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欢乐春节的六张面孔 记录中国年俗"符号"
  作者:郝青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1-27 | 点击数:9539
 

 

  天津:迎春吊钱万巷红

 

  质朴:春节期间,天津大街小巷户户挂起了象征吉祥如意的手工吊钱。火红的吊钱在微风中飘荡,烘托出一派红火祥和的喜庆气氛。

  缘起:天津过春节有挂吊钱的习俗,在薄薄的红纸上剪刻出各种吉祥图案以及祝福的话语,一排排地挂在家里的窗户上、门帘上,表达人们盼望来年平安如意、更加富裕的愿望。天津的吊钱有着浓浓的地域风格,制作吊钱的多是以家庭手工作坊为主,因此每家剪刻的吊钱具有独自的门牌特色。

  风俗:吊钱常见的内容是反映求福、得财和增寿等寓意,如“肥猪拱门”、“金马驹”、“聚宝盆”、“财子叫门”、“童子摘宝”、“招财进宝”、“吉祥花草”等。这些吊钱儿,不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且寓意深刻,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陕西:浓妆艳抹办社火

 

  奇绝:延续了数千年的社火,已成为陕西新年中的一项重要文化习俗。陇县县城,社火表演团体正赶往现场演出。

  缘起:作为最古老的风俗,社火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产生于原始的宗教信仰,是古时候人们用来祭祀拜神进行的宗教活动。“社”为土地之神,“火”能驱邪避难。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风俗:每逢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村社便组织、举办活动,有上竿、跃弄、跳索、相扑、鼓板、小唱、斗鸡、杂耍、乔筋骨之类杂戏表演。它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扮演成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形成故事组合,给人一种高屋建瓴,惊险出奇的艺术感染力。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光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1-01-24 14:34:40

上一条: ·“我们的节日──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迎春展示活动”在京举办
下一条: ·中国红 年味浓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