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黎族老古舞:“告祖先”佑平安
  作者:记者 于伟慧   摄影/图:于伟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14 | 点击数:12500
 

  角色众多

  阵势大,只是老古舞的一个特点,角色众多,才是老古舞的一种有别于其他黎族舞蹈的重要特征。

  上午大概9点,锣鼓唢呐纷纷奏响,在偌大的场地上,声音清亮悠长,如从天降,回荡在山谷之间。

  乐队中的乐器种类繁多,有唎咧、毕达、唢呐、黎鼓、大锣、小镲等,这些黎族传统乐器,均由村人演奏。乐队里一位老人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原来在村里,几乎每个青年男子都会三两样乐器,拿到手来都能奏出悠扬的曲子。而现在,村里掌握传统乐器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更多的人都去听流行乐了。

角色众多、场面宏大是老古舞的特点

  乐声响起,村民们纷纷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出场,好像在演一部大片,角色各异。

  据省非物质遗产保护专家王海昌介绍,老古舞参加的人数众多,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解放前在跳老古舞时几乎全村人人参与,它是一种集祭祀、舞蹈、庆典、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但其中最有价值的,还在于舞蹈中包含的众多的角色和动作。

  王海昌介绍,在舞蹈中,主要角色有12人以上,分工不同,在黎语中有着特定的称谓:头戴方角彩帽,身穿红色长袍,用红布条束腰,左手端1只杯,右手拿1支筷子,在舞中代表男性。他是整个舞蹈队伍中的领舞,黎语称为“苟它”,他位于队伍最前面。“西它”是舞队的压阵人,位于舞队的尾端。舞中代表女姓的舞者,服饰同“苟它”,右手拿一根30厘米的木棍,棍的尾端缚着一束白麻线的拂尘,象征鹿的尾巴。“苟它”领舞,“西它”压舞,一前一后,一男一女,在整个舞蹈中遥相呼应。

  “帕曼委嘎”,指男性舞者。在此角色中,又分出四个小角色,其中一人扮鹿,两人扮猎人,一人拿猎枪,一人拿长柄大刀;另外两人举鲤鱼灯、两人举灯笼,其他人手持祖宗灵牌。都穿着黎族传统男性服饰。

  王海昌说,这些角色,都来源于生活,在众多的黎族舞蹈中,许多舞蹈都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而老古舞也不例外,它包含的角色更丰富,与生活联系更为紧密。

  除了这些角色,还有一个“拜扣委嘎”,男扮女装,穿紧身花筒裙,手持烟筒。“倒叮啰”,即装疯卖傻者,由两人装扮,戴面具,1人代表男性,1人代表女性。

  “批鲁”,扮女性丑角。腰挎一具漏底的竹篓,到处乱捡东西往篓内放,但是放什么掉什么,惹人发笑。

  在众多的角色中,扮男性丑角的“爬秃”颇有特点。头戴草笠,手持短棍,将一束稻草编织成男性生殖器形状绑在腰间,专寻女性做繁衍后代动作。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宋兆麟说,“爬秃”这个角色,在我国众多少数民族的舞蹈中,并不多见,但是在黎区的舞蹈中存在,说明在黎族社会中人们对繁衍后代的渴望和尊重。

  除了这些角色之外,还有乐队和自由参与的村民,人数多少不限。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海南日报 2010年12月13日 15:5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彼岸羌影》再现百年前后的北川羌史
下一条: ·深山瑶寨的“成人礼”
   相关链接
·[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于佳卉]有神若飞来
·[闫睿欣]“赛博”求签:新型民间信仰实践互动模式研究·[徐凌]农耕驱蝗:后稷与刘猛将形象的相关性
·[王媖娴 常秩豪]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的纠纷调解·[王小蕾]海疆与内地的融合:明清以来岭南民间信仰在南海诸岛的传播
·[王嘉炜 宋昕曌]从地方豪杰到忠义神灵:《金沙魏公将军壮烈志》的神性塑造·[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乔英斐]“希望”作为学术概念的可能性·[宁祥文]民间信仰与高台教化:从风俗观念到戏剧实践的探索
·[倪晨嘉]澳门哪吒信俗的景观叙事与景观生产·[孟令玉]乡土变迁下的家族发展
·[马骁]从乡村到城镇:民间信仰的时空转变·[刘婷 刘会惠]城市化转型中民间信仰的动态构建
·[林旻雯]民间信仰与非遗保护实践·[黎俊溢]澳门半岛石敢当调查研究
·[姬厚祥]宗门立会:宗族分门竞争中的民间信仰生产·[洪陈方洁]头家理事会与宗族社会治理机制的当代自洽
·[葛金华]太湖流域“白鱼传说”的叙事逻辑·[丁影影]传说动力学对民间传说叙事建构的作用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