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众多
阵势大,只是老古舞的一个特点,角色众多,才是老古舞的一种有别于其他黎族舞蹈的重要特征。
上午大概9点,锣鼓唢呐纷纷奏响,在偌大的场地上,声音清亮悠长,如从天降,回荡在山谷之间。
乐队中的乐器种类繁多,有唎咧、毕达、唢呐、黎鼓、大锣、小镲等,这些黎族传统乐器,均由村人演奏。乐队里一位老人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原来在村里,几乎每个青年男子都会三两样乐器,拿到手来都能奏出悠扬的曲子。而现在,村里掌握传统乐器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更多的人都去听流行乐了。
角色众多、场面宏大是老古舞的特点
乐声响起,村民们纷纷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出场,好像在演一部大片,角色各异。
据省非物质遗产保护专家王海昌介绍,老古舞参加的人数众多,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解放前在跳老古舞时几乎全村人人参与,它是一种集祭祀、舞蹈、庆典、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但其中最有价值的,还在于舞蹈中包含的众多的角色和动作。
王海昌介绍,在舞蹈中,主要角色有12人以上,分工不同,在黎语中有着特定的称谓:头戴方角彩帽,身穿红色长袍,用红布条束腰,左手端1只杯,右手拿1支筷子,在舞中代表男性。他是整个舞蹈队伍中的领舞,黎语称为“苟它”,他位于队伍最前面。“西它”是舞队的压阵人,位于舞队的尾端。舞中代表女姓的舞者,服饰同“苟它”,右手拿一根30厘米的木棍,棍的尾端缚着一束白麻线的拂尘,象征鹿的尾巴。“苟它”领舞,“西它”压舞,一前一后,一男一女,在整个舞蹈中遥相呼应。
“帕曼委嘎”,指男性舞者。在此角色中,又分出四个小角色,其中一人扮鹿,两人扮猎人,一人拿猎枪,一人拿长柄大刀;另外两人举鲤鱼灯、两人举灯笼,其他人手持祖宗灵牌。都穿着黎族传统男性服饰。
王海昌说,这些角色,都来源于生活,在众多的黎族舞蹈中,许多舞蹈都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而老古舞也不例外,它包含的角色更丰富,与生活联系更为紧密。
除了这些角色,还有一个“拜扣委嘎”,男扮女装,穿紧身花筒裙,手持烟筒。“倒叮啰”,即装疯卖傻者,由两人装扮,戴面具,1人代表男性,1人代表女性。
“批鲁”,扮女性丑角。腰挎一具漏底的竹篓,到处乱捡东西往篓内放,但是放什么掉什么,惹人发笑。
在众多的角色中,扮男性丑角的“爬秃”颇有特点。头戴草笠,手持短棍,将一束稻草编织成男性生殖器形状绑在腰间,专寻女性做繁衍后代动作。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宋兆麟说,“爬秃”这个角色,在我国众多少数民族的舞蹈中,并不多见,但是在黎区的舞蹈中存在,说明在黎族社会中人们对繁衍后代的渴望和尊重。
除了这些角色之外,还有乐队和自由参与的村民,人数多少不限。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海南日报 2010年12月13日 15:58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