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以史论结合为纬,是指在每种文体类型的民间文学批评范畴之内,再按史论结合的方式,耙梳并评析各种文献资料,使它们呈现出清晰的发生发展脉络,并突出其中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学思想、论家、论着和核心论点。比如对于中国古代神话,从先秦到近代都有不少相关的言论,如果不加以有序的整理,那些言论似乎永远只能处于可说可不说的零散状态,这十分不利于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神话思想的演变情况。在民间文学界,中国神话史的研究固然会对历代人们的神话观进行一定程度的清理,但它的主要任务是侧重于梳理广义神话意义上的中国神话的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历程,而置于民间文学批评史中的中国神话批评,核心任务并不在于梳理神话本身,而是梳理历史上对于神话的各种论说,辨析不同的神话观,从而综合地反映出中国古代的各种神话思想。比如中国古代关于神话的论说,主要形成了神话虚妄观、神话古史观和神话合理观等主要派别。王充、柳宗元等所持有神话虚妄观,主要是受了孔子 “不语怪、力、乱、神”的影响。两汉以来的史论着作则将部分神话历史化,如司马迁在《五帝本纪》中就引入了上古神话,这种处理方式实际上体现了他的神话古史化观念。明清及近代学者较多持神话“合理”观,如陆深、赵翼、黄芷御等对《女娲补天》神话的分析。这些关于神话的观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思想背景和自身逻辑演进的基础上发展变化的,所以有必要按照史论结合的方式进行整理和研究。至于民歌批评,涉及的历史跨度大、范围广泛、对象极为丰富,除了《诗经》的历代批评都可以纳入其中之外,关于各种句式的古歌、民间乐府、民间曲子词,典型意义上的各种民间山歌、田歌、小调、号子等等的批评性文字也理当囊括于其中,这些也有必要按照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对它们进行整理和研究,由于整理工程浩大,研究也不可能面面俱全,这就更需要史论结合、以点带面、突出重点,使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的理论体系得以清晰的凸现。
(三)范式与方法:思想史与批评史结合
学科的研究范式与与研究方法之间联系密切。范式( paradigm)是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 Thomas S1Kuhr)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一书中首先提出(1962年) 。在该书序言中,库恩认为,:“我所谓的范式(paradigm)通常是指那些公认的科学成就,它们在一段时间里为实践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①]我们大体上把它理解为,科学家之所以能对共同研究的课题使用大体相同的语言、方式和规则,是由于他们具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标准方式,即范式。《西方教育词典》把“范式”解释为“是知识社会学术语,指一个人在执行任务、解决问题,或者广义的说从事他的事业时所持有的一系列看法,包括这个人(同他所持有相同思想的同事们)在实践时所持有的观点、假设、价值准则、方法论以及检验的标准和精确度等。也可以说,在同一学科中不同思想流派是在不同范式中工作的。”[②]可以看出,研究范式包含着研究方法,这在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表现十分突出,特别是当某一种研究方法,对学科研究的模式具有确定和转型的作用时,往往会成为一种研究范式。
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也需要确定它的研究范式,而对确立研究范式起重要作用的研究方法的选择尤其关键。在这方面并不需要另起炉灶,因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百年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很有代表意义的研究范式,可以拿来参照。现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胡晓明先生在1999年的保定年会上发表《出新何术得陈推》,把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的五个基本研究范式形象地概括为造楼式、掘进式、造桥式、隧道式、高架式等五种[③],这些研究范式其实都与研究方法的创新有关。鉴于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我们在研究民间文学批评史的时候,不妨向那些成功的案例借鉴。比如用治思想史的方法来治批评史。这一研究方法运用于民间文学批评史的研究中,可明确地表述为,用治民间文学思想史的方法来治民间文学批评史。
用治思想史的方法来治文学批评史,最早是20世纪20年代由鲁迅先生开创的,代表作是《魏晋风度及药与酒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的罗宗强先生则以《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一书正式确立了中国文学思想史的研究体系。这种研究方法的内在价值或者说主导精神,在于还原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主张究古今之变,强调文化精神的传承。这种研究方法对于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的研究来说,具有能够确定一种基本的研究范式的重要意义。因为民间文学文学批评更大程度上应该被置于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背景中,中国古代民间文学思想的发生与流变,应该构成民间文学批评史研究的中心线索。如果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的高度来研究古代民间文学批评,古代民间文学批评的思想史意义和社会价值就能得到彰显,这也正是研究民间文学批评史的旨归。
从中国民间文学思想史的角度研究民间文学批评史,使我们意识到,民间文学批评史研究的核心任务,并不能仅仅停留于将中国古代的民间文学批评及相关理论进行发掘、整理和系统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应该在广阔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将一个被长期忽略或被遮蔽的事实揭示出来,那就是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中闪烁着中心与边缘,官方与民间的对抗与互融的光芒,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民间文学思想的话语流变来揭示这种关系,也可以分别通过研究神话观念的演变、民歌观念的演变、民间口承叙事文学观念的演变、民间说唱艺术观念的演变等,来研究这种关系。除此之外,大量的民间文学批评的专题研究和个案研究,都将在更多层面揭示中国文学思想,以至于文化思想的深刻奥秘。
综之,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的创建与研究,能够实实在在地开拓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新境界。学科的创新研究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系统过程,需要学人们共同努力,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我想借用《诗经·大雅·文王》中的一句诗来激励有志于开拓这一研究新境界的学人: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本文为作者柳倩月关于“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研究”的系列论文之一,发表于《学术论坛》2010年第10期)
注释:
① 托马斯·库恩着。 金吾伦、胡新和译。 科学革命的结构[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② 德·朗特里。 西方教育词典[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③ 胡晓明。出新何术得陈推——1999古代文论保定年会随感。 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第2期,第73~74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光明博客 2011-4-26 09:04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