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巴莫曲布嫫]神图咒符与仪式象征
——大凉山彝族毕摩宗教绘画中的神话原型
  作者:巴莫曲布嫫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12 | 点击数:4082
 


  【内容摘要】宗教造型是彝族原生宗教祭司──毕摩的重要巫祭手段之一。毕摩司职过程中,十分注重绘画、草扎、泥塑、雕刻、剪纸等方面知识的运用。毕摩的彝文经书或首尾配以神鬼绘画和神枝图谱;或图文并茂,以画释文,以文解图;鬼板、草编和泥塑一般用来制作鬼像,在送鬼、咒人及咒鬼仪式上使用。剪纸亦是毕摩的基本技能之一,剪纸图案多为各种祭品,有日月星辰、动物植物、日常生产生活用品、家畜家禽等,用以祭祖送灵和驱鬼送鬼。此外,毕摩制作法器和祖先等偶像还需要木刻、木雕艺术。在上述的宗教造型手段中,神图与鬼板可谓是大小凉山彝族毕摩在宗教咒仪上通用的两种典型而独特的巫祭手段,它们既是仪式的阐释与说明,也是神话与宗教典故的形象再现与动态传播。

       关键词: 神图;咒符;仪式;象征;凉山;彝族;毕摩;宗教绘画;神话原型

(本文刊于《民族艺术》1998年第1期)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陈泳超]大槐树:凝聚力的民间符号
下一条: ·[巴莫曲布嫫]巫术咒仪与鬼板符画
   相关链接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陈泳超教授讲授“仪式文艺的叙事策略”·[龙晓添]民间礼书:仪式叙事与礼俗实践
·[陈泳超]论仪式文艺的功能导向·[晏周琴]青海热贡六月会中的“开红山”仪式调查研究
·[施尧]冲绳神歌的再语境化实践:以首里库尔纳保存会为例·[宁祥文]从盲人到司仪:成人礼主持者身份的历史变迁
·[黄亚欣]宣卷艺人班社在仪式活动中的功能阐释·[耿羽]侨乡仪式性人情异化的移风易俗治理研究
·[朱佳艺]地方性知识的转换:降水母传说流变考·[钟小鑫 蔡芳乐]“法”外之地
·[张隽波]百年革命节日的仪式礼仪变化初探·[张洁]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的再造
·[张纯]皖北民俗中“剪压(鸭)尾”成人仪式的文化内涵·[扎西卓玛]中国传统村落中的非遗探究
·[袁帅]丧葬仪式专家话语权表现形式及特性·[田丽]观音灵验故事建构下的信俗空间及仪式实践
·[孙愈]村落丧葬仪式的消费异化与优化治理·[平锋 谭文]民间戏剧的仪式化内蕴及其悖论
·[宁祥文]2018年宁炳迪、宁炳集开锁仪式调查报告·[苗欣悦]“送路”:复合的过渡仪式和情感表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