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第一次将戏台匾联艺术纳入戏曲和戏台文化研究范畴,从戏台匾联内容、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揭示了戏台匾联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并纠正了清代戏剧家李渔关于匾额成因的论断,厘清了我国匾额最早形成的年代、成因、功用、形制等问题。这些学术创新为古戏台研究增加了新的亮点和新的视角。
七、以我国古建筑保护、维修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为指导,第一次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古戏台保护工作和科学修缮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古戏台修缮保护的基本方法和工程程序,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和较高的应用价值。
八、结合查证文献资料,对山西等重点地区进行拉网式调查,第一次比较全面、准确地查清了我国现存古戏台的数量,并对各地保护古戏台好的做法以及现存古戏台的状况进行分析、描述,同时绘制、整理了70座不同年代、不同类型古戏台的400多幅实测图,对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对策建议。
还需要特别提及的是,该书首次集中公布的一批罕见的宋元戏台及其演戏图像、清代戏台及其演戏的照片、外国画家200多年前绘制的戏台及其演戏的图画、我国最早研究古戏台的文章手迹和80年前绘制的历代戏台图谱极为珍贵。书中征引大量文献资料,收入民国以前图片60余幅,新拍照片及古戏台测绘图1100多幅,记录有自宋(金)元至清代700多座古戏台历史沿革与现状的相关信息,资料翔实,内容十分丰富。该项目鉴定评审组组长王安奎评价:“这一课题具有内容充实、体系完备、理论结合实际的特点,是一项优秀的科研成果。”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认为:“这一研究成果的推出,定能增进人们对我国古戏台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并能推进我国这一领域学术研究工作的进展。”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0年12月02日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