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许杏林]天津旧时节令
  作者:许杏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09 | 点击数:21519
 

  十月初一天津习俗迎城隍于西郊赦孤。民间又以此日为鬼节之一,称为“寒衣节”。人无贫富皆于日或夜祭奠祖考,烧用腊花纸作的五色冥衣及纸帛,称“十月一,送寒衣。”此习今犹有之。二十五日为皮袄生日,俗谓是日晴,一冬凌(寒冷之意);是日阴,一冬温。他处无此俗。

  冬至多在十一月中。冬至又名“日至”或“长至节”,俗称“冬至大如年”,故旧时官绅于是日更鲜衣互相庆贺,称为“拜冬”,食馄饨。并绘“九九消寒图”,多白描勾画八十一朵梅花,自冬至日起,逐日用红色点染一朵,点染尽,寒消。或用墨笔加点于上下左右,歌云:“上黑是天阴,下黑是天晴,心里是寒冷,左雾右刮风。”

  俗传:冬至晴,则年夜雨雪。

  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腊月初八)。佛门信徒多于初七夜间晚佛前捻豆,每捻一豆念佛一声,“阿弥陀佛”。次日晨,于路边持赠行人,谓之“结缘豆”(或有煮黄豆为“缘豆”者)。并以各种米、豆及枣、栗、果仁、百合、薏仁米等煮粥食用,杂成多者为盛,称“腊八粥”。大悲院也于是日施五味粥(也称佛粥),藉作功德。从此准备过节,扫房糊窗户,打磨家伙,买年货。谚有:“老婆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老婆婆你别哭,过了腊八就宰猪”。

  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称“小年”或“小除夕”。此日开始,不论贫富家家户户择宜扫除舍宇日(旧时多查宪书),洒扫门闾庭除,去庭户尘秽,俗呼“打埃尘”。“茅舍春晨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即咏此。俗称为“趁乱岁”或“乱丝日”。因二十三日后无忌日,本乱丝无忌之说。夜,在灶神前(或木或纸,天津多纸灶神像)设祭,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之事。合家少长罗拜祭祀(有的家庭祭祀时妇女不得预),祝曰:“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祭品多用年糕、饴糖(即麦芽糖,称做糖瓜或糖元宝)兼蔬、豆。年糕、饴糖二物粘其口,使不得乱言。祭毕将灶神焚化,灰纳还灶中,叫做“接元宝”。祭品除青豆撒屋顶(俗称“马料豆”)外,余均食之。俟残腊三十除夕,再请新灶神入位。

  二十五日传为玉皇下降之辰,玉皇三清巡视诸天,定来年祸福,诸佛下降,家户多持斋诵经,烧烛拈香以迎接玉皇。或以赤豆杂米作粥,大人小孩遍食之,以避瘟祛病。

  年市自此日至三十,极盛,百物备陈,任人选购。年画、爆竹、绒花销售最多。

  除夕系一年最后时刻,迎全神,接灶神,祀祖先,设祭品,拜尊亲,称作“辞岁”。贴春联,夜不寐,饮隔年酒,称为“守岁”。彻夜扫地,称为扫“隔年地”。杂役小贩送水,送柴(仅象征性),送芝麻秸一二根(意谓节节高,吉祥之意。此举也有于初二接财神时送者)者,均有赏赐,送大户者络绎不绝。子时,诸神下界,鞭炮齐鸣,迎神镇邪,震耳欲聋。自是,鞭炮之声彻夜不断,至元旦日犹然。

      (本网转载说明:原文分5期连载于《城市快报》,2005年2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北方网—城市快报

上一条: ·[乌丙安]民俗节日遗产保护中的文化主体地位问题
下一条: ·元宵节,能否再现昔日狂欢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
·[李银菊]花宜插鬓红——端午簪榴节俗考·[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王娇 柏互玖]明清方志风俗志内容的构成、分布与历史成因·[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龙晓添]时间民俗的变奏:“二月八”农具节的迁移·[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雷伟平]民俗叙事:岁时节令习俗中避瘟叙事及其价值研究·[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王玉冰]裴丽珠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