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周传斌]世界屋脊上的伊斯兰文化
  作者:周传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1-11 | 点击数:23936
 
在五世达赖喇嘛的年谱中,中亚、新疆地区的穆斯林被称作“白头人”。如铁鸡年(1681年,康熙二十年)的记载:“噶尔丹博硕克图汗的使者宣布:噶尔丹占领了白头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的广大地区,统治以叶尔羌为首的一千五百余座城镇、乡村,民众近二百万人。洛桑喜饶代表噶尔丹博硕克图汗宣布把这些地区献给佛爷和佛法。”(注:丹珠昂奔主编.历辈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年谱[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189.)而在今天的昌都地区,当地藏族把回民也称作“白头人(裹尕,Mgo-dkar)”,他们的坟地被称作“裹尕曲灯(Mgo-dkar-Mchod-rten)”。在云南中甸,也把穆斯林称作“白头人”,但发音成了“戈格”。这样的称呼,显然与穆斯林一般都戴白帽这个特征相关。
 
二、物质和技术文化
 
穆斯林的足迹遍及藏区,他们同时使伊斯兰文化流播各地。伊斯兰在物质文化层面上业已对西藏产生了某种影响,使世界屋脊上的民族文化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多彩。
1.清真寺
清真寺(Mosque)是伊斯兰教在一地存在的最直接的见证;同时,清真寺建筑遵循某种普遍的伊斯兰艺术风格,是伊斯兰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考,历史上穆斯林在西藏境内先后建起了9座清真寺,其中现存6座;(如表一)在表海、甘肃、四川和云南藏区,存在更多的清真寺和穆斯林社区。
表一 西藏历史上的清真寺(注:西藏清真寺和墓地的考证参见周传斌、陈波.伊斯兰教传入西藏考[J].青海民族研究,2000,(2):101.)
地点    名称    始建年代     现存状况
    拉萨清真寺   不详      10世纪尚存,现无存(14)
    卡契林卡清真寺 不早于1678年  现存
拉萨  河坝林大清真寺 1716年     现存
    饶赛巷小清真寺 不晚于1900年  现存
    扎什城清真寺  不早于1733年  1761年被毁
日喀则 邦加林清真寺  约17世纪    现存
昌都  昌都清真寺   1702年     现存
泽当  泽当清真寺   不详      无存,近来新建
阿里  古格清真寺   不详      1626年被毁
注14:据982年成书的波斯文著作《世界境域志》记载,在拉萨(Lhāsā)已有一座清真寺(mazgit)和少量穆斯林。这是目前可知的关于西藏境内清真寺的最早记载。Trans & expla by V.Minorsky.Hudūd al-Alam,'The Regions of the World'[M].372A.H.~982A.D.London:1970.93,258.
西藏的清真寺建筑体现了伊斯兰与藏、汉建筑风格的结合。其礼拜殿建筑大都采用藏式建筑的形制,即:外观为平顶,石墙,狭窄的梯形窗户;内部使用方形的四楞木柱,明显区别于汉式建筑的圆柱。昌都清真寺门前甚至还修有如同藏传佛教寺院那样的煨桑炉,当地回民妇女每天来此煨桑(焚烧松柏树叶)。拉萨河坝林大清真寺的大门采用了汉式的牌坊建筑形制,但由于西藏没有汉式的砖瓦,他们在此牌坊的顶部用铁皮仿制了汉式筒瓦的形状,这显然与大清真寺穆斯林系内地回民移民的后裔有关。饶赛巷小清真寺和卡契林卡清真寺的大门则是伊斯兰的穹顶式建筑,这可能与小清真寺穆斯林系克什米尔移民的后裔有关。在建筑布局上,西藏清真寺也不同于内地清真寺比较规整的汉式四合院建筑,而更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及有效地利用空间。最后,各种建筑形制都统摄在伊斯兰艺术风格之下,即:较多使用白色和绿色,绝不使用动物形象做装饰。这与充斥着色彩斑斓的偶像的藏传佛教寺院形成了鲜明对比。
2.墓地
西藏的穆斯林墓地与当地的清真寺同样古老。(表二)藏族实行天葬,而穆斯林实行土葬。在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文化环境之中,穆斯林的墓地就成为一种特色独具的物质文化。
西藏很少有大片的树林,而穆斯林却把自己的墓地建设成绿树成荫的园林,墓地附近还有礼拜殿等建筑。拉萨穆斯林把墓地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场所,如大清真寺每三年举办一次“抓饭节”,届时全体穆斯林到格格霞墓园露营生活数日。与内地回民相比,墓地在拉萨穆斯林生活中的角色要重要得多,其文化功能和内涵也相对丰富得多。
    表二 西藏的穆斯林墓地
地点     名称      始建年代      现存状况
      穆斯林墓地(15)  不详       约17世纪被毁
拉萨    卡契林卡墓园    不早于1678年   现存
      格格霞墓园     约1716年     现存
日喀则   日喀则墓园     约17世纪     现存
昌都    咱宏巴巴坟园    约1702年     现存
泽当    泽当墓地遗址    不详        现存
注15:18世纪初叶基督教耶酥会传教士德西德里(Ippolito Desideri)写道:“他们在近拉萨处曾有一墓地,后被毁,并被令在远离城市处另建新的墓地。”可以推测,穆斯林在拉萨附近原有墓地,后被毁坏。参见:Filippo De Filippi,ed.An Account of Tibet:The Travels of Ippolito Desideri,1712~1927.New Delhi:AES Reprint,1995.177~178.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贤亮:信仰危机是社会浮躁的根源
下一条: ·[周郢]东岳庙在全国的传播与分布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
·[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邓清源]元基因与地域性
·[邹东子]在“人类世”中寻找菌子的智慧:云南菌子文化的三重隐喻·[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朱婉尚婕 胡燕]吉祥文化视域下男欢女喜的变迁与重构·[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
·[郑天琦]“屯留大叶茶道”习俗及其价值初探·[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赵欣璇]以“写”代“说”:陆稼书传说的生成机制·[张雨]明代小说中的猿猴故事及其文化内涵
·[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张梦雅]“绣”的能动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