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译著译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译著译文

[威尔森]赫尔德:民俗学与浪漫民族主义
  作者:[美]威尔森 (William A. Wilson)   译者:冯文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1-09 | 点击数:19244
 

  浪漫民族主义者,像英美民俗学者一样,也把历史的遗留物作为民俗事象进行研究。但是后者仅仅满足于重新构建这些遗留物的历史,而前者不仅仅重新建构历史,而且重新恢复它,使它成为民族发展的模式。虽然他们一旦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就经常转移到其他行动上,但是他们过去取得的成就依然激励其他没有独立的民族,激励他们从历史中寻找反对分离主义者政策的正当理由。随之而发生的,那些曾经激起欧洲人奋而行动的激动人心的话语,那些关于民族光荣的历史和高贵的命运的话语,今天依然能够听到它们响彻非洲和亚洲的上空。把民俗不仅仅看做是传统的一个实体,对它进行分类,编目,而且要把它看做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动态力量,这样的研究者们才能很好地研究和了解上世纪的浪漫民族主义运动;因为在将来民族主义运动看起来依然是一个被人们常讲起的故事,民俗学依然是民族主义运动最重要的章节之一。



  (本文原题Herder: Folklore Studies and Romantic Nationalism,
选译自Folk Groups and Folklore Genres: A Reader, UTATH 1989,
原载:《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3期第171-176页)



注释:

  ①汉斯·库恩:《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6卷(1961)“民族主义词条”,第149页。更多的内容参见其《民族主义思想》,第3-24页。

  ②海耶斯:《民族主义:一种宗教》,第2页,纽约出版社1960年版。

  ③海耶斯:《民族主义简论》,第5页,纽约出版社1926年版。

  ④同①,第150页。

  ⑤同④,第150页。

  ⑥汉斯·库恩:《先知与民族》,第2页,纽约出版社1946年版。

  ⑦罗伯特·T·克拉克·简:《赫尔德,切萨罗蒂和维科》,《哲学研究》第44期,第657-659页。

  ⑧同⑦,第5卷,第565页;第17卷,第319页。

  ⑨同⑦,第509页。

  ⑩同⑦,第14卷,第84页。

  (11)同⑦,第14卷,第227页;第13卷,第384页。

  (12)同⑦,第25卷,第11页。

  (13)同⑦,第1卷,第366页。

  (14)罗伯特·R·尔纲(Ergang):《赫尔德和德国民族主义的基础》,第232页,纽约出版社1966版。

  (15)同⑦,第18卷,第137页;第4卷,第532页;第24卷,第266页;第9卷,第530页。这些全部被引用在罗伯特·R·尔纲《赫尔德和德国民族主义的基础》,第220,198页。

  (16)同⑦,第2卷,第246页。

  (17)汉斯·库恩:《民族主义思想》,第432-433页,纽约出版社1967年版。

  (18)同⑦,第17卷,第58页。

  (19)吉利斯:《赫尔德》,第52页,牛津出版社1945版。

  (20)同⑦,第9卷,第530-531页。

  (21)雅各布·格林:《德国神话》,詹姆士·斯蒂芬·斯塔利布拉斯译,伦敦出版社1883版。

  (22)同(14),第211-212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理查德·鲍曼]美国民俗学和人类学领域中的“表演”观
下一条: ·[沃尔夫冈·卡舒巴]从国家的到全球性的:变迁中的欧洲认同?
   相关链接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
·[王婧依]由安井真奈美的生育研究观现代生育民俗学构建·[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
·[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
·[林诗瑶]空间与地方·[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金倩雯]数字民俗学的实践探索:网络民族志视角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