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是诚惶诚恐来的,因为这是你们严肃的研讨会中的一个“文化讲座”,给我的邀请函上说是“会议的一次文化盛宴”、“文化大餐”。近几年,我觉得发表言论是一种“高危行为”,尤其是名人讲话。如果我应付场面,讲一些众所周知的套话,听众就会觉得白来一趟而骂我;如果讲一点独立见解、独立思考的东西,有些喜欢炒作的记者又会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弄得我百口莫辩。并且,现在的听众再不像二三十年前的听众了,上世纪80年代,我曾应邀到北大、北京广播学院去讲话,白岩松、倪萍都在台下,那时,他们只有接受的份儿。而现在网络时代的听众,每个人都能掌握海量信息,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能力,都带着批判的耳朵来的,不再是我说你听了。听众听到不顺耳的话,又得骂我。到我这个岁数应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了,颐养天年就要少找麻烦,不要找不痛快。所以,这些年我力避外出讲话,北京、山东、深圳、武汉、四川有些高等学府请我去讲课,我都婉言谢绝了。那么今天我怎么跑来了呢?因为我把它看作是我对宁夏的回报,宁夏对我有恩,是我第二家乡。宁夏税务局请我给外地来的贵宾进行一次座谈,我感到很荣幸。不过我不敢称之为“讲座”,说“讲座”是对我的一个抬举,我的“讲话”只不过是“文化盛宴”上的一碟小菜而已。因为我不知道面对税务专家们讲什么好,昨晚我翻来覆去没睡踏实。今天我想就用“意识流”的方式讲点我最近的困惑吧,也许有点杂乱无章,请各位谅解,仅供大家参考。
一
文化是最难讲的东西,因为“文化”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无所不包,什么东西都可以往“文化”这个筐里装,包括我们今天会议的形式。在国外,会场上摆张讲演台,讲演者讲多长时间也只能站着,而在中国,就像我,可以坐着,还可以破例让我吸烟,你们下面却不让吸,这在西方是绝对不可以的,这也是具有中国当代文化特色的一种表现。你看,“文化”的概念广泛不广泛?
文化的概念通常是这样理解的:以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所形成的生产关系作为基础,生活于其中的人们自然会形成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由此产生特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思维方法,以及主流生活习惯、习俗与风俗等等。“文化”大无边,可说吃喝拉撒睡里都有“文化”,譬如我们常挂在嘴头的“茶文化”“食文化”“酒文化”……每种东西里都有文化。就一个“食文化”,我能东拉西扯地对各位讲一天,但时间宝贵,我们还是从文化的总体来讲。
首先,我想向各位请教:我们现在的文化究竟是种什么样的文化?我们生活在一种什么文化形态当中?坦率说,我现在搞不明白!当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但还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因为我们最高权威也说了,建成“社会主义社会”要长达50年甚至100年时间,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还不是一个完整形态的社会主义,何况我们还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政治改革还有待起步的所谓“转型期”。“存在决定意识”,你的社会还不是社会主义,哪会产生出“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可以说什么“封建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因为它们的社会形态早已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定型了。那么,我们现在究竟是种什么文化形态呢?“三个代表”里面讲的第二个代表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里用了两个“进”,也就是说现在的文化是“动态”的,是“进行式”的,还没有到达目的地。这种说法很科学,没有说我们就“代表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宝宝还没有誕生,是男是女还不得而知,你怎能“代表”由他而产生的文化?所以我想,我们现在的文化只能是一个多元的文化,在前进过程中非常庞杂的、非常混沌的文化。
我们正处于这种文化形态当中,所以我们才感觉难受。这是我们的“心病”,恍兮愡兮,心无皈依。因为整个社会文化没有定型,人们的心就无所依存。这种心病的表现被概括为“浮躁”,社会普遍地“浮躁”。有人说:“哎!别着急,别着急,只要经济发展上去,那文化就一定会上去,咱们先经济后文化吧!”
这话也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经济上去了,就有更多的钱投入教育事业、文化事业以及文化场馆的建设,可是那些并非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本,不是文化的核心。硬件不能代替软件。教育,首先是教心,教人怎么做人,如果没有核心的价值观,你拿什么教学生?只能教些科学文化知识、技术技巧等等应用层面的东西,触及不到灵魂,学生的心灵得不到塑造,就无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只好照本宣科,这就是我们一直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原因。
说不对,就要参照一下外国的例子。很多人认为,美国之所以成为今天的美国,硬件软件都独霸全球,就是因为经济发达,先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占了便宜,又在二战中取胜,在世界其他国家遭难的时候只有美国本土没受到波及,当然经济一下子就发展上去了。其实不然,美国是先有文化后有经济的。这点请大家一定要注意。美国开国是一个清教徒国家,是个路德教派国家。在15、16世纪时期,欧洲的宗教统治非常厉害,专制残酷。于是就有一批代表被压迫、被奴役的穷人的诉求以宗教形式表达出来,就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路德教派。这批人称为清教徒,他们崇尚节俭、勤劳、奋斗、进取、互助、友爱、重视家庭等等。而这些又是谁教他们的呢?是他们所信奉的上帝,是上帝教他们这么做的。这批人在欧洲不能容身,因为教廷的力量非常大,想方设法迫害他们。当时正好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这些被迫害的清教徒就纷纷跑到美洲。被压迫的人,第一个要求当然是自由,除了自由还要平等!到了北美,在节俭、勤劳、进取、奋斗、互助、友爱、重视家庭的宗教精神指引下,不到百年就超过了他们的宗主国,竟然要求独立了。这些被压迫、遭受不平等待遇的人们,又高举着“自由”“平等”的大旗,使欧洲各国的穷苦人向而往之。文化就是力量,就是感召力。那时的北美洲只有少数印第安人,绝大部分土地还荒无人烟,欧洲来的移民们就在清教精神指引下,使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成为经济大国。经济是人搞上去的,而人是有宗教文化支撐和维系的。也就是说,美国是先有文化后有经济发展的,这点要认清。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期刊网-新浪博客 2010-9-9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