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端午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专题

周静书:端午节的起源、内涵以及与宁波的渊源
——三江人文讲坛·宁波历史文化遗存探幽
  作者:周静书   摄影/图:龚国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6-08 | 点击数:11456
 

 

   主讲人简介:周静书,业余长期从事文学创作、民间文艺民俗学研究和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主编和创作专著20余部,作品曾入选中国年度最佳报告文学,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等国家级和省级奖项10多项,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宁波市文联副主席、宁波大学兼职教授。 


 
 
 
羽人竞渡铜钺


 
端午舞龙和赛龙舟图


 
挂菖蒲剑、艾草旗和驱五毒香袋

 
 
  端午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具有数千年的历史。2007年,国务院将端午节正式颁布为我国法定节日。最近,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中国文联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宁波主办“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中华长歌行”特别节目大型专题片拍摄活动,由中央电视台和宁波市委、市政府联合摄制,并将于今年端午节当日(即明天,6月6日)中央电视台四套下午5:00、中央电视台十套晚上8:30、中央电视台一套晚上10:28播放。这部长达60分钟的大型专题片,将以宁波城市历史和现实为背景,奏中华长歌,扬爱国正气,赞民族和谐,颂人民吉祥,诵时代奋进。端午节之所以选择以宁波为背景制作,是因为端午的节日内涵与宁波城市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的最早起源是基于早期人类对物候气候的经验。天象、气候、四时变化、地理山川是人类生存的大环境。中华民族自远古以来,通过长期的观察与生活生产的实践,逐步认识了自然变化的规律,制订了天文历法。端午节最重要的起源,就是来自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夏季、五月这一季节特征的观察积累和深入理解。端午节与二十四节气的“夏至”日期接近,因此它的节俗特征与夏至民俗比较相似,许多风俗都是从夏至习俗移借或融合而成的。季节相近,气候相同,形成了共同的对自然认知的民俗心理。上古时代的“端午”是指一个月初端的一个午日,按古代天文历法干支方式计算,五月又是一年中的午月,五日则是一月中的午日,因此,后来端午专指农历“五月初五”,“初”与“端”同义,古又称“端五节”、“重午节”、“重五节”。而五月初五太阳走到午时方位正好是“天中”,处于极盛状态,故又称“端阳节”、“天中节”。后来又有各种生活习俗和纪念意义的依附,端午节又被称为浴兰节、菖蒲节、草药节、粽子节、女儿节、龙舟节、诗人节等20多种,堪称中国传统节日别名之最。

  端午节另一个早期源头是对龙图腾的崇拜,这主要源自原始部族的信仰。中华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许多民族在古代以龙为图腾,崇拜龙。因此,原始先民在端午节,以划龙舟敬神而自娱,舞龙灯祭拜而自乐。因而古代又称端午节为“龙日”。几千年来,龙舟、龙舞的民俗成了端午节最具标志性的活动。人们端午佩戴五彩丝的习俗,粽子用五色丝捆扎,都是龙形的吉祥品。而划龙舟向江河抛粽子,最初是敬龙神的一种习俗,后来被借用为在汨罗江上纪念屈原投江殉国的民俗。在中国许多地方,不但端午节划龙舟,甚至中秋节也赛龙舟。对龙的图腾崇拜的另一种方式是舞龙灯,这种形式从春节开始就流行了,然后二月“龙抬头”也舞龙。接着是端午节舞龙,场面往往很壮观,很热闹。据调查统计,全国各地的龙舞有一百多种,除普遍的九节布龙外,还有竹龙、火龙、牛龙、珠龙、鲤鱼龙、板凳龙、百节龙和稻草龙等,五花八门,各显神通。因此,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一文中认为,端午节是源自对龙图腾的崇拜。

  纵观历史传统,我认为端午节是由多方面民俗心理融合而成的,而其中岁时节气与龙的图腾崇拜是这一传统节日的源头,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者各自源于远古,两者节日的理念不尽相同,前者是在对大自然的认识中总结演化出来的,后者更注重于对人类社会关系和人的精神力量的理解中领悟提炼出来的。两者大约合流于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端午节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加入了人文精神的推崇。

  如春秋时公元前484年五月初五,吴王夫差听信谗言,陷害忠臣伍子胥,将其尸体装于皮革投入大江,江浙一带因此在端午节纪念伍子胥。又如战国时期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闻楚国将亡,悲愤交加,抱石投汨罗江殉国,百姓闻讯,划船打捞,以后每年五月初五用划龙舟风俗表示营救、祭祀屈原。端午节“划龙舟”习俗不是起源于纪念屈原。因为屈原生前早在《九歌》中就咏叹过:“驾龙舟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等。比屈原更早传世的《穆天子传》也记载着:“天子乘龙舟,浮于太沼”。再如东汉时期公元143年五月初五,越地上虞孝女14岁的曹娥为寻找溺水而亡的父亲,投舜江(今曹娥江)救父,三日后父女相抱尸体浮上江面,为彰扬其孝烈,当地民众每年端午节纪念曹娥。这些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人物、事件与五月初五联系起来后,端午节的影响变得更为广泛而深刻,但它不是节日的源头。(下转A19版)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宁波晚报》2011年6月5日A18-A19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晓峰:千年流变“五月五”
下一条: ·[乔晓光]活态文化之河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张栋]屈原故里端午节庆仪式当代转化研究
·[李银菊]花宜插鬓红——端午簪榴节俗考·[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黄晔 万登峰]试论端午节民俗文化促进孝感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之策略·[何彬]端午节历史数据的可视化探索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王者荣耀》特色主题展现身秭归峡谷内外共度端午节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王倩倩]危机与抉择:透视疫情影响下的非遗与民俗·[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