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林济]“村落宗族共同体”:宗族与村落叠加的分析框架
  作者:林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4-05 | 点击数:8422
 


  20世纪上半叶西方学者的中国“宗族社区”研究虽有结构—功能分析的理论框架,但他们所使用的“community”并不能简单等同于中国学者的“社区”,而是有着西方学术界的共同体理论背景的。葛学溥的村落“community”强调宗教和精神共同体的特性,他在著作的最后部分还专门讨论了“community”与邻居两种界定的互动模式,邻居与“community”的区别是“前者是控制的地方,而后者是自足的地方”。很明显,其“community”更多地包含了西方学者的“共同体”理论内涵。

  弗里德曼的中国宗族研究是在埃文思-普里查德、福忒思的“宗族范式”下展开的,他更多的是将结构及组织与社会分化相联系,研究成果也被称为“‘反社区’的理论”。他的宗族研究并没有关注家庭、房支派及宗族的“结构—功能”对应和协调。他的“community”强调共同性、向心力、共同功能,他关注“community”、自愿组织、国家等问题,与滕尼斯对共同体、协会、国家的讨论有一脉相承的意味,其中心仍然是共同体、社会、国家的关系。弗里德曼的所谓“宗族社区”理论分析框架其实不同于林耀华先生。

  再谈清水盛光的村落宗族共同体理论

  杜靖博士认为清水盛光的宗族研究强调“血缘意识”,故科大卫教授有关日本汉学研究的“村落—社区—宗族”分析路径评语并不适合清水盛光村落宗族共同体理论。笔者认为,杜靖博士是将这一理论简单化了。

  清水盛光的村落宗族共同体理论主要受涂尔干和滕尼斯的影响,但他所接受的西方理论其实较为庞杂。他试图将不同的西方理论融为一体,以解释中国村落共同体与专制主义的关系。他的论著引用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著作,也非常重视葛学溥的中国宗族社区研究,功能主义的影响也是存在的。清水盛光的村落共同体理论强调“血缘意识”,那么血缘意识就是村落共同体的本质吗?该理论就不是从人与土地关系中去寻找村落共同体的纽带吗?笔者以为不然。清水盛光的共同体理论主体是村落共同体,他引述了滕尼斯关于地缘共同体的观点,认为基于地缘的共同生活产生了近邻关系以及相知相熟的共同感情;也产生了村民与土地的不可分离的关系,产生了在地缘关系基础上的生产性共属意识和家族性的共属意识,从而有了村落共同体的结合。他强调村落群居生活对亲族亲和感情的影响,他认为如果没有群居生活的刺激,亲族亲和感情很容易衰耗。而亲族亲和感情是村落宗族共同体结合的标志。

  清水盛光所关心的是亲族集团化过程,他对亲族集团化的分析路径是:共同生活—共同祭祀、同类意识(血缘同类意识)—共同行动及共同保卫—亲族集团。笔者认为,清水盛光的这一分析路径与科大卫所说的日本汉学界的“自然村落—社区—宗族”分析路径大致相似。他还引用了涂尔干关于氏族与小家族、马林诺夫斯基关于亲子家族与全亲族团体并存的观点,从功能分化的角度解释亲族集团化的原因,即亲族集团是全亲族团体功能分化的产物,他说:“机能的分化无疑是集团分化的客观的条件。”他在著作中大量引用了葛学溥的著作,强调村落宗族共同体的结构(集团)与功能的对应性。

  事实上,“宗族社区”和“村落宗族共同体”的基本定义是大体一致或相同的,即地缘与血缘相结合的自主性团体,但其概念的发展相当复杂,来自不同理论的继承、发展与融合,因而“宗族社区”或“村落宗族共同体”有不同的理论分析框架。尽管笔者也并不认为弗里德曼受到了日本汉学家宗族研究的影响,但从清水盛光的村落宗族共同体理论来看,科大卫教授所说在弗里德曼之前日本汉学界存在着“自然村落—社区—宗族”的理论分析框架应该也是事实。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709版“争鸣”文章之一;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背景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13日“争鸣”版刊发了杜靖先生的《谁是“宗族社区”概念的最早提出者?》一文,认为,林耀华先生首先提出了“宗族社区”这一概念,弗里德曼“宗族社区”思路是从林耀华而来的,而“日本本土的相关研究始终未发育出有关宗族和村落相叠合的理论分析架构”。杜靖先生不赞同科大卫教授在其《皇帝和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一书的“序言”中所提到的观点,即中国宗族研究中的“宗族社区”分析思路源于弗里德曼,而最早提出者是日本汉学家。

  这一讨论又引出关于日本汉学界是否存在“宗族社区”理论分析框架的争论,2010年7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了《日本汉学界没有“宗族社区”理论分析框架吗》一文,林济先生提出,日本学者清水盛光的村落共同体理论就是宗族和村落相叠合的理论分析框架,科大卫教授所说“日本的汉学研究,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出发,就认为‘自然村落’产生社区,而社区产生宗族”也基本上是一个恰当的评语。而杜靖先生则在《“宗族社区”与“村落共同体”源流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9日“争鸣”版)一文中再次作出回应,表示林济先生模糊了“宗族社区”与“村落宗族共同体”这两个概念,他通过探究“宗族社区”研究的概念谱系,认为清水盛光具有宗族内涵的“村落共同体理论”与林耀华、弗里德曼等所思考的“宗族社区”还不是一码事。新一轮的探讨由此展开。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网站 2011-3-10 10:32: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杜靖]“村落宗族共同体”: 落脚于“村庄”层面
下一条: ·[巴战龙]跨文化看教育人类学
   相关链接
·[林继富]民间故事讲述与共同体建设·[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
·[肖志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孟姜女传说的价值研究·[萧放 叶玮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与有效路径探讨
·[吴灿 柏仙爱]叙事、情感与认同:图像符号的文化构筑与共同体隐喻·[温小兴 陈珊]文化抗争、宗族建构与红色文化传承:瑞金谢氏护祠事件的个案研究
·[王艳]从延安时期到新时代:格萨尔史诗编译与研究的人民性话语·[王小明]视觉人类学视野下的西王母图像审美探究
·[王琪]服忌:一个晋东南村落的宗族观念与实践·[王丹]赓续与创新:松潘花灯舞传承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宋汶阳]传统村落中非遗传承的内生动力
·[沈昕 莫朝含]地方知识视角下传统村落内源型民俗景观的外植化建构研究·[屈啸宇 彭连生]公产环与清代浙东村落的地缘共同体
·[刘心怡]风水协商:徽州许村的水口空间建构与村落关系·[刘雯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少数民族节庆的文化实践
·[刘婷 刘会惠]城市化转型中民间信仰的动态构建·[刘钦泉]赣闽粤边客家宗族的民俗与区域联系网络述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