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清代盛行填写《九九消寒图》
清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之后,随着满汉文化的日益融合,作为填写《九九消寒图》这种岁时风俗,在宫廷中颇为盛行。据清吴振棫所著《养吉斋丛录》记载:“道光初年,御制‘九九消寒图’,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字皆九笔也。懋勤殿双钩成幅,题曰‘管城春满’。内直翰林诸臣,每年冬季都要填写这种“九九消寒图”。[11]先由宫中懋勤殿制成待填描写的消寒图。该图四周采用木框插榫而成,并裱以纸绫。其“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寓迎春之意。每年冬至节前挂在室内,届时由室主人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起,逐日填廓,每字九笔,每天一笔,每填写完一字便过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尽(图一)。[12]
图上所注“管城春满”四字。据韩愈《毛颖传》解释:笔受封于管,号“管城子”。“管城子”乃笔之别称,寓笔成春满庭之意。
人们创作了很多这种词句,如:“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庭前春幽挟草巷重茵”“亭前屋后看劲柏峰骨”等字样,也凑成八十一笔,只是用字笔画略作繁减,每日一笔,即可完成一幅消寒图。最雅致的是作九体对联,如上联为:柔柳轻盈香茗贺春临,下联是:幽柏玲珑浓荫送秋残。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一幅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冬尽联成,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后来觉得每天简单描写一笔,意犹未尽,便在写完当日一笔后,再用其他色笔,在笔画上记录当日的晴阴冷暖。
像(图二)“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一幅,“亭”字的第一笔上写的是“今日风”;第二笔上记的是“晴暖有风日也”;第三笔上填有三字“晴暖日”;第四笔上则是“早晴晚阴”;第五笔上又是“晴暖日”……[13]。 但后来所记内容更为详细,如(图三)“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一幅,在墨笔画上,再用白色细笔填写当日天气情况。
春字的第三笔“终日凉风侵入皮肤如刀刺”,在其他笔画中见有“清晨阴冷过午后方见日、祭灶天凉糖瓜入市、腊月正当廿四日天光阴冷万象将更新、午后起寒风尘沙扑面日”的内容,但也有“万寿无疆”“浪费笔墨今日休”超出记载天气意义的字样[14]。总之每日记载详略,要视当日笔画长短而定。因此,当一幅“消寒图”填完之后,则成了是年冬季天气情况的档案记录,“每岁相沿,遂成故事”。[15]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