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端午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专题

[郦波]解析端午文化渊源:闻一多认为源自吴越民族
  作者:郦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6-03 | 点击数:5604
 


  从赛龙舟到图腾崇拜,这位爱笑的学者给我们带来一篇“水龙吟”

  郦波其人

  郦波,1972年4月17日出生,祖籍江苏省丹阳市。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2007年走进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节目,开创了该节目收视率的第二新高。此后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大明名臣:抗倭英雄戚继光》、《大明名臣:于谦》和《大明名臣:海瑞》。《曾国藩家书》近期热播。

  民间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哪一种最可信?端午节的五月初五包含着怎样的含义?人们喜欢在端午这天划龙舟,这其中有什么特殊的寓意?端午这个我们熟悉的节日,其中似乎又有很多我们感觉陌生甚至神秘的事物。为揭开这些疑惑,本报特邀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郦波,给我们说说端午那些事。

  ——编者

  在中国南方,尤其是水网密布的水乡,当地人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泛舟情结。要不,朱自清与俞平伯两位大文豪,也就不会相约各写一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了。那秦淮河固然美,但若不在“欸乃”的桨声里,它的美也就打了折扣。连四川人苏轼,在憧憬未来的生活时,都说要“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难道不划船下半辈子就不过了吗?说不定还真是这样,所以传说中范蠡与西施的美满归宿是驾着小船“泛舟五湖”去了。这些,都可以看出来,中国人是多么喜欢划船的了。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划船呢?这可以从一个传统运动项目中看出些究竟来。这个传统项目就是划龙舟,而奥运会的划艇项目不过是它的微缩版而已。

  关于龙舟起源

  在中国,划龙舟是和端午节联系在一起的,而最流行说法是说为了纪念楚国的大夫屈原。传说,屈原在五月五日这天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就跳汨罗江而死。当时楚国的百姓纷纷划船去救屈原,但可惜没能救上人来。有一个老翁把本来为屈大夫准备的饭团和鸡蛋扔进江中,其他人便纷纷效仿,后来又怕水中鲛龙吞吃,就包上粽叶,这就是端午节划龙舟和吃粽子的来历。

  但在江浙等地,又有不同的说法。比如在吴地,即现在的苏州一带,就认为划龙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因为吴王夫差误杀了忠良,且是在五月五日这天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入袋中沉江的,所以吴地百姓在这一天划龙舟,就是为了纪念忠臣伍子胥的。而在浙江的一些地方,又说划龙舟是为了纪念古代著名的孝女曹娥的。传说曹娥的父亲在江边落水后,曹娥边哭边找,沿江求索十七日之后,在五月五日这天投江殉父。当地人为了纪念她,才有了划龙舟的习俗。

  在浙江,甚至还有一种说法,说划龙舟是为了纪念鉴湖女侠秋瑾的。我们知道,秋瑾已是清末时人,而划龙舟早在战国之前就已出现。这样,我们便渐渐地明白了——只要有需要,用划龙舟这一形式来纪念哪一位先贤,是可以商量的。

  除了纪念某人之说,还有起源于纪念远古夏至的节日活动之说。

  除了纪念节日之说,更有说五月五日这天属恶月恶日,因为要驱邪避邪,所以划龙舟的说法。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一文中主张划龙舟最早出现在远古的吴越民族,认为这是他们在祭祀部落图腾时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

  那么,在这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众多说法中,哪一种比较切合实际呢?

  关于“端午”两字

  我觉得要找到一个比较妥帖的答案,首先应该从“端午”这两个字看起。

  我们知道,端午之“午”其实是个通假字,它本通数字之“五”。而端午这一天正在农历五月五日,所以可以肯定,这个“午”字就是“五”字的通假。所以古代端午节有时又被称做“重五节”。另外,因为“五”在五行中属阳,所以“端午”又被称为“端阳”。

  那么,“端”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古代两本重要的字典里是这样解释的,《说文解字》里说:“端,直也。”《广雅》里面说:“端,正也。”

  你看,“正”和“直”放在一起不就是“正直”吗?什么地方说正、说直呢?衙门的公堂上往往悬四个大字“正大光明”,在《易经》里最正、最直的位置是第一卦乾卦的位置。那么乾这个位置往往由谁来坐呢?当然是皇帝。你去故宫,就会发现皇帝住的地主叫“乾清宫”。所以《礼记》里又说“以端其位”,也就是以正其位的意思,对于皇帝来说守住乾位才是真的既“端其位”又“正其位”了。守住乾位,君临天下时的尺度仪容也就显得端正了。

  但这个乾位,也就是乾卦,又自下而上分为六爻,在这六爻里皇帝的位置又在哪一爻呢?

  一般人会以为,最高的第六爻当然最尊贵,所以皇帝的位置应该在这儿。其实错了。中国的易学博大精深,最讲究辩证法,等事物发展到顶端反而物极必反。我们常说皇帝是“九五之尊”,其实,这个到达顶点之前的第五爻才是皇帝所属的位置。

  至于“九五之尊”的“九”是指阳卦。在易经的数字系列里,“九”泛指阳数,“六”泛指阴数。所以金庸先生在他的武侠小说里写了一部《九阳真经》,这是合乎道理的,但他说还有一本《九阴真经》,就这个名字而言,基本不太符合中国古代文化的阴阳道理,要叫也只能叫“六阴真经”。

  皇帝的位置在纯阳的乾卦中,又属于第五爻,所以才叫九五之尊。而在古代,皇帝又被称为真龙天子,龙就是帝王的象征。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十二生肖中,辰龙是排在第五位了。一般人以为老鼠排第一,所以是老大,其实错了,第五位的龙才是老大,因为龙在九五之尊,所以排第五,这才叫“以端其位”。这样,农历五月五日,其实就是龙月龙日,所以是端五之日,故又称端阳之日。

  其实,按道理它还可以被称为重阳之日,两个五嘛。但两个九也可以叫重阳,在中国的数字文化里只有两个五和两个九可以算作是重阳。因为九月九日叫重阳了,所以五月五日就叫端阳了。

  因为九五之尊是皇帝位,也是龙位,所以这一天划的船就被叫做是龙舟。

  总的来说,我比较同意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的说法,他认为划龙舟的端午节最早源自于战国之前的吴越民族。当时,龙已是吴越民族的图腾,而闻一多先生认为,就是这个龙图腾,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在祭龙的仪式中,才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惯。可惜的只是,闻一多先生并没有从易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若与易学中乾卦的九五爻联系起来看,我觉得这种观点就更能站得住脚了。

  关于端午辟邪说

  这样一来,还可以解释端午辟邪说。

  端午之所以被称为恶日,是因为古代一些典籍,如东汉《风俗通义》中,常有“五月五日生子害父”的说法。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命其母遗弃田文,理由就是这一天生的孩子易克父。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就被寄养在宫外。

  这样的例子很多,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按端午从龙的说法就容易解释了。因为古人向来有“二龙不相遇”的说法,皇帝是真龙天子,但总有被另外一条龙取代的时候,“老龙”不愿“小龙”取代自己,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行。所以明嘉靖皇帝长达十几年不愿见儿子一面,临死也不愿立太子,就是这种心理。

  这种皇权心理演化到民间,自然也就被放大了,所以民间端午时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以辟邪,还有就是喝雄黄酒。因为雄黄酒专克蛇类,而蛇在生辰文化里又被称为是小龙,相对于真龙天子而言,他的儿子不就是小龙吗?所以民间附会,渐成风俗,再加上龙图腾崇拜的泛化和盛行,这种端午的祭祀仪式在适用范围上就变得越来越广,不论是祭神还是祭人,甚至是祭不同的人,也就入乡随俗,各自演化了。

  关于龙文化与水文化

  好了,我们现在可以回答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划船了。从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就可以知道,我们的祖先认为他们的祖先来自于水中,而水的一种集合性的、生物性的象征就是龙。它是我们民族实际上的精神主宰,所以我们都叫做“龙的传人”。所以,我个人一直认为,龙文化其实就是水文化的象征。所以,老子说“上善若水”,之所以会把水当作最高境界,其实是要向文化的本源进行回归。

  说到中国文化本质上具有水文化的特征,很多人可能要问,为什么我们没有发展出海洋文明来?事实上我们的国土也有着广袤的海岸线啊?

  我个人以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虽然我们也有广袤的海岸线,但中国的内陆地区有大量的江河湖泊,这使得人们接触到的水主要是内陆水,而不是海洋。另一方面,你看欧洲率先引领海洋文明发展的国家,一般而言,都是内陆面积狭小,濒海面积突出,而我们中国内陆面积巨大,土地与海洋可以形成一种平衡。中国人讲阴阳,最喜欢平衡。所以,我们当然会关注具有平衡特质的内陆水,而非极端、失衡的海洋水了。

  所以,我们在面对水和划船运动的时候,表现出的更多的是驾驭的欣喜与满足。所以,曹操在赤壁居然会想出了铁锁连船的办法,简直不拿长江当长江!其实,我总觉得曹操这主意可惜了,他已经想到了铁锁连船,却只是顺着江面,一字排开,要是能把它横过来,连上两岸,那不就是最早的舟桥部队嘛。

  话说回头,我们的祖先就算是造大船也不全是讲究实用的。你看郑和下西洋的所谓“宝船”,虽然极尽豪华与威武,却并不像欧洲海盗的战舰,那么讲究实用。

  如今,我就住在“郑和宝船公园”的旁边。闲时,也常去看看历史的陈迹,静默地选择与时光作伴……

  郦波
 

  文章来源:中新网-扬子晚报 2011年06月03日 08:22

上一条: ·端午节的午时水最宝贵 驱邪最佳
下一条: ·刘晓峰:千年流变“五月五”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张栋]屈原故里端午节庆仪式当代转化研究
·[李银菊]花宜插鬓红——端午簪榴节俗考·[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黄晔 万登峰]试论端午节民俗文化促进孝感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之策略·[何彬]端午节历史数据的可视化探索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王者荣耀》特色主题展现身秭归峡谷内外共度端午节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王倩倩]危机与抉择:透视疫情影响下的非遗与民俗·[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