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当怎样做好电影人口述历史?首先我们不应当仅仅把受访人当做一个“信息传递员”,也不应该简单地把他们当成电影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而是应该把他们当做真正的主人公。无论受访者的职位是高是低,名气是大是小,不论他从事的是电影行业中的哪个行当,他都是我们唯一的主人公。
再者,我们对采访者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采访者不能仅仅停留在采访和会话的阶段,我们的最高标准,是要求采访者成为“心灵考古学家”。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每个采访者除了要做必要的史料背景准备工作之外,还要对受访人的性格、心理、记忆能力、社交倾向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评估。面对一个满心创伤的人和一个春风得意的人,一定要采取完全不同的交流方式;同样,与采访一位身处高位、习惯说官话的人相比,采访一个身在底层、不太敢在镜头前表达自己的人肯定要做大不相同的准备工作。我们要尽量在采访中打捞连主人公自己都想不起来的历史记忆,这才是我们做电影人口述历史的最高境界。
(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电影口述史学研究研讨会上,《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丛书》主编、著名电影史学家陈墨提出了自己的电影史学观。本报记者 李博 整理)
【相关报道】
“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丛书”出版
2011年05月13日 14:39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丛书”前4卷近日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这4卷丛书是中国电影资料馆和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联合开展的“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项目”部分成果。
该项目一期工程从2007年底启动至2010年底,历时3年多,对207位耄耋老人进行1949.5个小时访谈。项目本着以人为本的采访目标,即不把个人作为提供历史信息的简单工具,而是把人当做历史的核心要素加以关注。让老电影人进行生平讲述,内容包括其电影从业经历、社会经历、个人生活3个向度,力图在口述历史采访中探索并建立专业史、社会史、心灵史三合一的丰富历史档案。 (舒 平)
文章来源:中新网-中国艺术报 2011年06月10日14:39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