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典籍《青史》中说,诸智者大师都认为中印度发现时轮的时代是11世纪初,即1027年,所以“很显然,时轮是从古代在印度就有的。”(注:(明)廓诺·讯鲁伯著,郭和卿译注.青史[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494~495.)据研究,现在可以证实时轮密法在公元10世纪时曾出现在印度,而且是从中亚之西藏北方传来的。据此认为,时轮密法的策源地应在今天的伊朗、中亚一带。西方学者对此作出了自己的判断,藏学家霍夫曼(Hoffmann,Helmut)甚至追踪香巴拉之道路到了前苏联之阿木达雅河畔。中亚曾经是佛教的天下,也是人类历史上多种宗教、民族、文化汇聚之地。这种文化环境里产生时轮密法这样的理论体系似乎最合情理。从时轮密法的内容里,隐约可以看到佛教与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琐罗亚斯德教的奇特交融(注:Hoffmann,Helmut.Kalacakra Studies I:Maniehaeism,Christianity and Islam in the Kalacakra Tantra(时轮研究之一:时轮怛特罗中的摩尼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J].CAJ13(Central Asiatic Journal,Wiesbaden).1969,1971.Damdinsur(n Ts.(ДамдинсурэнЦ.达姆丁苏伦,1908~).A Commentary on kal cakra or Wheel of Time(简论时轮)[J],Tibetan Journal.1981,(1):43~49.Proceedings of the Csoma de K.ōrōs Memorial Symposium(纪念乔玛文集,匈牙利)[C].1978.59~63.)。
2.香巴拉传说与伊斯兰教的联系
香巴拉(Sham-bha-la),即英语中的“香格里拉”(Shangri-La),是藏传佛教传说中的净土。据《土观宗派源流》记载:“其国土形圆,四周雪山围绕,内中做八瓣莲花形,每瓣形间有河流贯穿其间,国土中央有大雪山如莲花蕊。每瓣之内各有十二具胝城邑,八瓣共有城邑九十六具胝。每一具胝城邑有百亿邦土。每一具胝有一统御邦土的王侯。此国土中央又复有雪山分划成为四大部洲之相。其中心有迦罗婆城。”(注:(清)土观·罗桑却吉尼玛著,刘立千译.土观宗派源流[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233.)传说,这里的人民不执、不迷、无欲,历代的神圣国王为未来之世界保存最高佛法,直至外部世界的宗教异端被彻底消灭为止。藏语典籍中有很多关于香巴拉的记载,藏族民间也流传很多关于香巴拉的故事。
藏文典籍中对香巴拉的历史及王统传承有详细的记载。著名的《青史》、《红史》和《土观宗派源流》中都记载了香巴拉第十贵种海胜王在位时期,穆斯林(纳洛或拉洛)入侵香巴拉的事件。(详见前文的引述)而这些关于香巴拉的传说都源自《时轮根本续》。显然,关于拉洛法入侵香巴拉的记载与历史上穆斯林征服印度河、恒河流域之佛教起源地有关。
3.《时轮经》中的“弥赛亚”式的期待
伊斯兰教兴起之前,佛教在中亚已经传播了1000年。伊斯兰教的东进彻底摧毁了波斯、中亚以至印度北部地区的佛教存在,对佛教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在这种时空条件下诞生的《时轮经》渗透着一神教的“弥赛亚”式的期待。从《时轮经》对“文殊化身的神武轮王”出世消灭异端的预言,似乎可以联想到犹太教对“弥赛亚”的期待、基督教对“耶酥基督”复临的期待以及伊斯兰教什叶派对“隐遁的伊玛目”的期待。“弥赛亚”式的信仰是处于被压迫地位或低潮时期的宗教所产生的特有现象。而且,同其他处于被压制的宗教一样,《时轮经》中的佛教诉求于神秘主义。时轮怛特罗的神秘主义在藏传佛教密宗中占有显要地位。而波斯和中亚的土壤充溢着神秘主义的气息,至今仍是伊斯兰教苏非主义的大本营,这与《时轮经》的风格也许不无关联。另外,西藏文化与波斯、中亚的亲缘关系也是源远流长,藏学界认为,前佛教时代的西藏本教曾经受到波斯琐罗亚斯德教的影响。因此,从更为广阔的时空范围内看待《时轮经》在藏传佛教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恐怕是更有教益的。
4.藏历“火空海”纪年与伊斯兰教希吉拉历纪年的关系。
西藏“胜生周”纪年的首年是公元1027年,即《时轮经》传入西藏的一年,1027年以前则以火空海纪年。在藏文中,“火”表示数“四”,“空”表示数“零”,“海”表示数“三”,因此,火空海纪年代表403年。藏学家黄颢指出,若把这一纪年折合成公元纪年,则应将藏历第一绕迥的1027年(丁卯、火兔年,胜生周纪元)减去403年,则相当于公元624年。在时轮历中,对公元624年以后的年代计算就采用火空海纪年。根据《新红史》记载,火空海纪年的403年也正是“拉洛法”兴起时期,因为这403年是尊胜海至王难的时期,也正是“拉洛法”在印度推行的时期,所以《新红史》中又称之为“拉洛年”(注:(明)班钦·索南查巴著,黄颢译注.新红史[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注释[72].)。
火空海纪年与伊斯兰教的兴起似乎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伊斯兰教的纪年希吉拉历始于公元622年。651年,波斯萨珊王朝灭亡。711年,阿拉伯名将古泰白·伊本·穆斯林(又译为“屈底波”,Qutaybah ibn Muslim)攻占了中亚名城布哈拉和撒玛尔汗。712年,穆罕默德·伊本·喀希姆(Muhammad ibn al-Qasim)进攻印度河流域,据说曾远征至克什米尔山脚下。10世纪时中亚已基本实现了伊斯兰化,佛教、摩尼教和拜火教等几乎销声匿迹。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王朝伽色尼王朝(962~1212年)经常向印度北部发动圣战。也就是说,在火空海纪年的403年间(624~1027年),正是伊斯兰教对中亚、印度实施征服的时期。但是,“火空海”纪年始自624年,即先知穆罕默德迁徙至麦地那初期,那时伊斯兰教还不可能对中亚和印度产生影响,那么火空海纪年为何与希吉拉纪年如此接近,尚难以解释。《土观宗派源流》中说,异端教主“名为具甘者或名蜜慧者,造著外道的历法,传播回教。”(注:(清)土观·罗桑却吉尼玛著,刘立千译.土观宗派源流[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235.)有学者认为此处“蜜慧”乃指“穆罕默德”而言。如果是这样,则“外道的历法”可能就是指伊斯兰教的希吉拉历。
本文对伊斯兰教与藏传佛教在哲学、神学领域的交流的探讨只是抛砖引玉,尚待方家指正。可以预见,对这些文本的分析将揭示伊斯兰文化与藏文化在更高层次上的互动。
(本文原载《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04期,第146~159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