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许杏林]天津旧时节令
  作者:许杏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09 | 点击数:21501
 

  正月廿四晚,人们烧秸秆灰于门前,称做“照真”,以祈求丰年。烧前将秸秆捆好竖放,据说点火后秸秆倒向哪方则哪方丰收。然后将灰堆做囤形,名叫“打囤”,再抓一把五谷杂粮放在囤内(也有放置钱或铜板的),称“填仓”,表示预兆丰收,后来只用灶膛硝灰。二十五日午后将灰囤收起扫净。此一风俗城郊县乡均举行。此日,还用米饭鱼汤在门后祭祀“仓官 ”。

  二月初一中和节,传为太阳生日,在津不盛行过此节。二日因百虫皆蛰动,故称“龙抬头”。民俗用灰末引青龙至门外通水处,用谷糠末引黄龙至家,称之为“引钱龙”。这天家家吃煎焖子,焖子象征龙鳞,烙薄饼,炒豆芽菜,称龙须菜,用薄饼夹食之。另外,还要在屋内进行扫除,消灭虫害,俗称“二月二敲炕沿,蝎子蜈蚣不见面”。此日,为土地公公生日,还要祭祀土地神。郊县尤盛。

  二月初五吃花糕,花糕是早已干了的蒸后再吃。还包饺子,叫嚼恶人,捏恶人嘴。

  二月十九日为观音菩萨诞辰日。各佛寺僧尼建观音会,道场庄严,香花供养,士女骈集殿庭炷香。或许佛前长明灯油以保安康,或供长幡求子。既生子后则于观音座下皈依寄名,可保长寿。妇女持斋,称之为观音素。此时为春风季节,故俗传此日为“观音暴”,要刮大风。南方也有此传说,谓“老和尚过江刮大风”,或云为廿八日。

  三月三日称做上巳之辰,因在晋代时有曲水流觞故事,故各地多于是日倾城禊饮踏青。杜甫《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即形容此景。这天,因系文昌君诞辰之日(编者按:文昌帝君诞辰日,他处均为二月三日),故文人聚集于城西文昌宫内,察祠文昌帝君。过去文人敬惜字纸,成立敬惜字纸会社,如崇文、广善、德文、拾遗等社。每社分地段散发给各家字纸笺,以备随手将字纸放在篓内。又不时有专人敛取,然后焚灰,将灰再抛入海中。还有专人收买破书字纸焚烧。特别是三月三日这天,人们把积攒的字纸都送到文昌宫文昌帝君前焚化,值年于两廊下酬以酒食。

  笔者幼年,屡见街头有背筐用竹竿头上加钩拾字纸者。先辈也经常教导不许作践字纸,只许烧掉。同日,在谢公祠有赛会。

  三月三日还有蟠桃会,王母娘娘生日,妇女这天“立头”。大女孩这天梳头,不再打辫子。(蟠桃→盘头)上庙烧香。

  清明日为传统三大鬼节之一,人无贫富,皆祭其先,俗呼为鬼过节。祭品为麦面,焚烧纸锭楮栈,并到祖先坟墓祭祀,称之为“上坟”,或“扫墓”。上坟时在坟周围掘土添在坟上,称“添坟”(今改火葬,已无此举)。此日,沿途行人如织,热闹非凡,坟前哭声甚哀。

  清明前后十日如有风,称“青草没踝”。

  二十三日传为天后诞辰。自本月十五日启门,善男、信女连日络绎而来,每日有赛会,百戏云集,谓之“皇会”。香船不远百里而来,由御河起,沿至北河、海河,帆樯林立,三岔河口泊船之处更是无隙可录。河面黄旗飞舞,书“天后进香”字样。红颜白发,善男信女弥漫于途,拥挤异常。

  四月初六、初八两日,传为城隍出巡日。自初一至初十,府、县城隍两庙即香火纷繁,每年此时分段搭盖灯棚,两庙相连。灯彩陈设,备极华丽。两庙前均搭有戏台,笙歌妙舞为神祝寿,观者甚众。

  至初六、初八两日,人们用辇抬着府、县两城隍塑像,到大街行走,即所谓城隍出巡。边走边赛会,随驾有装扮各色鬼形者,称“傩”。或身高丈余,或矮不足三尺,面貌狰狞,令人可怖。旋走旋舞,称“傩舞”,云能辟邪。随驾又有书役皂隶,文武仪仗;旗锣伞盖,金瓜钺斧;对马执事,按辔徐行;炉鼎缤纷,旃檀缭绕;音乐鼓吹,清韵悠扬。又有因病许愿者,扮罪囚,衣赭衣,系缧绁,名曰“红犯”,在前为导引。

  初八夜,到白骨塔超度亡魂,谓“赦孤”。

  初八又传为佛诞辰,人们多以齑豆饲行路人,以结善缘。此日不许杀生。

  二十八日传为药王诞辰日,药王其说不一,但多指扁鹊,各庙院举行庙会。香火最盛者则为城南峰山庙,俗称“峰窝”。传所供奉药王最为灵验,故香客游人最多,在南门外乘大车前往,摩肩击毂,拥挤异常。庙会多售农具者,兼有售卖用挺杆和麦秆编的各种玩具,如五彩花篮、鱼等者。沿路有茶棚,饶有古风。唯后变化甚大,与一般庙会相差无几。

  五月五日为端午节,或称端阳节。人节之一,也是我国的一个大节。“端午”本为“端五”,与“重九”同,后世误为“端午”。是日,天津旧习俗有贴门符,挂钟馗图,插蒲艾,蒲剑蓬鞭,簪榴花,采百草,结五色丝为长寿线,系小儿臂,男左女右,剪五毒符(各地五毒不同,天津五毒为蝎子、蜈蚣、蟾蜍、蛇、蜥蜴。或无蜥蜴而改为老虎,故是日穿绣花老虎鞋者,带老虎褡裢者),饮雄黄酒,要在小儿头囟和耳朵眼、肚脐抹雄黄,食角黍,划龙船。唯龙舟之戏逐渐消亡,其他仍盛行,尤以食角黍(今称粽子)为最。从节前即沿街叫卖角黍、门符、蒲艾、长寿线等物。

  五日采百草,藏之,合诸丸药,辟瘟疫,疗恶疾。

  端午日晴,主年丰。谚有:“端午晴干,农民喜欢。”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北方网—城市快报

上一条: ·[乌丙安]民俗节日遗产保护中的文化主体地位问题
下一条: ·元宵节,能否再现昔日狂欢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
·[李银菊]花宜插鬓红——端午簪榴节俗考·[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王娇 柏互玖]明清方志风俗志内容的构成、分布与历史成因·[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龙晓添]时间民俗的变奏:“二月八”农具节的迁移·[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雷伟平]民俗叙事:岁时节令习俗中避瘟叙事及其价值研究·[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王玉冰]裴丽珠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