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神话里,同样不乏流传广泛的丰富的洪水神话,如女娲、伏羲神话,《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这里说的是女娲补天和治水的故事。此外,还有著名的鲧、禹治水的神话。它们都是洪水神话的延续故事。汉族长篇叙事诗《黑暗传》里也有,至于少数民族中流传的神话里,更有很多此类的洪水神话故事,因此可以知道,洪水神话是世界性的神话,是早期人类关于宇宙毁灭和人类再生的历史记忆。
由于《〈旧约〉中的民俗》一卷本里,没有关于中国洪水神话的内容,译者特地从三卷本中将这一部分翻译过来,作为附录放入,显示出译者对于中国民俗学界读者需求的关注。
三、通俗易懂的文字叙述
与弗雷泽的《金枝》一样,《〈旧约〉中的民俗》的文字同样通俗易懂,没有深奥难懂的学术名词,有的只是神话故事的讲述,其理论也是在通过故事的叙述而展开,着力介绍人类早期文明的基本样相。这里,不仅有通俗易懂的传说故事,也有各种历史遗存:如幼子继承制。这种习俗在俄罗斯、英格兰、丹麦、缅甸、中国等世界性的地方都有,不过这样的继承制度,如今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很难见到,但是这是人类最早的私有制产生期间的财产继承习俗,它从制度上保证了家族血脉的延续。
再如弃子习俗。弃子是一种民族认同的原始习俗,通过对婴儿的遗弃,使其得到生存的本领,这些民族认为,只有经过残酷的生存环境的磨练,才能够锻炼体魄,强壮身体,才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下生存下来。我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写过一篇关于《西南少数民族弃子神话研究》的文章,专门对这样一种现代人看来十分不近人情的做法做了一点研究,得到了学界的关注,并且获得神话研究方面的奖项。其实,这种原始的人类生存的考验,在《〈旧约〉中的民俗》里,同样得到印证:在约瑟和他的兄弟们死后,据说他们的继承人——以色列人的后代在埃及繁衍得非常迅速,致使埃及人产生了恐惧和疑虑,便企图强迫他们做苦力,以此来抑制他们的人口增长。当这个苛刻的措施没有产生预期效果时,埃及国王发布了命令,将所有刚生下来的希伯来男孩全都处死。但受托完成这项任务的收生婆们,以仁慈为借口回避执行这个残酷的命令。于是国王命令全体国民必须把每个新生的希伯来男孩抛进河里。因此,摩西的母亲在他诞生时就把他先藏匿了三个月,而当无法再继续隐瞒时,她就做了一只蒲草箱,或者确切地说是一只纸莎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并把小孩放入其中。然后她伤心地把箱子搁在河边的芦荻中。孩子的姐姐站在远处看着,想知道她的弟弟会发生怎样的事。正巧埃及国王(法老)的女儿来到河边洗澡,发现了芦荻里的箱子,就打发一个使女去把它拿来。箱子拿来并打开后,公主看见了里面的男孩,她盯着他看,孩子哭了。于是她可怜他,并且说:“这是希伯来人的一个孩子。”正当她仔细察看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姐姐一直在观察并看到了所发生的一切,她走上前来对公主说:“我去在希伯来妇人中叫一个奶妈来,为你奶这孩子,可以不可以?”法老的女儿说:“可以。”女孩就去了,叫来了孩子的母亲。法老的女儿对她说:“你把这孩子抱去,为我奶他,我必给你工价。”于是母亲就抱了孩子去并喂养他。孩子逐渐长大,母亲把他带来见法老的女儿,他就成了公主的儿子。(见中译本第321页)弗雷泽认为:之所以有弃婴的做法,是在测试此婴儿是否私生子,如果是私生子则会被野兽吃掉,或者被河水淹没。其实,此说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制度已经到了私有制时期,否则就不会有私生子的概念。这应该比神话中的弃子习俗的最早起源要晚。原始社会里,只有通过这种严酷的弃子考验,才能够真正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特别对于氏族首领或者一国之王来说尤其如此。《诗经·大雅·生民》歌颂的是周人始祖后稷的事迹。后稷是周族人崇拜的英雄,传说姜嫄生下后稷后,把后稷丢在荒野,但得到种种庇护,后稷活了下来,长大后,担任夏朝农官,成为传说中的中国农业之神。
《〈旧约〉中的民俗》之所以是一部文化经典著作,就因为其中有着许多经典的文化内涵,而这一切都与作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詹姆斯·G·弗雷泽(Sir James George Frazer,1854-1941),英国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宗教史学家。1854年,J·G·弗雷泽出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一个虔诚的中产阶级家庭。他曾经先后就读于海伦斯堡学院、格拉斯哥大学、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曾任利物浦大学和剑桥大学教授。弗雷泽的人类学、民俗学研究受到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原始文化》的影响,不仅是在学术观点方面,也表现在对当时吸收前人的大量原始材料方面。他写出了《图腾信仰》、《金枝》、《图腾信仰与族外婚》、《灵魂之工作》、《不朽信仰与死亡崇拜》等二十多本有关原始宗教(法术、禁忌、图腾、崇拜等)、人类学(起源、历史、生活等)、民俗学(婚姻、礼仪、习俗等)等各种学科兼而有之的学术著作。
弗雷泽之所以能够写出这么多的著作,与他的勤奋是分不开的。据说,他大多数时间在图书馆里梳理浩如烟海的史料文献,以至于他最后由于用眼过度而失明,即使如此,他依然坚持工作。如今,弗雷泽的著作已经成为许多社会科学领域里重要的参考文献。最后,要感谢童炜钢将这本经典性的学术著作呈现给社会,没有他孜孜不倦的努力,是很难完成这样一本涉及各种学科、知识面相当宽泛,为国内民俗学、人类学等学科研究者期盼已久的著作的。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凤凰网-文汇读书周报 2011年01月10日 09: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