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裴秋菊 毛俊玉]源生坊:文化生死结的昨昔与今日
  作者:裴秋菊 毛俊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9-05 | 点击数:13391
 
为了留住老艺人珍贵的演出资料,刘晓津发挥了纪录片导演的优势,定期到乡下给艺人拍片和整理民族歌舞曲目。一旦有了社会资助,源生坊还会组织艺人到云南各村寨演出。刘晓津希望“在一两百个看热闹的人中,会有一两个小孩喜欢,跟着艺人们学习”。
“试一试”成为刘晓津的理念。源生坊到底会走向何处、能走多久,她没有做出一个规划蓝图。“我并不敢承诺什么,我跟各位民间艺人说,老师们,我们在一起也只是试一试。”刘晓津略显无奈地说道,“但试一试总比不试好。走不好,大家退回去,生活还是照样过下去。”源生坊的老艺人并没有因此对刘晓津进行任何指责,她说她感到很欣慰。
在刘晓津看来,田丰留下的最大财富是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民间艺人,他们至今仍然十分活跃,包括有“中国民歌王”之称的李怀秀。源生坊的老艺人后宝云说:“我现在懂得了民族文化的解体等同于民族的解体,我想把田丰老师的事业继承下去。”
对艺术家而言,能去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演出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2005年10月,源生坊的民间艺人在肯尼迪艺术中心登台演出。天然淳朴的歌声和未经雕琢的舞蹈为美国人打开了另一扇文化之门,他们难以想象人类文明进程中竟产生了如此让人惊奇的歌声和舞姿。演出结束后,美国观众站起来,用长达六七分钟的掌声和欢呼声,向源生坊的民间艺术家表示感谢。那一次出国,源生坊在美国东部7个州巡回演出30天。
而赴美演出是源生坊组建后的第一次正式演出。传习馆的民间艺人历经解散的痛苦和迷茫,最终又将命运捆绑在一起,唱出了心声与过往,而这次演出也让人们对源生坊刮目相看。
对于源生坊来说,缺乏资金是个大问题。两年前,源生坊陷入困境,刘晓津打算向当地政府寻求帮助,身边的朋友们建议她不要寻求这个资助,因为有些民间组织保护文化很有成效,结果政府给他们钱,开始管束他们。不到一年时间这个民间组织就散了。刘晓津听完朋友的讲述后恍然大悟,咬牙渡过了难关。“我到现在都没敢跟主管部门和领导打报告要钱,没钱的时候我们不花钱或者花我自己的钱。”刘晓津告诉本刊记者。
在刘晓津最困难的时候,有个企业家想投资文化项目,两人约好见面谈。“刚开始他滔滔不绝,谈了半天,后来他说民间艺术不是艺术,那只是一个群众的活动。我张口结舌,不知道说什么。”刘晓津冷静地想了几天,以为自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有误。后来她确认自己的想法没错,“民间艺术是艺术,由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演绎的歌舞甚至还是精品艺术;在农村,有很少数的人一辈子追求和演绎这种艺术,这些人就是民间艺术家。”
2005年至今,香港的张颂仁先生为源生坊提供了资助,但没有给刘晓津任何附加条件。刘晓津动过与政府合作的念头,也尝试与企业家合作,也计划过向基金会寻求帮助,但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止步。她相信自己的努力,她相信民间艺人能学会自救。朋友说她是个实干家。“我们自己去学习,拿到了演出经营许可证,所以我们成立了公司,开始卖票,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刘晓津说道。2008年,创库源生坊小剧场建立起来,为民间艺人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舞台。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在源生坊工作属义务劳动,刘晓津自称自己是个志愿者。这些年她没有再为云南电视台工作,而至今都是电视台给她开工资。她从内心感激电视台给予她的支持。“我曾经的梦想是做一名优秀的纪录片人,没想到后来我从一个专业纪录片人变成万金油,到处牵线铺路搭桥,帮着人家跑腿,真的是打杂的。”刘晓津如此概括自己当前的“工作”。
“源生坊要呈现给大家的是最淳朴纯正的民歌和舞蹈。”这是刘晓津的目标。在大家眼里,她早已经是个“学者”,她的思考来源于实践。在极个别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变成了空洞和声势浩荡的活动。2006年,刘晓津到云南某个地市州看原生态的火把节,但整个过程让她悲喜交集。原生态火把节被打造成比赛,有评委评分。比赛规定,服装要统一整齐,男人的服装一律为军裤、白球鞋和白手套。刘晓津看到了戴着白手套跳“野蛮的大刀舞”的场面。“这样的做法扼杀了最生动的民间文化,搞得像个课间操,我看完之后很气愤。”刘晓津说道。
“我并不是一个音乐人,我也肯定不是学者,我只是一个社会工作者,一个帮民间艺人找到一条路的组织者。在我的职责范围内,我要做的是,先让少数民族天然的声音传下去。我给自己的定位是,首先是抢救和传承。”刘晓津对自己该做什么非常清醒和明确。
在源生坊小剧场,纪录片《田丰和传习馆》总会隔三差五播放给前来参观考察的各种人士观看。2011年6月28日,田丰逝世十周年前一天,在刘晓津策划的系列活动中,观看完整版的《田丰和传习馆》是开篇之作。“保护经典传统文化的事不是你来做的,是人民来做的。”《田丰和传习馆》里一位文化馆馆长出于好意对田丰说道。十多年过去了,田丰和传习馆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事业却没有止步。在很多人眼里,刘晓津是一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
“只能说,我们还怀揣一点理想。我必须思考和解决问题。纪录片是我的梦想,在完成纪录片这个情结当中,我碰到了田丰和传习馆这么动人的事情,并且记录下来,我觉得三生有幸。我心存感激,其实,我这一辈子某些方面已经足矣。”刘晓津在一次采访中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源生坊从2004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7个春秋。源生坊靠自己一步步摸索走到今天,每一步都让人心生敬畏。虽然做了一些事,但刘晓津常常会想,田丰以及民间艺人还有她的努力到底会有什么用?她意识到,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想要挽救那些弱势的濒于灭绝的“声音”,就其根本来说很像堂吉诃德与风车作战,但是不忍于看到田丰先生付出生命所点燃的火种就这样熄灭,刘晓津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本文原载《文化月刊》2011年8月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剑川石宝山歌会还能唱多久
下一条: ·[廖杨]族群与社会文化互动论
   相关链接
·[刁统菊]冬至节俗的传承动力探析·[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 张文艳 张统夏]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
·[岳瑾]黄河流域关中民间泥塑的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喻颖 林毅红]新时代湖北汉绣文化基因传承研究
·[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杨雨彤 胡燕]金陵茶文化聚落的活态传承探析·[杨赫]互联网场域中口头文学传承的动力机制分析
·[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徐子清]从黔东南到佛山:来粤务工侗戏艺人群体的异地传承与保护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