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1978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民族文学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走上了正轨,民族文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979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召开了第三次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工作座谈会,重新恢复中断多年的文学史编写工作。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召开了第四次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工作座谈会,并决定编撰出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文学概况丛书》。
经过广大民族文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经先后出版了40多个民族的文学史和文学概况。其中包括《蒙古族文学史》、《藏族文学史》、《壮族文学史》、《彝族文学史》、《纳西族文学史》、《布依族文学史》、《侗族民间文学史》、《毛南族文学史》、《水族文学史》、《苗族文学史》、《瑶族文学史》、《鄂伦春族文学》、《赫哲族文学》、《保安族文学》、《东乡族文学史》、《羌族文学史》、《仫佬族文学史》、《京族文学史》、《土家族文学史》等。这些文学史和文学概况的编写,集中了全国各地的有关专家、学者,并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专家们把关,其质量要比20多年前编写的文学史和文学概况有很大的提高。
学者们在集中注意力编写各民族文学史、文学概况的同时,也注意到了整个少数民族文学的综合比较研究,并先后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其中《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中国现代少数民族文学概论》、《中国当代民族文学史稿》、《中国少数民族诗歌史》、《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中国少数民族古代近代文学概论》、《中国少数民族现代当代文学概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编年》、《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编年史》、《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百家评传》、《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等著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展示了我国民族文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整体实力。
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基地越来越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主办的《民族文学研究》,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民族文学》是国家级民族文学刊物。其他刊物还有《满族研究》、《西北民族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西藏研究》、《民族艺术》、《北方民族》、《黑龙江民族丛刊》、《苗侗文坛》、《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西北民族大学学报》、《新疆大学学报》等。这些杂志成为我国民族文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队伍初具规模。在北京,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在全国各地,有国家民委直属的民族院校和省管的民族院校、民族文学研究所。比如,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贵州民族大学等。同时,一些民族地区的大专院校也有从事民族文学研究的专家,如新疆大学、内蒙古大学、延边大学、辽宁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在全国和各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市,还先后成立了各种文学研究会。比如,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史诗《江格尔》研究会、中国史诗《玛纳斯》研究会、中国蒙古文学学会、辽宁满族文学学会等。所有这些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都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主力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民族文学研究。
民族文学研究任重而道远,许多工作还等待着我们。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总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后形成自己的理论和理论体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也不例外,经过千百年的文学发展,经过30多年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新的世纪应该是民族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建设的世纪。诸如,民族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民族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学的比较等方面,我们还做得很不够。我们的神话、英雄史诗、叙事诗那么发达,超过了汉族文学,甚至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却没有自己的“神话学”、“史诗学”、“叙事诗学”。
随着信息革命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了。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人们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文化及文学的交流已经成为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的重要手段。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首先需要面向全国,让全国更多的人了解少数民族文学,支持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民族文学虽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文学是由汉族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组成的这种认识,也正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民族文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大多数人并不重视和了解民族文学。所以,我们有责任让民族文学面向全国,通过各种媒体,包括广播、电视、网络等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民族文学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其次是让少数民族文学走向世界,向世人介绍民族作家,推荐优秀作品,让少数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因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影响还比较小,研究民族文学的外国学者更少。大部分国外学者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个别作家与作品上,如对老舍、沈从文的研究,对《格萨尔王传》、《玛纳斯》、《阿诗玛》等作品的研究。常言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与其他国家的作家相比,中国少数民族作家长期生活在自己民族的文化氛围内,其民族历史、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与众不同,其壮丽的河川、广阔的草原、巍巍的群山令人流连。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情感,才是产生风格独特、具有世界意义作品的基础,才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走向世界的资本。我国曾经出现过世界级的文学大师,如曹雪芹、沈从文、老舍等。但这样的大师还是太少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在世界上还没有形成一种势力。我们相信,在未来的世纪里中国少数民族一定会产生一大批优秀作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既有时代气息,又有民族传统的好作品,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走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马学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2]赵志忠.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编年[M].辽宁: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6.
[3]梁庭望.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编年史[M].辽宁: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
[4]赵志忠.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百家评传[M].辽宁: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
(本文原载《社会科学家》2008年10期第8~11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