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冯百跃]傣族的“泼水节”与象脚鼓舞
  作者:冯百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15 | 点击数:16611
 
 
三、象脚鼓的起源传说
 
象脚鼓,因鼓身形似象脚而得名,傣语称“光亚”或“光吞”,意为长尾巴鼓或短鼓,象脚鼓是傣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思芽和临沧等地。明朝人钱古训写的《百夷传》一书中说:傣族“以羊皮为三、五长鼓,以手拍之”。这里所说的“三、五长鼓”正是指的象脚鼓,其长度有三尺至五尺的意思,可见在明代以前,傣族就已经有了象脚鼓。
象脚鼓呈敦圆筒状,上是鼓首(鼓膛),形如菠萝;中为鼓腰,圆筒,较细;下是鼓尾,似喇叭喷口,外径与鼓面相当或稍小一些。鼓身用攀枝花树或芒果树圆木镂空制成,具有震动均匀,共鸣悦耳,轻巧和不易开裂变形的优点。鼓面蒙麂皮或黄牛皮、羊皮、虎皮、用麂皮条或牛筋条绷拉,可随时根据气候干湿度调整面皮,或松或紧,使音响适中,从鼓腰以下,镌刻似棕榈树干的圈状槽纹,层层下叠,亦可雕画南瓜藤、蚯蚓花、蕨菜花、荷花等图案。尾部不蒙皮,在喇叭口内画千瓣莲花花瓣,状如金莲盛开。一般用土漆刷成黑底或红底,以金、黄、白、蓝等色涂花。用红布带系首尾两端,挎于左肩,及胯部;挎带上有“鼓衣”装饰,“鼓衣”一般用彩色丝带、毛线绳或实心圆形布条编成菱形网状,嵌挂上小圆镜及亮珠,下垂各色缨穗绒球,恰好罩住挎鼓的肩头和臂膀,鼓尾处缚二束孔雀尾翎(或雉鸡尾毛)。敲击时飘袅飞舞,绚丽瞩目。
象脚鼓分长鼓、中鼓和短鼓。大象脚鼓,又叫长鼓,是象脚鼓中最为长大者,一般长130-160厘米。常与锣、镲合奏,不单独演奏。中象脚鼓,又名短鼓。各地规格不一,常见者长60-70米。可边击边舞,变称“象却鼓舞”,有单人舞、双人舞等,傣族村寨有比赛此鼓的习俗,小象脚鼓,呈矮脚杯状,仅长30-40厘米。
关于象脚鼓的起源有很多种传说,其中能被傣族民间广泛流传的有:
 
传说一,在很久以前,离边界不远的一个寨子里,住着两夫妇。丈夫岩相,是一个本分的庄稼人。妻子叶罕,不但家务熟练,待人和气,而且还从她父亲那里学会了一套高超武艺。有一年,敌人常到边界烧杀掠抢,岩相从妻子那里学了三十天的武艺,披挂上阵,英勇杀敌,保卫了边界的安宁,后来因寡不敌众,战死在疆场。叶罕强忍悲痛,抽泣着把自己的丈夫安葬在一棵埋冬罕树下。叶罕悲伤极了,每过三天。她要到岩相的坟前去祭奠一回。有一次,她去上坟时,刚祭完毕,坐在树下痴想,忽然听到一阵低沉雄壮的歌声,用心一听,原来是身边那棵埋冬罕树里发出来的:
  最好的埋比欧竹哟要做箭,
  最好的钢铁哟要打刀,
  最好的快马哟要上阵,
  最好的男子哟要把家乡保! 
叶罕听来听去。那悲壮激昂的歌声,竟像是岩相唱的!歌声一遍又一遍地唱着,叶罕简直听得入了迷。歌声中,她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丈夫,十分熟练地挥舞着祖传宝刀,高喊着向敌人冲杀过去。这以后,叶罕每次来上坟,都能听到那熟悉的歌声。直到听过多少遍后,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后来,叶罕想:既然这树会唱歌,这歌声我又永远听不够,不如把它砍了抬回去,天天听到自己亲人的歌声。于是她就把那棵埋冬罕树砍了下来,那棵树的根脚有一段是空的,叶罕就把那段空心埋冬罕树截下来抬回了家。从此,她就能天天听到丈夫岩相的歌声,为了不让灰尘掉进埋冬罕树里边,她就用一块结实的山羊皮把树的上端包起来,用索子扎得紧紧的。从那时候起,傣家人就学会了做象脚鼓。而且,都像叶罕做得第一个那样,一定要用埋冬罕树做。一定要用岩羊皮绷。而且敲象脚鼓时一定要用糯米粑粑粘住鼓面。一切做好了,嘿!你就听吧:“嘣叭叭嘣,嘣叭叭嘣,嘣叭叭,嘣叭叭,嘣叭叭嘣。”据说,敲象脚鼓时,如果你的头向左边靠一点,还能听到岩相那雄壮有力的歌声呢!
 
传说二,听老人们讲,有一对青年夫妇为躲避头人索要欠债逃进深山老林。一天,他俩走得精疲力竭,就在一个深水潭中,发出清脆悦耳的“嘣~嘣”响声。由于水潭四周是茂密的原始森林,芒果落进水潭的响声,向四周发出了动人的回声,这声音驱散了他俩的忧愁,给他们带来了欢乐。
为了摹仿这响声,他们吹下芒果树,依照大象脚的形状,把圆木挖空蒙上牛皮,制作成鼓,鼓声犹如芒果落进水潭中的响声。从此,他们俩居住在深山里,以击鼓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有一次,正逢林外附近傣族人庆祝“泼水节”,他俩就背着鼓去跳象脚鼓舞,其鼓声和优美的舞蹈受到“泼水节”中人们的热烈欢迎。不久,象脚鼓与其舞蹈就在傣族地区流传开了。
 
传说三,相传在远古时候的孟遮地区是一个碧波荡漾的美丽湖泊。可湖畔却盘踞着蟒魔和龟魔,它们四处造孽吞食人畜。后来一位傣族武士带着一群猎人来到湖边,消灭了吞噬人畜的蟒兽,用其皮蒙在空心树和竹筒上敲击取乐,于是便形成了鼓。几年后,有两位驯象人把鼓改制成为象脚的形状,从此以后傣族民间便有了象脚鼓。
 
无论那种传说,都表明,从很古老的时候起,象脚鼓和象脚鼓舞,就是傣族人民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并经过不断加工、提高,使象脚鼓成为傣族民间舞蹈必不可少伴奏乐器,象脚鼓舞也成为一种节庆日比较完美的、独具傣族民间特色的一种文艺表演形式。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柳叶]悲情拉花
下一条: ·[关纪新]满族对北京的文化奉献
   相关链接
·[邱旻颐]社会变迁中的傣族文化·[刘兰兰]傣族创世神话:两种宇宙观的融汇
·[刘朦 马兿嘉]从生到死:布朗族、傣族人生仪式的空间转换与象征秩序研究·[霍志刚]建构与融合:遗产旅游语境下泼水节神话资源转化的路径研究
·[何庆华]傣族祭寨神仪式空间的排他性 ·[霍志刚]傣族神话研究回顾与“朝向当下”的傣族神话研究
·[霍志刚]遗产旅游与傣族神话资源转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李斯颖]德宏傣族族源神话的多元叙事与文化记忆
·[侯兴华]文化冲突视阈下云南部分傣族改信基督教与边境社会稳定·[金红]论傣族乐器“光邦”的象征功能
·[屈永仙]傣族口头传统文类及其传承者·[岩温宰香]傣族献祭竜林仪式的空间场域与文化传承意义研究
·[袁宣民]美味佳肴撩人醉——《饮食文化》介绍·[郭中丽]傣族孩童教养互动机制研究——以云南沐村傣族为个案
·傣族:在东南亚国家及其相互交往中举足轻重·[孙九霞]旅游对目的地社区族群认同的影响
·[温小兴]傣族村寨的风水实践与文化整合·[金红]傣族乐器“光邦”的活态传承及其文化解释
·[艾菊红]傣族水井及其文化意蕴浅探·[郑筱筠]傣族《兰嘎西贺》故事不同版本原因初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