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古舞乐队
老古舞,黎语“闯坎”之意,古籍称“告祖先”。源于黎族原始社会的祖先崇拜。因为它古老,因而得名老古舞。解放前,老古舞在白沙的细水乡、元门乡、白沙镇、牙叉镇和相邻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黎族乡村,都可见到,而到现在,仅在细水乡有遗存。今年五月,老古舞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海南日报记者跟随“非遗”保护专家,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细水乡欣赏到了这项舞蹈。
文\图 海南日报 记者 于伟慧
海南民间绝艺
领舞者“苟它”
老古舞,是一项十分古老的舞蹈,场面甚为奇特,甚为宏大,甚为壮观,难怪我国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宋兆麟老先生看到该舞蹈时,也表示十分震惊。
祭祀祖先时跳老古舞。凡人患病做恶梦或有不吉利之事发生都要“告祖先”,求祖先保佑平安除灾解难。如果没有发生特别事故也要每三年全村举行一次“告祖先”,跳老古舞活动祭祀先辈。如果当初不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这个古老的舞蹈可能无法重见天日,当有一天,老艺人一位位地离开人世,它将被永远尘封在海南的黎村里。
场面宏大
其实关于老古舞的记载,早在宋《诸蕃志》中就有记载:黎族“俗尚鬼,不事医药,病则宰牲畜动鼓乐以祀,谓之作福”。
清朝张庆长《黎岐记间》记:“遇有病辄宰牛告祖先,或于野或于屋,随所便也”。
细水乡老艺人王国球说:“古就是很久的意思,老古舞传承到他,大约已有二十代。”据一些史料记载,早期跳老古舞由村老(村中长辈)主持,明代改由“道公”主持。现由熟悉“老古舞”的老艺人(领舞者)主持。
细水乡,离白沙县城并不遥远,从县城开车过去不到半个小时,在细水乡的一些村寨,都遗存着老古舞。坐在车里,窗外掠过山川田野,车子最后停在一个水库大坝上,在水库旁的一块空地上,村民已经在这里聚集。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称他们为舞者更恰当。
在水库边上一块约有一千多平方米的荒草地上,便是跳老古舞的舞台,上面插着上千条竹子,乍看杂乱无章,但仔细观察却能发现每根竹子间都以草绳相连,一根根细竹间,留出了一条条小径。
竹子都是一人多高,似“八卦阵”,就在每根竹子上还插着香,在竹阵旁边,场地三处分别倒放着数个舂臼,舂臼上放着装米的瓷碗、鸡蛋,并插香,放置祭祀用的灵牌。
竹阵正前方,有一个两米多高的竹台,上插小红旗,这是祭祀的灵台。
村中长者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这个舞台,是全村20多人搭建了三天才准备好的。以前村里跳老古舞时场面更加壮观,光摆竹阵用的竹子就有上万条。
舞还未跳,单这个阵势,就足以说明这个舞蹈不一般。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海南日报 2010年12月13日 15:58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