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最后的防雹师
  作者:记者 肖静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1-08 | 点击数:15409
 

  马丽华在西藏扎囊县考察时,听到了很多关于防雹师的传奇故事。比如,每逢夏季,防雹师各自承包一条山沟或某村农田,施展法术。东面的防雹师把雹云往西赶,西面的防雹师把雹云往东赶,结果是,法力小者,冰雹就下在他负责的地块中;若是功力相当,冰雹就下在两块田地交界的田垄上或水渠里。

  更神的一则故事是:从前有位极具神通的防雹师要过世了,全村人都痛哭。防雹师劝大家不要难过,说死后把他的手臂砍下来,仍可保庄稼不受雹灾之厄。村里人在他死后砍下他的右小臂,放置于房顶。此后每当冰雹来临之际,那只干枯了的手便抖动着自行从房顶落下,继任的防雹师捡起它,指向雹云,并将云引向山谷深处。

  此类传说或许有夸张之处,但防雹师在夏季是藏族乡村的核心人物,是百姓所仰仗的权威,却是事实。

次旦法师作法时戴上专用的尖顶帽

  ▲▲同样防雹,仪式不同

  尽管都是为了防雹,但在不同的村庄,防雹师驱除冰雹的仪式却不尽相同。

  在《最后的防雹师》中,嘎玛在举行防雹仪式时,在东南西北4个方位各插上一种木牌(藏语称“江布”)或施过法的稻草人,上面写有神魔的名字和针对它们施法的经文。嘎玛身佩刻有防雹咒语的宝剑,迎着乌云,祈求有关神灵的帮助,并向恶魔挥舞宝剑,念咒施法。

  从秋收前到最后一根青稞收割完毕,嘎玛随时警戒,施行法术。村里还挑选吉日,进行为期7天的防雹法会,喇嘛们对防雹咒语图案进行法力加持。

  在纪录片《西藏一年》中,身为家中第六代防雹喇嘛的次旦法师,因为村中人工防雹技术的使用而失业了。但他很乐于向摄制组演示他作法的过程。他说,驱逐冰雹前,他要闭关修行3个月,以增强法力。此后整个夏季,他每周五做一次法事,直至秋收结束。

  次旦法师在作法时头戴紫红色的尖顶帽,并准备了杵、橛、擦擦(泥塑的浮雕佛像)、白色海螺等法器,以及一件袈裟。他用“天机不可泄露”的某种仪式来改变乌云的走向,避免它们汇集一处。如果乌云已连成一片,他就择机吹响海螺,以求护法神的帮助,但海螺只在关键时刻用,而且最多只能吹5次。如果天气继续恶化,最后的办法就是挥动袈裟,再不行就把袈裟抛向天空。

  今年8月,西藏民族学院的孙林教授到西藏扎囊县桑玉村走访了一位叫贡久坚赞的防雹师。贡久坚赞介绍,他作法前,先用面粉做一公一母4对青蛙的造型,蛙背上还画上一些咒符。作法时,就把这4对青蛙放在东南西北4个方位。贡久坚赞观察天象,看哪个方位有雹云,就对着那个方位的青蛙念咒语,直到雹云被限制在那个方位不动。在法事的前后过程中,都禁止女性观看和参与。

  孙林教授解释,当地人认为,雹云的形成和水有关系,而青蛙是生活在水中的,属于鲁神(以前译作龙神)。正是鲁神作怪,导致冰雹降临,故举行防雹仪式时要做出青蛙之状的面塑。此外,防雹师作法时还会用到活佛的前手臂骨、油菜籽等物。

  贡久坚赞作法后,孙林走访了当地百姓,人们都认为防雹师的法术显灵了,因为雹云被限制在原来的方位,再也没向村子里飘过来。而出于感激的人们,每家每户都会按惯例拿出粮食送给贡久坚赞,作为报酬。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11-11-0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罗山皮影戏流传上千年
下一条: ·对角花苗族的“结婚节”
   相关链接
·[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于佳卉]有神若飞来
·[闫睿欣]“赛博”求签:新型民间信仰实践互动模式研究·[徐凌]农耕驱蝗:后稷与刘猛将形象的相关性
·[王媖娴 常秩豪]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的纠纷调解·[王小蕾]海疆与内地的融合:明清以来岭南民间信仰在南海诸岛的传播
·[王嘉炜 宋昕曌]从地方豪杰到忠义神灵:《金沙魏公将军壮烈志》的神性塑造·[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乔英斐]“希望”作为学术概念的可能性·[宁祥文]民间信仰与高台教化:从风俗观念到戏剧实践的探索
·[倪晨嘉]澳门哪吒信俗的景观叙事与景观生产·[马骁]从乡村到城镇:民间信仰的时空转变
·[刘婷 刘会惠]城市化转型中民间信仰的动态构建·[林旻雯]民间信仰与非遗保护实践
·[黎俊溢]澳门半岛石敢当调查研究·[姬厚祥]宗门立会:宗族分门竞争中的民间信仰生产
·[洪陈方洁]头家理事会与宗族社会治理机制的当代自洽·[葛金华]太湖流域“白鱼传说”的叙事逻辑
·[丁影影]传说动力学对民间传说叙事建构的作用研究·[程浩芯]民间信仰研究的文本进路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