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冯百跃]傣族的“泼水节”与象脚鼓舞
  作者:冯百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15 | 点击数:17730
 

 

摘要:通过历史考察,梳理傣族称谓形成、傣族形成与发展、傣族象脚鼓起源等情况,在描述象脚鼓表演这一民间文艺形式基础上,着重分析象脚鼓表演中摆鼓、甩鼓、晃鼓的手、脚舞动动作,揭示傣族象脚鼓历史渊源及其舞动特征。

傣族自称“傣”。关于“傣”的含义,有的说是“自由”,有的说是“人”。在《后汉,书》中,就把傣族先民称为“掸”。“掸”从单音,本读为“胆”,后转读为“擅”。“胆”、“擅”与“傣”音相近。建国前,傣族有多种称谓。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称为“傣泐”,德宏地区的称为“傣那”,耿马、澜沧一带的称为“傣绷”,元江、新平、金平等地称为“傣雅”。汉族把内地和边疆的傣族分别称为“旱傣”和“水傣”。内地傣族因接近汉族、吸收汉族文化较多,称傣族为汉傣,讹传为“旱傣”,而把保持民族特点较多的西双版纳、孟连、瑞丽等地的傣族名称。可见,“旱傣”、“水傣”这两种称呼本不是傣族的族名。建国后,人民政府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决定统一称为“傣族”。
 
一、“水”滋润下的傣族
 
傣族有人口1159231人(200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和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等地区。这些地处边疆的傣族其居住地方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他们世世代代劳动生息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与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山川环抱的平川上。
傣族居住地属亚热带气候,气温较高,终年无雪,霜期较短,雨水充沛,河谷平坝其地势低洼潮湿,天气炎热。这些地区森林密布,土壤肥美,四季常青,宜于农耕,物产丰富。因气候的影响,傣族人的房屋建造须适应上述特点。史书说他们“楼居无城廓”,并称他们的房屋为“干栏”。傣族人民世代居住的“干栏”式竹楼,是“巢居”形式的发展,以西双版纳的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的竹楼,已因民族间文化的互相影响和地理环境不同而发生了变化。
傣族人喜欢水,爱洁净,勤于洗濯,而炎热的天气,辛勤的水田劳作,更加深了人们对水的感情。学者高立士曾指出:“只要一提起傣族的历史文化,人们就会很自然地首先联想到水及与水有关的事物。”史书将傣族描绘为“一日十浴”,或许并非夸张。另一位黄惠焜也说:“用水来形容傣族,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水,被傣语称为“喃木”,雨水被称为“喃风”,井水被称为“喃播”,山箐,①水被称为“喃木慧”,热水被称为“喃还”,冷水被称为“喃嘎”,洪水被称为“喃木老”,下雨被称为“风多”……。这些都表明,傣族对水有着很细致的观察和认识。傣语称风为“垄”,称气也为“垄”,认为风和气吹在人身上是凉的,是看不见的水,风和气会在空中慢慢变化,从看不见摸不着变为看得见摸得着,变成雾和雨,最终变成了水,成为人类生存顺臾不可缺少的东西。
根据传说,傣族的创世神王以及地球、人类都起源于水。宇宙中原有7个太阳,把地球烤成一个万物均不能生存的火球,是在天神的帮助下引来雨水,才把熊熊大火浇灭,拯救了地球,也为万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可以看出,傣族人民对水有一种天然的神圣感和崇敬感,并将水与土地、森林、粮食、生命等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系列对水的重要性的特殊认识。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但佛教传入前鬼神崇拜的原始信仰至今仍有余绪。村寨中佛寺很多,男子未成年时,要到佛寺识字、读经,过一段僧侣生活。一年中,与宗教有关的活动很多,如修功德“作摆”的佛会、斋僧礼佛的“赕佛”活动,以及原始遗存的插秧、收割时的祭祀等。这种交织的宗教观念影响着人们劳动生活,也反应在民间文艺表演活动之中。
 
二、“泼水节”梗概
 
傣族有许多与水有关的节日活动,其中最盛大的节日便是泼水节,节时人们要进行赛龙舟,比划船,跳象脚鼓舞、孔雀舞、嘎光舞、依拉贺舞、鱼舞、蜡条舞、赛诗以及泼出幸福的水等盛大民间文艺表演活动。
泼水节本是傣历年,傣语称为“楞贺尚罕比迈”也叫“金比迈”。“楞贺”指傣历六月,“比迈”即新年。“尚罕”一语,据说源于梵语Sang Knanta,西双版纳的傣族老人把这个词解释成“年岁”、“寿岁”,也有人说它是“沙卡”,即傣语历法一词的谐音。“楞贺尚罕比迈”就是傣历六月新年,也可以称为“尚罕”、“楞贺尚罕”、“尚罕比迈”,傣语“金”意为新“金比迈”意为新年。338傣历新年由太阳运行的位置决定。每当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到白羊宫339的时候①,新的一年便开始了。
傣历新年要过三天或四天。第一天称为“腕多桑利”,类似汉族的除夕。第二天称“腕脑”,傣语中“脑”有腐烂之意,即让日子自己烂掉。“腕脑”即“空日”,意味这一天不属于过去的一年,也不属于新来到的一年。而是空掉之日。当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时,要有两个“腕脑”日。第三天或第四天称为“腕帕雅腕玛”,意为“日子之王”,也就是新年第一天,即元旦。339傣历岁首的“日子之王”,并无固定日期,具体日子,是用复杂的公式推算出来的,一般说来,傣历年多在夏历清明节后十天左右,相当于公历4月中旬。建国后,为安排庆祝活动方便起见,泼水节都定在公历4月份。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柳叶]悲情拉花
下一条: ·[关纪新]满族对北京的文化奉献
   相关链接
·[王璐]“遗产化”的意义延展:民族曲艺艺人关系重构与非遗创新·[邱旻颐]社会变迁中的傣族文化
·[刘兰兰]傣族创世神话:两种宇宙观的融汇·[刘朦 马兿嘉]从生到死:布朗族、傣族人生仪式的空间转换与象征秩序研究
·[霍志刚]建构与融合:遗产旅游语境下泼水节神话资源转化的路径研究·[何庆华]傣族祭寨神仪式空间的排他性
·[霍志刚]傣族神话研究回顾与“朝向当下”的傣族神话研究·[霍志刚]遗产旅游与傣族神话资源转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李斯颖]德宏傣族族源神话的多元叙事与文化记忆·[侯兴华]文化冲突视阈下云南部分傣族改信基督教与边境社会稳定
·[金红]论傣族乐器“光邦”的象征功能·[屈永仙]傣族口头传统文类及其传承者
·[岩温宰香]傣族献祭竜林仪式的空间场域与文化传承意义研究·[袁宣民]美味佳肴撩人醉——《饮食文化》介绍
·[郭中丽]傣族孩童教养互动机制研究——以云南沐村傣族为个案·傣族:在东南亚国家及其相互交往中举足轻重
·[孙九霞]旅游对目的地社区族群认同的影响·[温小兴]傣族村寨的风水实践与文化整合
·[金红]傣族乐器“光邦”的活态传承及其文化解释·[艾菊红]傣族水井及其文化意蕴浅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