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周传斌]世界屋脊上的伊斯兰文化
  作者:周传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1-11 | 点击数:23932
 
  
《解说》中的藏译文是这样的:
 
  as ra-zuvu-li khyed-rang gis gsung-zhag|
  Go-rdav zu-yas vdi sku-rkyang red‖
  Go-rdav kho-rang su-vdra-zhig la re-gnang-dgos-ma -red‖
  kho-rang su-vdra-zhig nas vkhrungs yod-pa-ma-red|
  yang kho-rang las su-vdra-zhig vkhrungs-yod-ma-red‖
  Go-rdav kho-rang la pha-ma spun-mched dang dgav-po nye-po su-vdra-zhis kyang yod-ma-red‖(注:藏文原文见Ne-mav-dzi-cha-thsang-bavi-vgrel-bshad(礼拜程序解说)[Z].拉萨:小清真寺,1997.59.)
  啊,勒苏里您说,
  胡大他是独一的;[1]
  胡大他毋须依赖谁;[2]
  他不由谁那里生育出来,
  他那里也不生育谁;[3]
  胡大他,父母、亲戚和亲密朋友中也没有。[4]
 
藏文伊斯兰教材的出现和《古兰经》藏译的开始,是伊斯兰在西藏本土化的重要表现。
西藏穆斯林在接续宗教传统的同时,积极接受汉文和藏文现代教育。1914年左右,大清真寺开始办学,设有大学班、中学班、小学班和女生班。学生既有内地回族,也有克什米尔人,共有上百人。(注:马光耀.拉萨回民教育琐议[J].西藏研究.1994(3):51.)1938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边疆教育司所属的国立拉萨小学正式开办,学生大多数是原大清真寺学校的回民学生,也有少数汉族、藏族、尼泊尔人。所开课程有藏文、汉文和阿拉伯文等。(注:常希武.国民党在拉萨办学简介(1939~1949)[A].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C].拉萨:西藏自治区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委员会,1985.85.)1949年国立拉萨小学停办后,大清真寺学校重新开办,1952年成立拉萨小学时,清真寺小学改为拉萨小学分校。学校的宗教色彩已逐渐淡化,但仍保留着阿拉伯文课程。1956年迁出清真寺,改名为拉萨市第二小学,与宗教相关的课程逐渐消失。(注:马光耀.拉萨回民教育琐议[J].西藏研究.1994(3):51.)正是由于拉萨穆斯林较早接受汉文现代教育,他们在50、60年代西藏解放后的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穆斯林虽然是一个小群体,但其精英人物活动在政界、教育界、文化界和艺术领域。(注:周传斌、陈波.西藏回族人物志略[J].回族研究,1998,(3):37.)
西藏穆斯林的藏文作品《卡契帕鲁(Kha-che-pah-lu)》在藏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卡契帕鲁》全名为《卡契帕鲁世俗业果计算法的训诫》,是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流行于西藏地区并具有广泛群众性的一本藏文诗歌体作品,作者帕鲁。在第二章中有“向藏语叫佛爷,我们的话叫胡大的至尊致敬”的诗句,“胡大”是波斯语中对真主的称呼,说明作者是一名穆斯林。第十二章论述孝敬父母时更加明显地表现出了穆斯林的观点:
二位大恩大德的父母,
现在年纪已老知道否?
可有思念慈亲的想法?
有羞耻就表现在这里,
这里集资粮福德之本,
上是胡大下面是父母,
没有比他三位更高的。(注:佟锦华等著.藏族文学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790.)
 
《卡契帕鲁》全书共12章612句,包括了施政、用人、处世、教子、孝亲、修行等各个方面的行为准则,其主题是利用佛教的因果轮回教义来进行道德、行为的说教。据学者研究,《卡契帕鲁》在结构上每句都是九个音节,但每首没有固定的句数,不像其他格言诗那样四句一首。这种形式在藏族文学作品中是比较少见的,(注:佟锦华等著.藏族文学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792.)可能反映了作者的异文化背景。
 
五、精神文化的交流
 
伊斯兰教不仅作为一种文化存在于青藏高原,而且还在哲学、神学领域与藏传佛教发生了交流。据考,藏传佛教时轮密法与伊斯兰教有密切的关系。《时轮根本续(Dus-vk-hor-rtsa-brgyud)》,又称《时轮金刚大续》、《时轮经》或《吉祥时轮续》,是藏传佛教中地位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时轮经》中的本初佛信仰、穆斯林对佛教净土香巴拉的侵略、佛教徒对“神武轮王”的弥赛亚式的期待以及时轮历法中的“火空海”纪年方法等,都显示出与一神教尤其是伊斯兰教的联系。
1.时轮密法的起源及其与一神教的关系
时轮密法本身具有明显的神秘主义特征和一神论倾向。“时轮密乘之原始教本,明确包括耶苏、摩尼、穆罕默德。”(注:宏学.藏传佛教[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310.)《时轮根本续》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在修证方法方面,推行用天人相应、内外结合的特殊修证方法。表现为观察宇宙之结构及活动,即日、月、星辰之运行及其迁流变化,并控制与此对应的人体脉管、轮、气息的迁流变化,以期达到究极合一的境界。这与一神教神秘主义教派追求的“人主合一”似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在宇宙观方面,该经阐述了独特的宇宙模式,不同于其他佛教经典。第三,该经崇拜本初佛,即认为释迦牟尼之上还有最初的佛,这不能不使人联想到一神教的“造物主”观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贤亮:信仰危机是社会浮躁的根源
下一条: ·[周郢]东岳庙在全国的传播与分布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
·[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邓清源]元基因与地域性
·[邹东子]在“人类世”中寻找菌子的智慧:云南菌子文化的三重隐喻·[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朱婉尚婕 胡燕]吉祥文化视域下男欢女喜的变迁与重构·[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
·[郑天琦]“屯留大叶茶道”习俗及其价值初探·[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赵欣璇]以“写”代“说”:陆稼书传说的生成机制·[张雨]明代小说中的猿猴故事及其文化内涵
·[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张梦雅]“绣”的能动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