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何星亮]关于中国民族学研究的方向与方法问题
  作者:何星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3-04 | 点击数:8752
 
未来研究是一种预测研究。认识是为了预测,预测是社会科学和认识论的特征之一。各学科的发展一般都包括三个阶段:经验阶段、理论阶段和预测阶段。经验阶段是描述各种事物的历史过程的演变;理论阶段则是阐明各种事物发展的机制和规律;预测是在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预测尚未发生但又将会发生的现象和趋势。在当今世界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社会现象瞬息万变。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应该密切注视形势变化,预测未来发展,判断各种变化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国家和民族的稳定和发展。我们的民族研究也十分需要这种未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宗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民族关系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表现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差距是逐步缩小还是不断拉大;宗教对政治、社会的影响会不会越来越大,这些问题都将要求我们作出回答。另外,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给民族社会带来许多不良的后果,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优秀传统文化的丧失,不良习俗的传入,这些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影响极大的问题,将需要深入研究,提出对策。因为要使我们的民族不断的繁荣发展,就必须控制社会的发展方向,尽量避免不良的副产品。再者,在文化转型时期,如何既保留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不断吸收先进文化,并使两者有机地整合成生机勃勃的新型的民族文化模式,这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只有通过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的进行调控,才能使民族社会和文化朝着健康、进步的方向发展。
未来研究离不开现在和过去的研究,特别需要民族及其文化发展规律的研究作为基础。发展规律的研究需要纵向的研究,但是,学术界以往的研究大多是横向的研究,这使我国各民族的发展规律的研究受到限制。我国的25史,除《陈书》和《北齐书》外,都有民族传记,这在其他国家是没有的。史籍中记载的三千多年来的民族资料为我们研究发展规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不过,今后的发展规律的研究不能象以往那种机械式的研究,而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研究,要研究在什么情况下,民族会繁荣发展;什么情况下,各民族会和睦相处;什么情况下,民族会消亡;什么情况下,民族会分裂;等等。只有把这些发展变化规律研究清楚,才能进行比较科学的未来研究。
(四)封闭型——开放型 从研究的方式来看,民族学研究又可分为封闭型和开放型两类。封闭型是国内学者单独和合作的研究;开放型是与国外学者合作的研究。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民族学研究基本上是属于封闭型的。近十年来,我国的民族学家与国外学者进行合作研究的较多,但还很不够,今后应加强开放型研究。
 
二、关于研究方法问题
 
发展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研究,不仅要调整研究方向,而且要革新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革新,是促进民族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当把它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研究方法革新的方向,是创立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南的有中国特色的方法论,就是要从开创民族学新局面的需要出发,改变以往的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方法贫乏、陈旧、老化的状况,实现研究方法现代化。关于革新研究方法问题,我认为应注意如下二方面:
(一)中西结合 民族学自本世纪初传入我国之后,西方的各种研究方法先后传入我国。50年代到80年代,我国民族学界主要运用摩尔根的研究方法。改革开放后,西方国家的各种人类学学派的各种旧的和新的方法论再度在我国传播。此外,其他方法论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耗散结构论等旧三论、新三论也传入我国。十多年来,西方的各种方法论虽然在我国流传很广,但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摩尔根的方法论,运用其他方法进行研究的也有一些,但不普遍。要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法。比较好的方式是中国传统的研究方法与西方优秀的、科学的方法相结合,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固步自封,只要传统方法,而否定西方的方法,是不理智的;企图以西方的方法代替或排斥传统方法也同样是错误的。中西方法各有所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各取其长,互为补充,逐步结合成一种既与传统方法有别、又与西方方法不同的全新的研究方法。
中国二千多年来的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考实性或实证性的方法。这种方法的长处是重证据,重资料,所举证据又分事证、物证、理证。每一种证据又从本证、旁证、反证方面去探索,使人感到证据充足,可信度高。其不足之处是理论分析少,仅仅是以资料来证实某一个问题。西方研究方法的长处是偏重理论分析,以资料来说明自己的理论或理论模式。其缺陷是分析过于繁琐、片面,不重证据和资料。特别是后来形成的各种方法论,越来越玄,与实现社会脱节,使人难以理解。如果两者能够以最佳的方式结合起来,必将形成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多元化 民族学研究是多领域、多层次的,所研究的对象也多种多样,可以分成众多的分支学科,如法制民族学、政治民族学、经济民族学、伦理民族学、教育民族学、宗教民族学、社会民族学、生态民族学、礼俗民族学、都市民族学,等等。每一门分支学科都可构成一门专门的学问,都有自己不同的具体内容,都有其特殊的内部或外部的矛盾。而且,这些分支学科又不是平行发展的,而是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的。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可能用同一种研究方法。每一门分支学科的特殊性都要求适合于本学科研究方法。民族学只有凭借各种各样的具体的研究方法,才能提示民族及其文化变迁规律与发展趋势。
每一门分支学科也不能只用一种方法,用某种单一的方法研究复杂的对象是难以取得最佳效果的。如民族现状调查就必须同时采用观察法、问卷测试法、数学方法、定量定性的方法、访问调查法、比较法、统计法等等。
研究方法多元化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趋势。方法多元化原则的核心内容是:无论何种方法,只要它能够导致科学研究活动和变革活动的成功,它就是正确的有效的方法。我们这一代民族学工作者应努力开发、提炼、创造适合本学科特殊需要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宏观上造成方法多元化的局面。
 
注:本文是作者在1994年5月举行的在京中青年民族学作者座谈“中国民族学如何面向21世纪”会议上的发言。
(本文原载《思想战线》1994年06期第76-79页)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阎莉 张春玲]傣族自然农法思想探析
下一条: ·[陈国强]台湾少数民族的形成与名称
   相关链接
·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邓启耀]相、义、法:民族艺术的认知与研究方法
·[孟令法]对象、方法与理念:家庭民俗学发展谫论·[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刘先福]芬兰历史地理学派的生成与演进·[朱刚]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胡港]家庭教育民俗的概念、调查方法及展望
·[毕雪飞]东渡的传统:作为方法的牵牛织女传说·[彭牧 沈燕]方法论的本土与世界:以钟敬文与松村武雄的学术交流为核心
·[蒂莫西·坦盖利尼]民俗学显宏镜——计算民俗学面临的挑战·[王杰文]超越“文字中心主义”:重估顾颉刚先生的民俗学方法论
·[王加华]中国古代农耕图像研究的理念与方法·[孟令法]“互联网+”田野实践教学问题反思:作为方法的家庭民俗学
·[柯小杰 王君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服务民族学专业教学·[惠嘉]民俗学—民间文学“穷举式”语境研究的反思
·[龙圣]现实与文献:作为研究方法的田野作业的两个向度·[康丽]从性别麻烦到范式变革:中国女性主义民俗学的建设
·[安德明]“讲好中国故事” 在人类文明交流中的方法论意义·[吉国秀 郭晓宇]知识图谱分析的可能性与民俗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