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施爱东]帝王龙袍争夺战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8-03 | 点击数:13541
 

  私造龙袍要杀头吗?戏这么唱,小说这么写。可在现实生活中,“龙”却是服装的流行纹样。围绕龙的使用权展开的斗争,贯穿中国的历史。

  ■龙服的垄断与反垄断

  衣服上始绘龙纹源于何时不可考。《尚书》记载帝对禹说:“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这就是天子冕服“十二华章”的来历,龙位列老五。

  日、月、星辰是配天之数,只有天子在祭天大典中能用。余下九章以山、龙为首,所以,通常所说的九章衮服也就相当于龙服。据《通典》记载,自周至汉,公侯一直享有穿龙服的权力。

  公元508年,著名文学家周捨向梁武帝提交一份议案,说天子和公侯的衮服都画龙,等级不明显,建议将公侯衮服上的龙纹去掉,改画凤凰。这条马屁议案招致王公贵族一致反对,虽然梁武帝表态支持周捨,但革命终未成功。

  “后魏、北齐,舆服奇诡,至隋氏统一,始复旧仪。”隋代服制明确规定了三公可以穿九章龙服。唐初基本沿袭隋制。值得注意的是,唐代天子衣服共分为十二等,其中只有第二等的衮冕绘有龙纹,这种衮冕只能在“诸祭祀及庙、遣上将、征还、饮至、践阼、加元服、纳后、若元日受朝”的场合才能穿。而一品官员在“私家祭祀”场合就可以穿九章龙服,机会比皇帝还多些。

  龙朔二年(662年),司礼少常伯孙茂道再次提议:“诸臣九章服,君臣冕服,章数虽殊,饰龙名衮,尊卑相乱。望诸臣九章衣以云及麟代龙。”(《旧唐书》)这个提议只是将周捨的凤凰换作了麒麟。凤凰和麒麟都不在传统十二章之中,不合传统礼制,“当时纷议不定”,所以未被采纳。

  两年后,一个叫苏知机的马屁精再次上表,要求三公以下改服“鷩冕八章”。鷩即华虫,华虫倒是十二章中的老六,一种华丽的鸟纹,排序仅次于龙。朝廷很重视,将之作为国家重点课题交由崇文馆学士杨烱论证。杨烱引经据典,将十二章全都论证成了圣王明光普照、神武至德的象征。既然三公不能用龙章,也就不能用鷩章,最终将导致任何一章都不能用。杨烱这一招很管用,保住了有唐一代三公穿龙服的资格。

  既然公侯衮服上的龙章减不下去,那么,礼部官员就只能巧立名目不断往天子衮服上添加各种金玉珠文,以便拉开天子衮服与公侯衮服的档次。天子衮服日益繁文缛节,叮叮当当,看起来威风,穿着很不舒服。乾德元年(963),宋太祖终于忍不住了,明确抱怨冠冕“华而且重”,要求礼部改制。改制的结果,许多金丝银线珠玉琥珀都减弃不用。可是这样一来,天子与公侯的服饰又拉不开档次了,没有办法,最后只能“增侈如故”。

  宋政和年间(1111-1117),议礼局终于想出一招:正从一品均许用龙,但不能用升龙,只能“青衣画降龙”。升龙是通天的政治隐喻,用龙而不许其升,也即剥夺臣子沟通天地的象征资本,这算是一个折中方案。该方案刚实施几年,北宋就垮了。南宋绍兴四年(1134),宋金对峙的时局刚刚稳定下来,公侯是否应该服用衮冕的问题马上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礼部官员认为“衮服非三公所服,去之可也”,宋高宗也有这个意思,不过,“终以承袭之久,未能尽革也”。(《宋史》)终宋一代,天子始终未能成功垄断龙服。

  ■龙纹的变异与流行

  真正严厉禁止百官及民间使用龙纹,始于忽必烈时期。1270年,刑部议定,除了官办缎疋外,民间不许织造有日、月、龙、凤图案的布匹,如果确属过去已经织就的,要加盖官印,“如有违犯之人,所在官司究治施行”。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商人是最会打擦边球、钻空子的,他们在传统龙凤纹的基础上做了些变异处理,把龙凤纹织得似是而非,比如,将传统龙纹减个角,或者减两个爪子什么的,用这种模棱两可的图案逃避官方审查。至元十年(1273),中书省再次下令严禁下官百姓使用“日月龙凤缎疋”。如此三令五申,大概也是因为屡禁不绝。

  元延祐元年(1314),中书省定立服色等第,明确规定所有职官均不得服龙凤纹,器皿不得使用龙凤纹,帐幕不得用赭黄龙凤纹,车舆不得用龙凤纹,但同时又对龙的定义作了重新界定:“龙谓五爪二角者。”(《元史》)也就是说,只要不是五爪二角的龙,就可以另当别论。这种半禁不禁,网开一面的做法不仅没有禁绝民间的龙纹,反而大大刺激了民间的用龙热情,以及龙纹的变异和多样化发展。

  朱元璋洪武初年,改朝换代的空当,官绅豪强的用龙热情空前高涨,“武臣犹有饰金龙于床幔,马廊用九五间数,而豪民抑或镕金为酒器,饰以玉珠”。朱元璋对这些逾制的奢侈之风给予了坚决打击,同时“命儒臣稽古讲礼,定官民服舍器用制度”(《明史》)。

  朱元璋本人比较勤俭,洪武初期的百官服制也比较简单,“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可是承平时间一长,吃了没事干的礼部就得折腾点事。1391年,礼部定制,严厉规定“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并织绣龙凤文,违者罪及染造之人”(《明史》)。可是,事态的发展总是物极必反。帝王对于龙纹的垄断企图使得龙纹的权力象征意味越来越明显,而百官及民众对权力的崇拜和向往,进一步加剧了龙纹的流行和泛滥。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11/07/25 04:4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汪海波]揭秘蚩尤家园:一座湮没五千年的历史古城
下一条: ·[傅谨]中国对于日本的意义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施爱东]龙王传说的演变
·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龙年说龙“中国龙的文化阐释”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
·[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张玲 杜天龙]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鲁南五大调”·[俞杰]滇池神马传说:文化交流与祥瑞宣传
·[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
·[杨俊安]文学与民俗的交融:《窦占龙憋宝》中的民俗生活·[徐进]琅琊祭海节的原真性问题探讨
·[徐金龙 韩莹莹]快手短视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媒介传播·[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
·[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沈福裕]仪式与功能:栗园围香火龙的文化解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