泊沿海一带的民族,以捕鱼和获取海产品为主,自然形成了以渔业为基础的民族语言文化。而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通过第二语言的学习,可以了解到生活在不同区域和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各民族语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因此,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通过第二语言的学习,不仅可以增进民族感情,而且还能达到民族文化沟通和交流的双重功效,这是其他东西所无法替代的。
6.我国的民族语言政策可以总括为宪法所规定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所制定的民族语言规划和民族语言政策都是以丰富和发展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长远利益为出发点的。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和速度的加快,民族语言和汉语(包括汉语方言)之间的接触将会达到空前的规模和深度。在同样的条件下,处于不同境况的民族语言生存和发展的前景会变得不一样。在新的形势下,对民族语言特别是濒危语言的“生态保护”工作就应有轻重缓急。因此在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对濒危的语言,应该考虑制定一个特殊的旨在保护“语言生态”的政策和立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抢救和保护好我国丰富的民族语言文化资源。
7.培育族群(民族)积极的参与意识,使族群(民族)对自己的历史文化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使命感。这就要我们协助他们转变观念,认清语言消失之后果,让他们对自己的语言有自信、有自尊、有荣誉感,使他们能够自动、自发、自觉地参与或担负起拯救濒危语言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一味地将希望本族群(民族)以外的基金会、濒危语言保存协会以及学校等团体来担负拯救的责任。通力协作,才能使抢救濒危语言的行动从学术性转化为现实性,从个体性、团体性转为群众性和社会性,使族群(民族)语言继续得以存活的希望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枫华.21世纪:现有语言将消亡一半[J].编译参考,2000,(11)。
[2]张公瑾.语言的生态环境[J].民族语文,2001,(2)。
[3]普忠良.我国濒危语言问题研讨会综述[J].中国民族语言学会通讯,2000,3~4。
[4]孙宏开.中国空白语言的调查研究[Z].中国语言学的新拓展——庆祝王士元教授六十五岁华诞[M].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1988:3~17。
[5][9]枫华.21世纪:现有语言将消亡一半[J].编译参考,2000,(11)。
[6]孙宏开.关于濒危语言问题[Z].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和民族语文杂志联合召开的“关于我国濒危语言问题研讨会”论文(未刊稿),2000。
[7]张公瑾.濒危语言与文化生态[Z].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和民族语文杂志联合召开的“关于我国濒危语言问题研讨会”论文(未刊稿),2000。
[8][12]普忠良.我国濒危语言问题研讨会纪要[J].民族语文,2000,(6)。
[10]张公瑾,语言的文化生态[J].民族语文,2001,(2)。
[11]王士元.语言的变异和语言关系的研究[Z].汉语研究在海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13]周鸿.人类文明的生态透视[J].思想战线,1996,(5)。
(本文原载《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04期,第127~134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金林]值得关注的中国濒危语言 
下一条: ·全国仅二十人左右“精通”满语
   相关链接
·[庄初升]濒危汉语方言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丁石庆]少数民族语言保护迫在眉睫
·抢救濒危语言就是抢救人类文化·施立学:探寻满语背后的文化圭璧
·广西用现代技术手段抢救少数民族濒危语言·全国仅二十人左右“精通”满语
·[金林]值得关注的中国濒危语言 ·实地采集真实语音:中国建设有声数据库保护地方方言
·关注世界濒危语言与口头传统跨学科研究·墨西哥部落语言濒临灭绝:唯一两传人相互敌视
·国际母语日:教科文组织强调用新技术保护濒危语言·满语已濒临失传 专家吁抢救满族文化
·小语种民族还有明天吗?·数字网络技术 “复活”加拿大土著语言
·[国际母语日]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关注濒危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是结构独特的思想世界
·[关注濒危语言]猴子、蝎子和蛇·[关注濒危语言]威胁土著语言的疫病
·[关注濒危语言]Wuthing we gwen tull?·[关注濒危语言]严肃地讲,chti语是什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