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就史诗传说的数量而言,传统社会的歌手一般可以记住很多部史诗,但是在虚拟空间,“歌手”们仅起着“搬运”传说文本的作用,并不会展示到底是否记得全部史诗传说。例如与蚩尤传说内容相关的67个帖子里,并没有一个帖子是如苗族古歌里所唱的全部内容,都是蚩尤传说的某一部分,以及延伸出来的关于苗族文化与未来发展的话题。
对比来看,传统社区和网络社区的“歌手”在个人身份、专业化、学习过程、传播方式和个人动机描述上均有较大差异。说到底,传统社会里的歌手,其言行活动,都与所生活的世界相匹配(match);而虚拟空间的“歌手”,其种种表现也与互联网的特征直接相关,例如网友身份的不确定性、信息的流动性等等,也因而带来了口头传统在虚拟社区中与以往不同的传播方式扩散开来。
做出不同表现的“听众”
帕里教授在调查中发现,对于口头传统的史诗而言,观众的“可变性和不确定性”(2004:22)形塑了诗歌演唱的核心部分。歌手通常是具有高度天赋的表演者(尹虎彬,2009),在表演过程中,会根据观众的反应来调整颂唱的内容,每次表演的内容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这实际上成为了以表演形式完成的口头创作,或者说具有了歌手自己的范儿。从这个角度来说,口头传统不是静态的,而是“活态”的有机体,通过程式、母题、结构等构建其创作过程。这个观点得到众多民俗资料的证明,民俗学家刘魁立在西双版纳傣族聚居地调查时参加过傣族同胞进新屋的仪式。民间演唱家-赞哈三三两两地坐在各自的听众中,拿纸扇遮住脸,为大家演唱。据说在以前,如果听众对赞哈的演唱很喜爱,就会用投币的方式喝彩(刘魁立,1998:7)。刘魁立总结道,民间文学的口头性之一,讲述者和听众进行直接对话,“听众用各种方式(表情、评价、修正、热情或冷淡的态度等)影响着作品的讲述过程,甚至部分地影响着作品的内容(情节的发展趋势、人物形象的感情色彩等等)”,“听众的情绪高昂,讲述人在演述中便眉飞色舞;听众无精打采,他便会草草收场。听众的好恶褒贬直接影响着他的演述。在一些情况下,听众的评议和补充海可能促使讲述人对作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动和加工。从这个意义上说,...听众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演述活动。”(刘魁立,1998:72-73;82)。纳吉认为,口头诗学创作、表演和流布是“三位一体”的,而其中关键因素是表演(尹虎彬,2002:17),但表演又涉及到听众们在现场对说唱内容所作出的种种反映,或入迷,或沮丧,或高兴,或大怒。歌手从听众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中“读出”他们的情绪,随之调整口述的内容。因此,在口头传统的传播中,歌手和听众共同“创新”了史诗传说的文本变体。
在虚拟世界中,听众是不确定的,即使在同一个虚拟论坛里,一个主题贴是否会引起注册会员的关注,是否会有人参与讨论,这些都是不确定的。126个帖子中有3个帖子是0回复,有人浏览,但是没有人回复。有33个帖子的回复超过20个,属于热门帖子。因此在虚拟空间中,发帖人虽然担任了“行吟歌手”的角色,但不能根据“听众”的反应来及时调整,而是更关注于信息的内容与主题。
在传统社会中,歌手吟唱口头史诗或其他诗歌时,观众的角色是固定不变的。但在网络空间里,观众同时也可以充当候补歌手的角色,对歌手没有发挥出来的部分进行补充,在回复中增加更多生活中的信息,例如会员们提到他听说过他们那一带所流传的蚩尤传说:
“我是湘西的苗族,其他的我不清楚,但“剖尤”、 在我们湘西苗语的意思是"尤爷爷”的意思!
“剖”=爷爷 “尤”是音译.确实跟汉语是倒过来的,但有问题吗?”(凤凰人 发表于 2007-8-10 19:28)
“蚩尤是苗瑶民族和大量的南方汉人的祖先(时代首领)
苗族是先东夷(九黎)--南蛮(楚人)--苗瑶畲。 ”(龙秀章 ,发表于 2007-8-11 23:54)
“这话我不太赞成,因为我们这里就是称“尤”为祖先。”(李xyaum ,2007-8-16 13:59 )
在传统社会里,较少见到听众对说唱艺人颂咏的内容产生激烈的异议,在表达不满意时会用拒绝付钱等方式表示出来。例如刘魁立先生所提到的傣族说唱艺人赞哈们的表演,听众不满意就不会投币给赞哈,但是并不会就演唱内容起争执(刘魁立,1998:7)。总体上看,关于听众的消极反映的田野材料比较少,也有可能是以前的田野材料并未关注这一方面。但是在虚拟世界里,听众对文本的异议通常是在回帖中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有时会出现激烈的争论。在一个名为《论苗族 的共同祖先是不是蚩尤的问题》的帖子里,发贴人“xiongdi”表示对平面媒体刊登的一则文章有意见,提出自己对蚩尤传说的看法。但随之跟贴回复的其他会员也提出质疑,
“突然想说的是,不是苗族的学者们,特别是不精通苗语的学者们,最好别随便对苗族的事情随便推测而妄加评论!”(陶子 2006-10-4 07:54)
有人就蚩尤传说的内容提供论据,
“我所知的是:蚩尤是苗部落部族和别的一些少数民族的共同首领,而非苗族个体的祖先,就象汉族一样,炎黄虽说是他们的祖先,其实应该是当年华夏族的首领!”(秋缘 ,发表于 2006-10-4 19:30)
会员“烈山氏后裔”转贴了一段历史学家对蚩尤的研究后表示,“我作为汉人希望有更多的汉族人也希望苗族兄弟能多了解我们汉藏民族的起源历史,认识到汉苗一家,遇到异族侵略的时候能够团结起来同仇敌忾,共御外辱。” (烈山氏后裔 ,发表于 2007-1-26 10:08),而会员“川苗之子”对蚩尤传说的争议表示不解,他认为“蚩尤是苗瑶民族的祖先,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总有人还要反对呢?” (发表于 2007-8-12 13:11)。会员“陈安之迷”则认为历史研究太古老了,关注眼下和未来的事情更重要,“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大家要做那些,怎样去做,如何做到最好,那才是我们大家最当紧的事。祖先太古远了,知道我们是苗族还不够吗?”(发表于 2007-8-15 23:27)。由以上各执己见的回帖可以看出,就蚩尤传说与苗族祖先这个主题,大家各有看法,而且直接通过回复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在过去的口头说唱过程中是很少见的。
但是,在虚拟社区里,通过这样问-答-问-答循环的方式,口头传说得到补充,传播和强化,族群的集体记忆也得到传播。例如在一个名为《关于蚩尤,你了解多少?》的帖子里,发帖会员转贴了关于蚩尤的历史,会员“张鸿”回复说,“好东东,先收藏再看”;会员“山之子”说,“我们的祖先,我们有义务加强学习和了解,并进行研究。谢谢楼主,再次收藏了! ”,会员“龙王”说,“很早以前就收藏了!再一次看”。在另外一个帖子《图:苗裔同胞在山东祭祀祖先蚩尤》里,会员“龍氏一族”表示,“有时间三苗网的网友应该组织一次,去祖宗坟墓前去瞌一下头。因为有了三苗网,我们才知道我们的身世。”,而会员“一曲山歌”则说,“再次细细体会一下”,更是加深了这种集体记忆在个体身上的固化。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三苗论坛 2011-5-11 13:59:00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