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 老人进行祭祀
过荞菜节的时候还要煮米酒。据村民们讲述,早年祖先是从很远的地方迁徙来的,迁徙的过程中,大家都会用树叶包饭,有的时候包的时间长了,米饭变甜, 同时还有酒的味道。现在过节了,每家都会做一点米酒,重温当年祖先的生活。
这一天,还会有小姑娘和小伙子到村子前后的山上去玩,同时采摘一种野花,花形是一串串的,象征着作物的穗。采摘回来的野花被插在自家的粮仓上,同样是祈求丰收,希望能够粮食满仓。
笔者一天都在村寨里行走,但最盼望的还是晚上的活动,因为村民们都问笔者晚上是不是要去跳舞。笔者很兴奋, 因为可以看到盛装的白倮人,可以看到盛大的白倮舞蹈场面。 晚饭后,天已经昏暗了下来。村民跳舞的地点集中在两处,是按不同的姓氏家族划分的,陆家和张家算是大姓,他们都在箐口处舞蹈;而较小的陈家、田家、王家等都会集中到村尾的一户人家里。笔者在静静地听着村落里的各种响动,但是一直都没有听到自己期盼的牛皮鼓和锘的声音。只有雨淅淅沥沥地落了下来。
笔者到了箐口,没有人影也没有鼓声。只能又赶到村尾的人家,这里有节奏的脚步和鼓声立即吸引了笔者。但是在屋内舞蹈的只是几个年轻人,他们领头的拿了一面已经有裂缝的牛皮鼓,一人跟其后拿了一面锘,随后的是村里的几个男女青年。这些人笔者是见过的,他们经常相约在一起跳舞,以往几次看到的都是他们放着VCD音乐跳现代的劲舞,现在看到他们跟随鼓和锘的脚步,有些惊奇。笔者在一旁观察他们的舞步,但是灯光实在昏暗。后来又来了几个男人,大约三十多岁年纪,这几个人拿过鼓和锘,边敲边向年轻人示范,似乎对年轻人的脚步不满,这样的过程只持续了十分钟左右,他们就走了。
雨一直在下,笔者一直等着,笔者希望能等到更多的人,希望能等到老人和女人,但是再没有其他人出现。几个小青年也是一会跟鼓、一会跟VCD地跳着……
等到笔者从屋子里出来的时候,能听到村里充斥的VCD的声音,有音乐,有录像,也许这就是大家不愿意出来的原因吧!
图4 夜色中舞蹈的男女青年
5月9日,天气突然转晴了。节日还未过去,但是这天已经没有特别的仪式,村子里的气氛已经不如昨天那么热闹。到了几个村民家.发现男人们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女人们仍然忙着“点花”。笔者以为一切都将平淡过去。
突然,下午五点多钟,村里忙碌起来。原来是乡里打电话过来说,县里有人下来视察工作,马上吃过饭以后就到城寨来,要求村里马上组织篝火晚会。村里人都开始四处奔走,传告消息,有村民告诉笔者,很多人都不在村子。原来很多人都到附近的汉族村子去帮人栽烤烟了,城寨是没有栽烟任务的,周围村子里的.人忙不过来,就找人帮工,每人一天15元,还包吃,这种价钱对城寨的人还是有吸引力的,再说现在这个季节自己田地里也没有很重的活计。
政府出钱来组织,还是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很快有人跑去外村喊人,同时村子里的准备也已经开始了。在村口的榔树林里,已经有人把柴火准备好了,村民们也都回家开始梳妆打扮了,包括小孩和老人。据说参加晚会的人都会有每人5元的补助。等县里的一行人到达村子时,村民枷还没有来得及吃晚饭。
篝火点起来了,但是在夜色掩映的树林中,火光太微弱了。于是乡政府的人出头,指挥四张吉普车停靠在不同的位置,同时打开了车灯,周围顿时明亮起来。
村里人穿着民族服装,逐渐聚集过来了。到晚上九点多钟,牛皮鼓和硭的节奏响起,是村里的两位老人领的头,跟随其后的是一群十岁左右的小姑娘。鼓声、锘声似乎是一种号召,人越来越多,十七八岁的女青年来了,年长的老人也来了。这个人群是逆时针方向围圈起舞。舞蹈的动作有快有慢,抬脚摆手,转身,但是外人却不容易学。村领导给外来一行人介绍说,这些舞蹈动作都是劳动生活的模仿,以前在舞蹈过程中,还会有人出来对歌,大家都是尽情地跳、唱,累了,就相约着休息一下,喝点包谷酒,吃点饭菜,又继续跳、继续唱。
县里来的人也加入了舞蹈的队伍,气氛更加活跃了。但是还是有一些人似乎是比较害羞的,他们一直站在场外,几次招呼都没能带动他们,但是他们喜悅的表情在火光和灯光下层露无遗。这应该是一个愉快的场面。
舞蹈一直进行到各位领导离去时……
笔者亲历的荞菜节有着戏剧性的变化和结果。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史论坛 2011-01-12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