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大师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大师

谭振山:我希望出本故事全集
  作者:记者 郭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4-21 | 点击数:10871
 


  不久前,谭老又多了一份荣誉,而且他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者。在自家小院里讲故事,谭老举手投足间仍显出“故事大王”风范。

  本文图片由本报记者宋澍摄

  几天前,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联合表彰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工作者中,他是辽宁唯一的上榜人。

  他是乡亲们眼中“善讲故事”的谭会计;他是代表中国走出国门的民间艺术家;他是驰名全国的“故事大王”。

  他,就是已经85岁高龄的谭振山——文化部确立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老人的身体怎样?文化“国宝”处在怎样的现实生活中?这条黑土地的文化根脉能传承下去吗?

  我们一起去看他。

  一户普通农家

  住着“七星山下的故事家”

  新民市是谭振山的本乡本土。一走进文化馆,记者就感受到了谭振山在这里的分量。整整一层楼,布置的都是“谭振山民间故事”的表演和研究成果展示。

  1989年,他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优秀民间故事家”;1999年,再被省文化厅命名为“辽宁省优秀民间艺术人才”;2006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艺术家”,沈阳市成功地将《谭振山民间故事》申报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7年,谭振山被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 “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被文化部确立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不久前,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联合表彰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工作者中,他是我省唯一的上榜人。

  老人一直住在远离新民市区70公里左右的一座小村庄里,太平庄,一个陌生的名字,很少有人光顾这里。因为这里靠近新民市和法库、沈北新区交界的七星山,所以有人还送给老人一个雅号——“七星山下的故事家”。

  车出新民市向东北方向疾驶,路两边是格外平坦的辽河平原,不时有村落在车窗外闪过。

  也许吧,就是沿着这条路线,210年前,谭振山的祖先从河北省永平府乐亭县谭家庄一路走来,经过艰苦旅程,一家人在这方新家园落脚了。

  资料显示,从那时算起,谭振山这辈已是第七代。谭家家谱上记载,谭家世代务农,家里大都是淳朴的庄稼人。正是历史上像谭家这样的移民,使中原区域悠久的燕赵、齐鲁文化在此落地生根,与东北区域的土著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辽河文化。

  太平庄是一个自然屯,属罗家房乡新堡村,村里仅有40几户人家。在一户普通的农户人家门前,车刚停下,我们就见到了谭振山,微笑,衣着朴素,须发皆白,就像一位邻家和蔼可敬的老爷爷。

  平常讲故事今天讲点时事

  靠勤奋和科技,不怕危机

  “还在讲,给老人、孩子们讲。在哪儿讲?就在村头的树趟里,在地头上。不过,现在身体不比从前了,讲得比从前少了。 ”一见面,话题就是讲故事。谭振山老人说:“我从小就好这个,故事讲了一辈子,就因为好这东西。 ”

  从去年5月到10月,新民市文化馆为保护好谭振山民间故事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续安排了故事的录制。80多岁的年纪了,这可是个不小的考验。谭振山老人说:“我也没有本子可看,就是头天晚上在心里拉个大纲,第二天开讲。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老人硬是凭着记忆录制了1062个故事,其中长达40分钟以上的故事在100部以上。

  “我的故事最早是从我奶奶那里听来的。奶奶娘家曾在石佛寺开大车店,石佛寺过去处在东北往京城去的要道上,奶奶当姑娘时在店里帮忙,听南来北往的商客讲了很多故事。后来她又讲给我听。 ”老人说,奶奶是他的启蒙者,因为奶奶,他才有了这个陪伴他的爱好。

  谭振山早年很少远离乡土,听故事成了他故事库的主要来源。谭氏家族素有“说书讲古”的传统,堪称“故事世家”,家族中的长辈大都善讲故事,除谭振山的祖母孙氏外,他的继祖父赵国宝、会看风水的三伯父谭福臣、舅父崔文、做木匠的长兄谭成山等人都能讲100个以上的故事。仅这几位家族里的长辈,传给谭振山的故事就有500多个。此外,谭振山还从爱讲故事的乡邻沈斗山、私塾先生国生武等人那里听来了数百个故事。

  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使谭振山的1000多个故事几乎都和辽河平原和周边区域的历史、风土人情有关,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谭振山的故事,往往寓理于事,通过故事告诉人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也是谭氏故事的特色和价值所在。 1992年,谭振山到了日本,给那里的友人讲了 《老鼋报恩》、《洞房认义女》、《黑狗救婴儿》、《当“良心”》几个故事。现场一些日本友人在听过头一个故事后,请求他先停一下,等他们把亲属接来一起听。故事会结束后,一位日本友人对老人说:“您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是个崇善的国家。您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朴素道理。 ”

  谭振山说:“故事是常讲常新,对象不一样,时代不一样,同样的故事讲法可以有很大不同。 ”老人现在很爱听评书和历史故事,对那些娱乐性的电视文艺节目他很少看。他说:“我还是喜欢能够让人明白点道理的东西。 ”

  对于眼下蔓延在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谭振山也了解了一些。他说:“我85岁了,经历的年头比一般人要多一些,我就这样跟人说:跟以前比,现在村里的人更稀罕地,田间地头能种的地方都种上了庄稼,现在村里3户人家打的粮食相当于过去全村40户打的粮食。所以我想说,只要靠勤奋再加上科学技术,有什么危机也不要怕,我们都能挺过去。 ”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华网辽宁频道-辽宁日报 2009年06月18日 07:55:42

上一条: ·王启敏:黎族骨簪最后的制作者
下一条: ·故事大王谭振山的“一千零一夜”
   相关链接
·[林继富]民间故事讲述与共同体建设·[陈岗龙]城隍、格斯尔与落水鬼
·[穆昭阳]层嵌式场景实践:民间故事搜集整理的参与者·[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
·[赵磊]明代教化制度下的女性形象与写实特色·[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
·[袁瑾]民间传奇故事的现代生长与媒介重述·[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
·[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
·[王尧]民间故事的情节链:三个隐喻·[谭昭]民间故事非核心母题的叙事逻辑与特点
·[孙瑾]故事与图像人物的替代性演变·[石圆圆]指向生命的“行动”:人类世背景下民间故事研究策略的启示
·[石满妮 李澈]多面“变婆”与恐怖生产·[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
·[罗浩]《笑傲江湖》的人物设置与游戏规则·[梁珊珊]多主体共议与民间故事的市场化转型:以徐文长《都来看》故事为例
·[胡港]咬文嚼字,以至覆亡:书呆子掉文型民间故事研究·[查斯查干]人与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变身:从卫拉特蒙古民间故事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