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彭牧:《实践、文化政治学与美国民俗学的表演理论》,《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5期。
[41]江帆:《口承故事的“表演”空间分析——以辽宁讲述者为对象》,《民俗研究》2001年第2期。
[42] 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51-52页。
[43]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52页。
[44]李靖:《美国民俗学研究的另一重镇——宾夕法尼亚大学民俗学文化志研究中心》,《民俗研究》2001年第3期。
[45]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53页。
[46] 杨利慧:《民间叙事的表演——以兄妹婚神话的口头表演为例,兼谈中国民间叙事研究的方法问题》,见吕微、安德明主编:《民间叙事的多样性》,234-235页。
[47] 可参考林烟:“北师大民俗学学科点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2003-2009)”,http://www.pkucn.com/chenyc/viewthread.php?tid=12281
[48] 杨利慧:《“民俗主义”概念的涵义、应用及其对当代中国民俗学建设的意义》,《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1期。
[49] 杨利慧:《表演理论与民间叙事研究》,《民俗研究》,2004年第1期。
[50] 理查德·鲍曼:《美国民俗学和人类学领域中的“表演”观》,杨利慧译,《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51] 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159页。
[52]理查德·鲍曼:《美国民俗学和人类学领域中的“表演”观》,杨利慧译,《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53] 巴莫曲布嫫:《荷马诸问题·中译本专名和术语简释》,见格雷戈里·纳吉:《荷马诸问题》,巴莫曲布嫫译,329-331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54]彭牧:《实践、文化政治学与美国民俗学的表演理论》,《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5期。
[55]左宁、胡鸿保:《“表演”的跨学科比较——试析戈夫曼、特纳及鲍曼的表演观》,《贵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56]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36页。
[57]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9、12页。
[58]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10、16、70页;左宁、胡鸿保:《“表演”的跨学科比较——试析戈夫曼、特纳及鲍曼的表演观》,《贵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59]刘魁立:《世界各国民间故事情节类型索引述评》,载《刘魁立民俗学论集》,376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60] 转引自吴秀杰:《介绍一个人:德国民俗学者沃尔夫刚·卡舒巴》,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forum/viewthread.php?tid=14016
(本文发表于《民俗研究》2011年第一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