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桑珠老人在西藏家中。
2000年底,本文作者杨恩洪(左)在西藏墨竹工卡的桑珠家中采访。
今年2月16日,在祖国西南边陲的青藏高原,一颗耀眼的明星骤然陨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著名藏族格萨尔说唱家桑珠,这位从藏北高原走来,前半生浪迹高原以说唱格萨尔为生,后定居墨竹工卡县,在抢救、保护藏民族口头文化遗产格萨尔的工作中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人,在墨竹工卡家中走完了九十年的人生旅程。
近十年来,桑珠老人的身体状况一直不佳,时常需要住院治疗,甚至抢救,但他从未停止工作,总是积极配合西藏社会科学院格萨尔课题组的同志,从事整理、出版桑珠说唱本的工作。桑珠老人的说唱本共45部49本,至今已出版37本,尚有12本等待出版。桑珠老人的离去,是格萨尔学界的一个重大损失。桑珠是目前仍在世的几位老艺人中的最年长者,他经历了口头传统逐渐从兴旺走向衰弱的过程,见证了二十、二十一世纪史诗发展的现状与轨迹。他的辞世是传统的老一辈艺人传承史诗时代的终结。
我和桑珠老人相识、相知以及成为无话不谈的忘年之交快三十年了。1984年,我们在拉萨格萨尔艺人演唱会上初次见面。1985年他参加在赤峰召开的《格萨尔》学术研讨会,经过北京时,我曾陪他去雍和宫、北海等处参观,对他的说唱生涯进行了深入的采访。1986年他来北京参加全国格萨尔工作表彰大会并领奖。后来,在1989年成都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上、1990年与西藏社科院的同志一起前往桑珠老人家乡墨竹工卡县采访、在1991年拉萨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上、1991年底在北京格萨尔艺人命名大会,我同桑珠老人多次接触后,我们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当时,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尽快录音、尽快出书。他多次对我说:我希望能在活着的时候看到自己说唱的《格萨尔》出版,哪怕一部也好。
200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西藏社会科学院合作,开始立项并启动了桑珠说唱本(共45部)的录音、整理与出版项目。从此,桑珠老人便长期住在西藏社会科学院分给他的住所,积极投入到长达十余年之久的工作中。西藏社会科学院历届领导十分关心德高望重的老艺人,从说唱录音到生活起居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令老人一直在毫无后顾之忧的氛围中工作与生活,堪称抢救说唱艺人之典范。
我作为本课题的倡导者之一及课题组组长,从此有了更多与桑珠老人见面的机会。由于对格萨尔事业的热爱及共同的追求,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年龄整整相差24岁,却成为相知相念的忘年交。我每到拉萨便马上去看望桑珠老人,询问他的身体、生活以及课题进展情况。而他也十分关心我的健康,我一到拉萨,他就会叫女儿给我送来刚刚打好的酥油茶。
1922年,桑珠出生在昌都与那曲交界的丁青县琼布地方一个叫作“如”的村庄。这里是从青海、昌都去那曲、拉萨的交通要冲。由于桑珠的外祖父洛桑格列做一点小本生意,家境不错。外祖父喜欢广交朋友,朋友聚在一起便喝酒,然后他就唱上几段《格萨尔》。他的小屋经常坐满了来听故事的乡亲们。久而久之,他得到了一个“洛格诺布占堆”(“洛格”是洛桑格列的简称,“诺布占堆”是格萨尔的名字)的美名。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1年03月23日14 版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