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端午节比作一位老人,那么他无疑是众多节日中最特殊的一位。首先他的头上戴着一个硕大的光环:它是中国众多节日里唯一一个被批准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不止如此 ,他还是一个很“富有 ”的老人,因为大多节日只有一个名字,而端午节却有多种称呼:端午、天中节、诗人节、女儿节……此外,他自东汉以后还拥有了一位“知己”:屈原。至此,二人相携相扶,走到现在。近日,记者在清华大学,采访了三联书店出版的《端午》的作者、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刘晓峰,为您一一解读端午节的独特风采。
>>>端午传说
屈原为何流传最久?
关于端午的传说,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起源于纪念屈原的说法外,还有曹娥、伍子胥、越王勾践的传说。但是今天的中国 ,一提起端午节,最流行的回答是纪念屈原。为何屈原的传说一直成为主流传说?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个传说与端午习俗的完美结合以及爱国主义教育有关。
“这个传说非常成功地把端午节日最主流的两个要素(赛龙舟、吃粽子)非常完美地结合到了传说中,这是其他传说里没有做到的。”
“此外,主人公屈原本身具有巨大的文化影响和意义 。屈原拥有美政思想,即使被流放也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 ,最终选择怀石沉江。这种忠于家国的精神在那个天下有才能的人为找到能够赏识自己的君主而奔走天下的时代是罕见的。这份爱国精神,感动了古往今来成千上万的汉族人和其他民族。”
而屈原的精神从近代以来尤其受到推崇,“中国近代开始走向衰败,被侵略、压迫的时代,更需要屈原的这种爱国精神。因此在民国以来,屈原的诗词一直散见于中小学教科书。包括现在,我们国家还谈不上是盛世,屈原的精神值得我们发扬。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端午节就是爱国主义的节日。”
清华大学刘晓峰副教授 资料图
>>>端午节食
汉代流行喝猫头鹰肉汤
端午节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代有很多名称。刘晓峰副教授认为“五月节”是端午节所有的名字中,最反映今天端午节的特征。“今天的端午节俗实际上是古代节俗的总汇,因此我们今天所说的端午节,并不是一个单一起源的节日,而是一个典型的复合型节日。”
端午起源的复杂性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刘晓峰在他的著作《端午》中提出一个新说法:“端午节吸纳的最多的节俗是夏至的节俗,这要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周礼》中,夏至祭祀地祗和冬至祭祀天神相对,已成为重要的祭祀时间。夏至的很多节俗比如食粽、赠扇、系长命缕等都成为端午节俗的一部分。”
被端午节吸纳进来的,还有战国以来关于五月五的节俗。中国古代岁时节日中存在一个由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 、九月九结构而成的节日序列。而早期的五月因五与“忤逆”的“忤”同音,成为古人心中的“恶月”,五月五日汉代宫廷,就流行皇帝带着大臣一起喝猫头鹰肉汤的典故 ,而各地州郡也要主办喝猫头鹰肉汤这种仪式。据说是因为猫头鹰是害母的不孝之鸟,古人借此彰显孝道和忠君思想。因此最早的端午节食并不是粽子,而是一碗猫头鹰肉做成的羹汤。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搜狐-半岛都市报 2011-06-04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