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刘丽川]论客家民间多神信仰及其文化源头
  作者:刘丽川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02 | 点击数:25143
 
(3)文武二帝。客家人特别重视读书,一些贫困之家,为了能供出一个读书人,砸锅卖铁也心甘情愿。读书即为做官,客家男子视此为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必由之路。所以,在客家居住地区,一般都建有文祠,供奉文(孔丘)、武(关羽)二帝。当然,也有合称文武庙的,例如福建连城的培田村。
孔夫子是儒家之祖,“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以传先王之道”。客民奉之为保佑登科中第的最高神明,因而供为文帝。
关羽,这位三国时代蜀国的著名武将,为什么也被请进“文祠”呢?这大概是因为科举制度把他们连到一起了。科举分文武两科。考武科的也得读书。只习武而不读书,便只是一介武夫。关羽是文武结合的典范。随着“三国演义”俗文学在民间的普遍流传,他生前的勇武精神、高风亮节,便被民间编织成完善的神灵并大加崇信。客家社会心理是读书做官,文官是官,武官也是官。文官治国,武官卫国,文武之官护佑着国泰民安。
当然,供奉关帝的,不单只读书人,客民的家庭、店铺甚至村落,也有不少人为关帝设置神坛。
第二,祖先崇拜。
所谓“祖先”,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狭义的祖先,即与本宗族有血缘关系的直接祖先;其二,是广义的祖先,即历史上出现过的有作为、有贡献的客民,被后人作为神明崇拜。
(1)列祖列宗。客民是个极看重宗族的民系,他们对自己的列祖列宗,一生都怀有崇拜敬畏之情。所以,客民每个宗族都建有祠堂,供奉祖宗神位,按时敬献香火。而且,客民在自己的住所——围屋或土楼的堂屋里,也设有祖宗牌位。
客家人的堂号、堂联,可谓客家的“微型族谱”。堂号,一般是表明家族发祥地或望出地;堂联,则多叙述祖先功德、官爵地位及兴盛时代等。每到除夕,客民将书有堂号的大红灯笼悬于门前,将堂联贴于大门框上,隆重其事,年复一年,代代相传,让子孙后代不忘宗典。这是祖先崇拜的一种形式。
(2)祖先神化。客地还常常把祖先神明化,有的专门立庙,有的则作为其他主神的陪神加以祭祀。
台湾屏东竹田乡、新竹新埔镇、桃园中坜市、苗栗县苗栗镇等地的客民,在住地筑有供奉义民爷的庙宇,大多号称“褒忠祠”或“义民庙”。这里所说的“义民”,一般指的是乾隆五十一年林文爽之乱及同治元年戴潮春之乱中阵亡的客家军民。
香港新界客民村落有不少以“英雄祠”、“英勇祠”、“义祠”等命名的寺庙,这大多是为了祭祀那些在移民、开拓、械斗的过程中,为了客家利益而死难的英灵。新界米埔陇村的“仙师庙”,原神位上供奉着“三十六仙师”。所谓“三十六”,只是象征性的,以示众多未留下姓名的英灵。人们将英灵神化为“仙师”,并为“仙师”配上陪神,“仙师庙”就俨然成为像模像样的神庙了。广东丰顺县的横江有个“法青公庙”。法 青公,即张法星。据《揭阳县志·杂记》载:“宋张法星,霖田人,巫师也。”霖田,今日之丰顺。相传他有道术,常为祀禳。后因与三山国王(下文将谈及)斗法,以死相争,不分胜负。最后双方议和,在横江为其立庙,并在三山祖庙中三山神让居座左,由乡人合祀。法青公虽为道人,但他也被乡里人神化当作祖先来崇拜了。
客民的祖先崇拜,往往又与民间的地方神、乡土神交织在一起。祖先的神灵,也保佑这一方诚奉的子子孙孙。这些内容下文还会涉及。
第三,民间信仰。
客家人的民间信仰,充分表现出多神崇拜和偶像崇拜的色彩。这些地方神与乡土神的威力,除妈祖的信仰覆盖面较广外,大多数的神灵威慑范围都有限,小的只是某个村庄,大的方圆也不过数十里。
(1)妈祖信仰。这一信仰遍布我国沿海各省和台湾岛内,以及东南亚、日本、美国、法国等地。可以说,大凡有华人的商埠、港口,就有妈祖信仰。妈祖,又称“天后”,是掌管海上航行的女神,其始庙建在福建湄洲屿。她给闽、粤、浙的渔民、移民以安全感和进取心,民间奉之为救苦救难的海神。这一信仰又伴随着航海者、渔民、移民的足迹传播到海外。
在闽西客家住地,天后庙几乎各村都有。在广东,客家腹地兴(宁)梅(县)一带,天后庙不多见,而在沿海的客住地却有数不清的大小天后庙,深圳、香港一带就是如此。台湾岛内的客家人更不必说,仅从一个岛内就有500多座天后庙即可见一斑。
平日,天后庙里就香火不断,逢诞辰日(农历三月二十三),其庆诞活动更是大张其鼓。香港元朗大树下天后庙以客民为主体举行的如抢花炮、巡行、祭祀演剧等祭祀活动,近30年规模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已成为闻名香港的“元朗会景”,具有了都市的华美气派。对妈祖的信仰,现已形成国际性的妈祖文化,成为连接世界华人的文化纽带。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晓根]拉祜族传统居室文化特点及其演变
下一条: ·[苏翠薇]拉祜族的伦理道德和审美意识初探
   相关链接
·[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于佳卉]有神若飞来
·[闫睿欣]“赛博”求签:新型民间信仰实践互动模式研究·[徐凌]农耕驱蝗:后稷与刘猛将形象的相关性
·[王媖娴 常秩豪]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的纠纷调解·[王小蕾]海疆与内地的融合:明清以来岭南民间信仰在南海诸岛的传播
·[王嘉炜 宋昕曌]从地方豪杰到忠义神灵:《金沙魏公将军壮烈志》的神性塑造·[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乔英斐]“希望”作为学术概念的可能性·[宁祥文]民间信仰与高台教化:从风俗观念到戏剧实践的探索
·[倪晨嘉]澳门哪吒信俗的景观叙事与景观生产·[马骁]从乡村到城镇:民间信仰的时空转变
·[刘婷 刘会惠]城市化转型中民间信仰的动态构建·[林旻雯]民间信仰与非遗保护实践
·[黎俊溢]澳门半岛石敢当调查研究·[姬厚祥]宗门立会:宗族分门竞争中的民间信仰生产
·[洪陈方洁]头家理事会与宗族社会治理机制的当代自洽·[葛金华]太湖流域“白鱼传说”的叙事逻辑
·[丁影影]传说动力学对民间传说叙事建构的作用研究·[程浩芯]民间信仰研究的文本进路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