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杨利慧]语境、过程、表演者与朝向当下的民俗学
——表演理论与中国民俗学的当代转型
  作者:杨利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5-31 | 点击数:39106
 

  [40] 彭牧:《实践、文化政治学与美国民俗学的表演理论》,《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5期。

  [41]江帆:《口承故事的“表演”空间分析——以辽宁讲述者为对象》,《民俗研究》2001年第2期。

  [42] 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51-52页。

  [43]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52页。

  [44]李靖:《美国民俗学研究的另一重镇——宾夕法尼亚大学民俗学文化志研究中心》,《民俗研究》2001年第3期。

  [45]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53页。

  [46] 杨利慧:《民间叙事的表演——以兄妹婚神话的口头表演为例,兼谈中国民间叙事研究的方法问题》,见吕微、安德明主编:《民间叙事的多样性》,234-235页。

  [47] 可参考林烟:“北师大民俗学学科点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2003-2009)”,http://www.pkucn.com/chenyc/viewthread.php?tid=12281

  [48] 杨利慧:《“民俗主义”概念的涵义、应用及其对当代中国民俗学建设的意义》,《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1期。

  [49] 杨利慧:《表演理论与民间叙事研究》,《民俗研究》,2004年第1期。

  [50] 理查德·鲍曼:《美国民俗学和人类学领域中的“表演”观》,杨利慧译,《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51] 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159页。

  [52]理查德·鲍曼:《美国民俗学和人类学领域中的“表演”观》,杨利慧译,《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53] 巴莫曲布嫫:《荷马诸问题·中译本专名和术语简释》,见格雷戈里·纳吉:《荷马诸问题》,巴莫曲布嫫译,329-331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54]彭牧:《实践、文化政治学与美国民俗学的表演理论》,《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5期。

  [55]左宁、胡鸿保:《“表演”的跨学科比较——试析戈夫曼、特纳及鲍曼的表演观》,《贵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56]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36页。

  [57]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9、12页。

  [58]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10、16、70页;左宁、胡鸿保:《“表演”的跨学科比较——试析戈夫曼、特纳及鲍曼的表演观》,《贵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59]刘魁立:《世界各国民间故事情节类型索引述评》,载《刘魁立民俗学论集》,376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60] 转引自吴秀杰:《介绍一个人:德国民俗学者沃尔夫刚·卡舒巴》,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forum/viewthread.php?tid=14016

 

  (本文发表于《民俗研究》2011年第一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杰文]“表演理论”之后的民俗学
下一条: ·专题║ 《民俗研究》:表演理论研究
   相关链接
·[周星] “民俗”的体系化与“民俗学”的体系化——对中国民俗学教科书的结构分析·中国民俗学高端论坛(2024)在济南举行
·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广州召开
·[朱林]民间传说的本土化与区域互动·[苏培]“共时的”综合表演:口头史诗歌手演述的审美创造
·[漆凌云]从融通到创新:中国故事学的本土化之路·[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
·[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
·[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陈奕利]从表演理论研究大足宝顶架香巡游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7-8月受理)
·深切缅怀刘锡诚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5-6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