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邹华芬]民族身份与性别表述
——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邹华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1-31 | 点击数:11010
 

 

内容提要: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往往被表述为纯真美丽的少女和善良、宽厚的妻子和母亲。她们响应民族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召唤,勤劳致富,守护家园,传承民族文化,同时也承受各种欲望和权力的牵扯和撕裂。少数民族女性的性别特征和民族身份得到了有意识的呈现,也开始逐渐进入到少数民族女性作为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独特感悟。
关键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女性体验;民族身份;国家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J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8)06-0190-04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是一道特别的景观,这些电影以异质多元的少数民族作为主要表现对象,在自身族群文化的诉求和国族认同之间游走。少数民族女性则以其更具代表性的多元和差异成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不可忽视的亮点。
必须要指出的是,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为一个整体的对象来讨论,本身就有忽视各少数民族内部文化差异之嫌,但讨论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并非有意无视各少数民族内部文化差异导致的女性形象的区别,笔者只是在确认差异的前提下,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一个日趋多元同时又面临全球一体化的新时期,少数民族女性在电影中如何被再现和想象?少数民族女性的性别身份在国族和族群内部是陷落还是显现?
 
 
考察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女性群体,从角色的角度可以区分为两类:
1、纯真美丽的少女形象
美丽的少女向来是镜头追逐的对象,少数民族少女更是影像表现的特别符码。她们相对于主流民族传统文化的异质性,可以给予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由此构筑成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一道绚丽夺目的视觉奇观。
如果说在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少数民族女性的美丽往往是在阶级斗争和国家斗争的间隙中欲隐欲现地成为观众隐秘窥视的对象,那么,在新时期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纯真美丽的少女则在银幕上不断闪亮出场,越来越主动地迎接观众的“凝视”。
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少女除了惯常被赋予的纯真美丽之外,还往往有着被特别突出的相对于主流民族文化的异质性。相对于汉族少女来说,她们往往充满野性,敢爱敢恨,主动追逐自己的爱情,与汉族女子对爱情的羞涩含蓄形成二元对立,更容易成为男性欲望化的客体。《雾界》中的瑶族阿妹身着瑶家短裙,灵巧地在山间跳跃,宛若深山中一头等待驯服的母鹿;《红河谷》中的丹珠,骑着雪白的牦牛,在美丽的草原上徜徉,“我想喜欢谁就喜欢谁”的宣告更是给予男性无限想象的空间;《花腰新娘》中的凤美,有着超越世俗的野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和男子脱衣服摔跤,不遵从习俗跟在阿龙的身边,生气的时候会用脚钩挂在梁上;《诺玛的十七岁》中的诺玛,每天从家里背着玉米去镇上烤卖,眼里是与满街晃动的人影不相协调的单纯与温顺。这些美丽的少女,无一例外地穿着她们民族最美丽的服装,在远离现代化空间的异域,跳着民族特有的舞蹈,唱着自由自在的歌谣,上演着主体民族禁忌的爱情神话。她们单纯而美丽、野性而纯良无害,不仅自然地成为男性“欲望化的客体”,也满足了不同观众对异域文化的窥视和想象。
在不同目的的驱使下,这些美丽的异族少女被逐渐再现为一种视觉符号,成为创作群体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娱乐元素,来自边缘的异质性温和无害地成为主流文化的花边,异族的少女成为了男性心中美丽的“乌托邦”。
2、善良、宽厚的妻子、母亲形象
妻子和母亲向来是电影和文学等艺术中女性最常承担的角色。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女性也常以妻子和母亲的惯常角色出现,不同的是,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妻子和母亲,被赋予了更多善良、宽厚、坚韧等性格特征。
虽然在各民族文化中,女性的地位有很大差异,但在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却表现出了比较大的趋同性。电影中少数民族少女最容易成为欲望投射的对象,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少数民族女性则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在新时期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她们往往以民族的再生产者和文化的守候者而出场。《黑骏马》中,少女时候的索米娅,温顺而可爱,带给白音宝力格(或观众)对未来无限美好的想象。但是,有了孩子的索米娅,却显得坚强而又宽厚。在影片充满文学性的回忆中,索米娅温情而又神圣,实际上已经成为草原母亲的化身。《天上草原》中的宝日玛没有孩子,但是离婚几年的丈夫却从外地给她带来了一个“孩子”,宝日玛也成为了理所当然的母亲,并在共同抚育孩子的过程中与前夫复合。《季风中的马》中的英吉德玛善良,宽厚却又坚韧,丈夫乌日根还沉浸在将要离开草原的痛苦中,英吉德玛却已经开始卖酸奶、在城市里寻找工作。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英吉德玛身上,不仅守护了草原文化的宽厚,更传承着草原文化的坚韧。《图雅的婚事》中,图雅倔强而又坚韧,《美丽家园》中,孀居的加纳尔一直拒绝邮递员的爱情,默默守护着草原上的家。《红河谷》中的奶奶收养了藏族小男孩和汉族女子。《花腰新娘》中成为了母亲的凤美,则一反少女时候的野性与叛逆,只能以羡慕的眼神远望着丈夫和舞狮队的未婚女子。
女性神奇的繁衍力让她们成为民族理所当然的再生产者,她们往往坚韧、宽厚,守护着自己的孩子和丈夫,也默默传承着民族文化。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白晋湘]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
下一条: ·[傅谨]“戏曲”考
   相关链接
·[施爱东]《寻梦环游记》的角色配置与游戏规则·[朱家钰]《玩具总动员》系列电影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 教科文组织 ‖ “重塑非洲民间故事”系列短片将于3月29日全球上映·[彭伟文]从具象到抽象,从市井到民族
·[朱家钰]《玩具总动员》系列电影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普泽南]1950年代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电影放映述略
·[李靖]神话的电影媒介化讲述与本体研究:以《女娲补天》为个案·[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
·[李瀚腾]“十七年”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特征研究·五种少数民族语言版的4K直播国庆盛典电影问世
·[许思悦]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途径的探索·[陈建宪]元故事的构拟与激活
·[朱靖江]追寻中国民族志电影史的学术脉络·[刘磊]电影院与民国时期青岛的都市民俗
·[鲍江]民族志电影:在学术与艺术之间·[刘梦]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神话意味
·[何华湘]当民俗遇上电影——一种文化传播的视角·[谢开来]全球化与民俗化背景下的中国动画对民间故事的一次再发掘
·[李嫣红 路璐]光影世界中的民俗景观·[邓雪晨]光影留声 音韵永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