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谭厚锋]侗族对丰富中华文化宝库的贡献
  作者:谭厚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20 | 点击数:15264
 
 
不种田地无法把命来养活,
不唱山歌日子怎么过?
饭养身子歌养心约,
活路要做也要唱山歌。[9]
侗家爱歌好比鱼爱水,
歌声阵阵震山河。
建设四化合人意,
人人高兴唱赞歌。
耕田种地有歌来作伴,
节日集会有歌来娱乐。
歌和侗家不分离,
生活越好歌越多。[10]
 
这一精神是侗族民间文学、侗族诗歌乃至民族性格形成的基础。
在侗族民歌中,大歌是最具侗族特色,也是侗族民歌中音乐水平最高的一种歌曲,它以优美的曲调和多声部以及模拟自然界声音的独唱的演唱方式及其严谨的结构而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它流行于侗语南部方言区的部分地区。大歌多由“歌班”演唱,其风格、旋律与一般合唱歌曲不同,为一高音者领唱众人合唱的高、低音分部,主旋律在低声部,是一种多声部无伴奏合唱歌曲。20世纪50年代初,在黎平县搞土改的贵州省工作团音乐工作者郭可诹(薛良)和肖家驹等多位先生,在岩洞乡的许多侗族村寨发现民间歌队演唱有多个声部的“嗄老”(Al laox),可以说,“嗄老”(侗族大歌)这一侗族民间合唱歌曲的发现填补了“中国民歌没有多声部”的空白。[11]“嗄老”不仅唱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还蜚声海外。1986年和1988年侗族民间大歌合唱团两次应邀到西欧的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8个国家的40多个城市演出,这40多场的侗族大歌演唱,轰动了西方世界,受到了西方音乐界的极高评价。1986年巴黎艺术节主席约瑟芬马尔格维茨称赞说:“在亚洲的东方一个仅有两百余万人口的少数民族,能够创造和保存这样古老而纯正的、如此闪光的民间合唱艺术,在这世界上实为罕见。”西方舆论界也纷纷发表文章给予高度赞扬。法国《世界报》说:“迷人的侗族复调歌曲吸引了西方观众”,“侗族大歌是金秋艺术界的重要发现和成就之一。”法国《解放日报》称:“侗族大歌是最有魅力的复调音乐。”侗族大歌在国际上取得这么大的荣誉,在人类音乐发展上具有如此高的地位,这不仅是侗族的光荣,也是中华民族的自豪与骄傲。[12]
 
五、建筑技术方面的贡献
 
侗族依山傍水聚族而居,鼓楼、花桥是侗族村寨的象征,独特、精湛的建筑艺术令中、外建筑专家、美学专家惊叹,被誉为“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民间收藏的国宝”。
尤其南部侗族地区的村寨每寨都有一座鼓楼,较大的寨子多到三、四座以上。鼓楼是侗寨特有的标志,是一种很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鼓楼的整个建筑以不用一钉一铆,皆以木榫穿插而闻名于世。历史上鼓楼是侗族人民作为族姓群体的外形标志和集会、议事及娱乐活动的场所,侗族鼓楼造型丰富,形体变化多样。鼓楼的层数都为奇数,有五至二十多层不等,因为侗族的先民认为奇数是吉祥的数字,鼓楼多为正方形,有的围栏杆,有的空敞,底层中间设有“火塘”,塘火终年不熄,四周有长凳供人休息。鼓楼前有鹅卵石镶的歌坪,鼓楼对面是戏台。所以鼓楼是全寨人民集会、议事、处理地方重大事情的地方,也是寨上重大节日、歌会、演戏等文娱活动和迎宾送友之场所。贵州省黎平县的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最古老的侗寨,其内有鼓楼、花桥耸立,各具特色,风格各异,在建筑上独具匠心。1993年贵州省文化厅命名肇兴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2002年肇兴侗寨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2006年在中国地理杂志社组织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肇兴侗寨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古村古镇”之一。
侗族地区流行的话说,“先有鼓楼,后有侗寨”。“鼓楼是村寨的暖和窝,没有鼓楼无处许欢乐。高高的杉木竖起鼓楼来,有了聚集的地方有了欢乐的歌。”
这些古老的民歌已经朴素地告诉了我们鼓楼在侗族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13]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杜仙洲在《文物工作》杂志发表的《美丽的侗族建筑》一文中指出:“侗族聚居的村寨里,到处可以看到高耸如塔的鼓楼,玲珑秀丽的花桥,依山傍水的吊脚楼房,衣着华丽的侗族姑娘,悦耳动听的芦笙,富有艺术魅力的歌舞以及热情好客的朴实的习俗,处处都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最引人注目的鼓楼与花桥从形式到结构都很有特点,非常突出地显示了地方特色和民族风俗,堪称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两株奇葩!”[14]
风雨桥又称花桥,因其能避风雨并饰彩绘而得名。风雨桥是一种集桥、廊、亭三者为一体的桥梁建筑,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民族建筑物。风雨桥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下部为桥墩,用青石围砌,料石填心。中部为桥面,上部为廊亭。其中桥面、廊亭全部为木结构,同样不用一钉一铆,皆以木榫穿插而成。廊亭木柱间设有座凳栏杆,供过往来人休息。风雨桥在侗乡到处可见,而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可称集侗族风雨桥之大成。据1987年统计,广西三江县共有风雨桥108座。而该县的程阳桥为侗乡桥梁之冠,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阳桥与河北赵州安济桥、江苏苏州宝带桥、四川灌县珠蒲桥齐名,号称我国古代四座名桥。1965年郭沫若副委员长为之题“程阳桥”三个大字,并赋诗为赞。诗曰: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覃主元]布努瑶民间法及其和谐社区秩序的构筑
下一条: ·[赵明生]从自然瓜果到人文瓜果
   相关链接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游红霞]“中国寻根之旅”构建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谱系理路
·[肖志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孟姜女传说的价值研究·[王淑英 范家婧]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李宓本主形象分析
·[罗远玲]粤西年例传说的地方意义叠写与中华文化认同·[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
·[郭双]紫陶之神:中华文化认同与金火会窑神的信俗主义实践·[杨雨点]语言、行为、物象:湖南新晃“孝梅节”节庆的多元民俗叙事与文化认同
·[孙正国 夏楠]大禹叙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研究·[路童越]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新疆各民族共同饮食理念研究
·[李娟]山西北朝多民族服饰文化融合实践·[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
·海丰召开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专题座谈会·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
·[杨雨点]文旅融合背景下怀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刘梦颖]社会流动背景下侗族掌墨师的工匠角色转型
·[胡雅丽 杨立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生产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徐赣丽:《民族文化的空间传承——对侗寨的田野研究》
· “稻鱼鸭” 生态系统:农耕文明的传统智慧·李生柱:侗族童谣文化遗产亟需抢救和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