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李零]读《张政烺论易丛稿》
  作者:李零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13 | 点击数:20260
 

  五

  张先生研究帛书《周易》,主要在“文革”末期。帛书分经、传两部分。经的部分,释文发表于1984年;传的部分,后来一直未发表。未发表,不是他攥在手里故意不发表,像流言所传,而是出于自尊,义无再辱(个中原因,这里不便讨论)。前两天,《马王堆汉墓帛书》的老编辑吴铁梅先生跟我在电话上说,张先生给她讲过一个他们老家的故事,有个人不打算活了,一根葱,两头蒜,该还的都还,什么事都做了了结,然后喝了卤水。她说,从此她再也不催张先生。

  此事按下不表,我们还是看看张先生留下了什么东西。

  现在,我们要想了解他对帛书《周易》的研究,一要看他的遗稿,二要看他生前发表的三篇文章。

  张先生的遗稿,还是“文革”末期的旧稿,主要包括释文和校注两部分。释文部分,只有《六十四卦》、《系辞》两部分整理得比较好,其他还是草稿。校注部分,主要是据王弼本校经,据韩康伯本校传,并参考了汉唐石经,以及《经典释文》、《周易集解》等书所引的各种古本。

  另外三篇文章,有些比此稿早,有些比此稿晚。

  1974年,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刚刚成立。《文物》1974年9期发表了署名“晓菡”的文章:《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概述》。“文革”期间,时髦用笔名。据考,这是商承祚先生给韩仲民先生起的笔名。这篇文章的后面是《文物》编辑部邀请部分整理者在京座谈的纪要:《座谈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座谈时间是8月28日。纪要中有张先生的发言,可以反映张先生最初的考虑。当时,于豪亮先生还没来北京。

  这篇纪要,多数发言是谈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和其卷前卷后古佚书。当时,尊法批儒,黄老是宣传重点,这很自然。但张先生和周世荣的发言,重点是谈《周易》。张先生指出,帛书《周易》只有六十四卦,卦序排列与今本不同,不附《彖》、《象》、《文言》,不分上下经;《易传》的《系辞》不分上下篇,也没有“大衍之数”章。他怀疑,今本经的部分,卦序也好,分篇也好,都是汉代的改造,很晚才形成;传的部分,也与孔子无关,肯定在汉初以后,《系辞》和《说卦》都是后起。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张先生还是以《周易》指经的部分。本书所收《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座谈会上的发言》,就是摘自这篇纪要。

  张先生第二次讨论帛书《周易》是在十年后。它是配合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释文的发表,刊于《文物》1984年3期,即本书所收《帛书〈六十四卦〉跋》。此时,于豪亮先生已去世两年。张先生的文章后是于先生的遗稿:《帛书〈周易〉》。于先生的遗稿仍是以《周易》为题,但整理小组正式发表的释文,题目却是《六十四卦》,可见这个题目是张先生考虑再三重新命名。事实上,本书下编所收张先生的遗稿,也把经的部分叫《六十四卦》。

  《帛书〈六十四卦〉跋》,重点是探讨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的卦画和卦序。

  卦画,《六十四卦》以一横为阳爻,同于一字;一撇一捺为阴爻,同于八字,这点是新发现。作者认为,今本《周易》的阴阳爻是从数字一、六或一、八演化而来。他说,阜阳汉简《周易》是以一为阳爻,六(写成∧)为阴爻;马王堆帛书《周易》是以一为阳爻,八为阴爻。一是代表九六之数的九,八是从六分化,代表九六之数的六。这里我要说明一下,张先生的想法是源自他的“《周易》八卦源于商周数字卦”说,下面还要谈。这里,他除再申他在《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中提出的观点,还补充了《阜阳汉简简介》(刊于《文物》1983年2期)刚刚发表的新材料。遗憾的是,《阜阳汉简简介》报道有误,误导了张先生。事实上,阜阳汉简《周易》的卦画和马王堆帛书《周易》的卦画并无不同,写法都是一、八,而不是一、六。

  卦序,作者是以易家所谓的“父母六子”说为解,认为它的排列与宋朱熹《周易本义》卷前《周易图说》的《文王八卦次序》最接近,此说可上溯于邵雍,上溯于陈抟,上溯于北周卫元嵩《元包》,根子是《易传·说卦》,画成易图,应属后天图,而非先天图。由于帛书卦序与今本不同,张先生认为今本卦序是后来才有,故他把经的部分改题为《六十四卦》。

  1984年后,张先生已从他呕心沥血的帛书整理抽身而退,闭口不谈帛书。帛书《易传》主要是由其他人陆续发表。1992年,马王堆汉墓国际学术讨论会在长沙召开,湖南出版社出版了傅举有、陈松长合编的《马王堆汉墓文物》一书,第一次向外间公布了帛书《系辞》的照片和释文(118-126页)。由于材料已经发表,在陈鼓应先生的反复劝说下,张先生才写出了《马王堆帛书〈系辞〉校读》(刊于《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这是他最后一次谈帛书《周易》。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11年1月23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柳已青]闻一多解《诗经》:先民的情欲之歌
下一条: ·重拾民俗的“嘉禾美果”
   相关链接
·[林晓平 陈雪莲]《周易》与民俗研究·中国民俗文化产业年会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在京隆重举行
·[蔡大成]蓍草神话传说的生态解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