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乎尔属西州高昌回鹘人,他们称高昌为kara—khoja,也就是喀喇和卓或喀喇火州。还有一些翻译本史诗为“尧乎尔来自西至—哈至(Shiche—Hache)”。这些不太相同但又极为接近的译名大抵是指同一地方。《宋史》卷490《高昌传》云:“高昌……唐贞观中候君集平其国,以其地为西州,安史之乱,其地陷没,乃复为国,语讹亦云高敞,然其地颇有回鹘,故亦谓之回鹘。”说明西州就是高昌。《元史》卷122云:“亦都护在高昌国王号也……乃迁于交州,交州即火州也。”卷329云:“火州又名哈剌……,元名火州,与安定、曲先诸卫统号畏兀儿。”文中的安定、曲先正是裕固族七卫中的两卫。作为地名的“交州”,就是“火州”,亦称“哈剌”。哈剌即哈至,哈至是哈卓、火州的音变,西至也是西州的音变。所以,从地望上讲,这些不同的译名均属高昌所辖之地名。
《尧乎尔来自西州哈卓》中多处提到尧乎尔的生存环境。从自然环境讲,他们处在牧场、沙丘、红柳、雪山、松柏、海子泉包围之中。大体说来,这样的环境与天山东南部的环境比较接近。令人注意的是海子泉,裕固人的观念里,比海小的湖水就是海子泉。在西州高昌地方,唯一的湖就是“艾丁湖”。从社会环境讲,史诗提供的线索是:
那里有三十五个邻邦,
第三十六面旗帜是尧熬尔的敬仰。
※ ※ ※
我们有一万顶牛皮帐房,
我们有十万个民族的儿郎。
※ ※ ※
大寺院常年香火缭绕,
部落里到处是经幡。
诗中的邻邦指的正是西州高昌回鹘联合王国成员。史学家考证,在十世纪初,西州回鹘形成了“政治上的军事联合体制”(2)。在这种联合体制中“各立君长,分领族帐”(3)。尧乎尔在西州曾有过一个强大时代。史诗沉痛地唱道:“部落的强盛酿成灾难,欺辱异族孕育着民族的灭亡”;“任意杀掉异族的奴隶和牛羊,显威的屠刀激怒了邻邦”。另外,从史籍介绍的西州回鹘与别失八里之关系也反映了尧乎尔辉煌。“高昌回鹘……首府设在喀喇和卓,第二首府设在天山北麓别失八里”(4),《旧唐书》卷30载:“金满,流沙州北,……方五千里。后汉车师后王庭。胡故庭有五城,俗号‘五城之地’。”别失八里与五城之地同义,“别失为五,八里为城”(5)别失八里正是突厥回鹘语“五城”的意思。
史诗中描述的尧乎尔部落佛教昌盛情况在吐鲁番出土的“木杵铭文”中得到充分证实:
正当月亮位于星座时(土猴年九月二十四日),
天可汗坐上了天王宝座的第二年,
我们心中怀着一种决不离开、
不放弃“三宝”的纯洁意念。
“天可汗”正是裕固族的原始崇拜——点格尔汗。裕固族语“点格尔”是“天”的意思,汗即可汗,点格尔汗就是天可汗,意即天神。木杵铭文中讲述了积功德、行善事就能进入涅槃境界以及讲述者的愿望:
但愿这一功德善业所产生的力量能使我们以后与崇高的弥勒佛相会;
但愿我们能从弥勒佛那里得到崇高的成佛的祝福;
但愿以后诞生在一个佛国世界中为我们这些人……
他们所有的人都希望成佛!
在省略的这些人中就有黄头达干yanga将军,即黄头回鹘首领。“木杵铭文”发现于高昌城一寺院废墟中,杨富学在其《初释》中指出:木杵告诉我们“当时回鹘王国的国都是在高昌,统治疆域是在新疆至中亚一带而不在漠北。”这一木杵铭文的发现,为我们证明尧乎尔故地提供了实物依据。
民间传说的裕固族内迁——时间及原因
民间传说不是信史,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否定民间传说的历史学价值,特别对于没有文字的民族来说更应如此。
从裕固族民间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尧乎尔的内迁是经过两次完成的。第一次内迁时间大约是宋元之际,原因是由于部落长的侵略行径造成的一次势力扩张。内迁途径是:一支东徙哈密;一支南下罗布泊;一支远征西南焉耆与库车。但他们均未超越新疆范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