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仁钦道尔吉]关于《江格尔》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仁钦道尔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5-16 | 点击数:19197
 
串连复合型史诗是运用原有两种单篇史诗的现成母题系列,进行加工和改编而出现的。它有两种基本类型,第一种是以前后衔接方式串连一个考验女婿型单篇史诗母题系列和一个财产争夺型单篇史诗的母题系列。第二种是由两种不同内容的征战型史诗母题系列所构成。这两种串连复合型史诗的下半部分都很相似,都由财产争夺型史诗母题系列所组成。
总之,单篇型史诗和串连复合型史诗共有四种类型。并列复合型史诗《江格尔》的绝大多数长诗的基本情节结构也有四种类型,而且,这四种类型与单篇型史诗和串连复合型史诗的四种类型相符。这种现象说明了《江格尔》的各个长诗是在早期单篇型史诗和串连复合型史诗的情节结构的框架上形成和发展的,也就是运用了它们的现成的史诗母题系列。当然,不仅采用了史诗母题系列的形式,而且同样借用了许多母题的内容和固定的程式化的诗句。
此外,笔者也指出过,《江格尔》在题材、人物、创作方法、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继承与发展问题。这些问题,在此不展开谈。
 
 
早期蒙古单篇型史诗和串连复合型史诗的创作者是蒙古民间口头诗人,在它们的框架上创编并列复合型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的还是蒙古族卫拉特陶兀里奇(史诗演唱艺人)。蒙古族人民有一千多年的创作和演唱英雄史诗的传统。14世纪初波斯历史学家拉施特主编的《史集》记载了蒙古口头诗人们创作的关于忽图剌合罕的英雄史诗的情况。忽图剌合罕就是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的叔父,生活在11世纪末至12世纪上半叶。1240年成书的《蒙古秘史》说:“全蒙古、泰亦赤兀惕部众大会于斡南河的豁儿豁纳黑主不儿地方。会议的结果,推选忽图剌为合罕”。[⑨]《史集》不仅证明当时的诗人创作了歌颂忽图剌合罕英雄业绩的史诗,还记载了史诗的题材、内容和形式,说:“蒙古诗人们写了许多诗颂扬他(忽图剌合罕—引者),描写了他的勇敢大胆。”我们认为,这“诗”就是英雄史诗,因为英雄史诗称赞英雄人物的力量和勇气,同样这个“诗”也描写了忽图剌的“力气和胆量”。“诗”里运用了英雄史诗里常见的夸张和比喻,并借用英雄史诗的诗句形容忽图剌合罕,道:“他的声音宏亮极了,以致他的喊叫隔开七座山也能听到,就像是别山里传来了回声,他的手犹如熊掌:他用双手抓起一个无比强壮的人,毫不费力地就能够将他像木杆似的折成两半,将脊梁折断。……烧红的炭掉到了他身上,烧着了他,但他对此毫不在意。当他醒过来时,他以为是虱子咬他,他搔了搔身子,又睡着了。他每餐要吃[整整]一大只三岁羊和一大碗(囊—引者)酸马奶,但仍未吃饱。”又说:“他那胳膊的力量胜过三岁的熊掌,他的攻击的猛烈可使三河的水翻腾起来,他的打击[所造成的]创伤,使得三个母亲的孩子们都要哭起来。”《史集》记载的忽图剌合罕与敌人的战斗场面,也像史诗中的二勇士交锋,说:“忽图剌合罕用长矛向秃伦黑——忽勒丹猛刺过去,刺穿了他的锁子甲,刺进了前臂的肉里,并且穿过锁子甲和臂底,一直刺到他的腿下部。由于受伤很重,他[全身]紧张起来,[用力]拉紧缰绳,而免跌下,以致马的舌头都被衔子弄裂了,但他[最后还是]跌倒了。”[⑩]忽图剌合罕的史诗是一部征战型英雄史诗,取材于忽图剌合罕与塔塔儿人的战斗。创作这部新史诗时,诗人们借用了古老英雄史诗的框架和表现手法。这部史诗的创作年代是约12世纪中叶,地点是成吉思汗的发祥地克鲁伦、鄂嫩、士拉“三河”源头。后来随着蒙古各部落的迁徙,在不同地区出现了不同名称的史诗演唱艺人,布里亚特史诗演唱艺人叫做“乌里格尔奇”(布里亚特人把英雄史诗叫乌里格尔);东蒙古史诗演唱艺人有“朝尔奇”(伴奏马头琴演唱史诗的艺人);卫拉特史诗演唱艺人是“陶兀里奇”,随着《江格尔》的广泛流传,后来出现专门演唱这一史诗的艺人江格尔奇。在新疆卫拉特人和伏尔加河卡尔梅克人中,陶兀里奇被江格尔奇所取代,可是陶兀里奇仍然存在于蒙古国西部地区卫拉特人民中间。俄罗斯不少学者深入研究和高度评价了卫拉特陶兀里奇及其演唱的英雄史诗,他们明确指出陶兀里奇不仅仅是史诗的演唱者和保存者,而且也是创作者。著名蒙古学家已故苏联科学院院士鲍·雅·符拉基米尔佐夫于1923年出版的《蒙古—卫拉特英雄史诗》(11)中,针对卫拉特陶兀里奇及其史诗说:“在蒙古一些部落中有专门背诵英雄史诗的陶兀里奇,因此,有的地区的史诗作品,不仅迄今还完整地存在着,而且继续发展着,旧史诗被更替,新史诗还在产生。”这位学者曾多次到蒙古西部卫拉特人中去进行长期调查,他记录了巴亦特著名陶兀里奇帕尔臣给他演唱的9部史诗(有些史诗达四五千诗行),其中的6部译成俄文出版。他还报道了帕尔臣为他创作新史诗的信息,也就是根据他的要求帕尔臣于1913年为他编创了反映1912年科布多之战的英雄史诗。蒙古学家阿·法·布尔杜克夫曾在蒙古西部卫拉特人中工作30年之久,并去伏尔加河卡尔梅克地区和吉尔吉斯坦的萨尔特卡尔梅克人中去考查过。他在1940年写《卫拉特和卡尔梅克的史诗演唱艺人》(12)一文中,说:“上世纪末至本世纪的史诗演唱艺人,不仅是原有史诗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史诗的创作者。”他指出,西蒙古的帕尔臣、卡尔梅克的沙瓦利·达瓦、萨尔特卡尔梅克的巴克哈·萨尔皮克夫等陶兀里奇是天才的口头诗人,他们创作了许多新作品。
在我国新疆蒙古族卫拉特人中,曾出现过许多著名的陶兀里奇和江格尔奇。传说17世纪以前在和布克赛尔地区曾有过一位江格尔奇,他演唱过《江格尔》的70部长诗。19世纪下半叶至本世纪,曾有过南部土尔扈特汗满楚克加甫的江格尔奇扎拉、和布克赛尔的奥尔洛郭加甫王冬的江格尔奇胡里巴尔·巴雅尔、道诺洛甫才登王冬的江格尔奇西西那·布拉尔等闻名于各地的大诗人,他们中有的认为“在演唱中可以自己编”,有的根据听众的爱好确实创作过一些情节。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木塔里甫 吾云]史诗中的神树母题
下一条: ·[祝注先]两汉时代少数民族的诗歌
   相关链接
·[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张琼洁 李莹]从作家“雅”言到民间“俗”曲:大鼓书《贾宝玉夜探潇湘馆》的形成·[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张寒月]妇女、传统手工业与民族地区新内生发展·[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姚琼]从怨灵到御灵:论古代日本御灵信仰的形成与吴越文化的关联
·[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
·[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王新艳]从“古胶州八景”之一到“负碳海岛”:灵山岛的再生与发展
·[王晓涛]基于 SWOT 分析的嘉兴市“非遗+ 旅游”融合发展研究·[王丹]赓续与创新:松潘花灯舞传承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万水清 胡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茶馆发展路径选择·[覃跃鑫]德昂族口传文学传承发展情况分析
·[宋国威]阜宁县淮剧生存困境及发展策略探究·[师慧]晚清民国的文化娱乐业与江南宣卷的现代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