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王建民]艺术人类学理论范式的转换
  作者:王建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0-26 | 点击数:16612
 

  当代艺术人类学应当在一个更为宏观的境界对艺术加以研究。从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的田野工作中挖掘和积蓄丰富的、足够的材料是艺术人类学在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我认为, 拓展田野的范围、多做田野调查、做好田野调查是艺术人类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的当务之急, 而能否得到丰富、深入的材料则是艺术人类学在中国发展程度如何的重要标准。

  当然, 在艺术人类学研究中, 还应该注意理论与应用结合的问题。艺术人类学应当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在理论范式的指导下, 艺术人类学对正确认识、评价、保护地区性文化资源有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 艺术人类学的一个热点就是对地方或者族群中的艺术家或艺术家群体——当然指的是民间艺术家——进行详尽的个案研究。在对乡民艺术的考察中,重点调查乡民艺术传承人的组织形式与宗族、家族等社会组织形式之间的关系, 对其在具体的艺术活动中的行为方式, 特别是传承与习得方式、具体的表演活动、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场景中的角色及其不同的应对方式等加以深入的探讨, 也要关注艺术活动中的表演者、接受者、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这种扎实研究的基础上, 艺术人类学可以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起到很大的作用。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民族民间艺术被开发和利用, 但艺术的主体也就是他们的创造者被抛弃或旁置。开发的观念和措施不当, 往往会导致民族民间艺术庸俗化, 不仅丧失了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甚至可能会误导观众对文化的理解和评价。这一弊端在当代旅游开发中是十分明显的。通过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有可能避免将民族民间艺术加以庸俗化的改造, 避免艺术沦落为肤浅的商业化歌舞表演,以求更好地发掘出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内在价值和精神诉求, 可以帮助本地人借助自己的艺术资源来表述文化的意义体系和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

  ① Thomas Kuhn,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econd Edi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0.

  ② Alfred C. Haddon, Evolution in Art, p. 9, London: theWalter Press, 1895.

  ③ 参 见 Drid Williams ed. Anthropology and Human Move-ment the Study of Dance, Lanham & London: the Scare-crow Press, 1997.

  ④ 弗朗兹?博厄斯:《原始艺术》, 金辉译, 第 238- 239 页,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

  ⑤ 参见 Alfred Kroeber, Configurations of Cultural Growth,Berkeley and L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44.

  ⑥ Robert Layton,“Anthropology and Art”in Turner Jane ed.The Dictionary of Art,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1996.

  ⑦ George Mills,“Art: 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Anthro-pology”, in Charlotte M. Otten ed. Anthropology and Art,p. 66, New York: the Natural History Press, 1971.

  ⑧ Raymond Firth, “Art and Anthropology”in J. Coote andA. Shelton eds., Anthropology, Art and Aesthetics, p. 17,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⑨ 参见若斯?吉莱姆?梅吉奥:《列维?斯特劳斯的美学观》,怀宇译,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3。

  ⑩ 参见格尔茨:《文化的解释》, 纳日碧力戈等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11 参见George E. Marcusand Fred R. Myers,“The Traffic inCulture: An Introduction”, in George E. Marcus and FredR. Myers eds, The Traffic in Culture: Refiguring Art andAnthropology, CA,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of California Press, 1995.

  12参见Raymond Firth, “Art and Anthropology”in J. Cooteand A. Shelton eds., Anthropology, Art and Aesthetics,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人类学理论范式的归纳参见阿兰?巴纳德:《人类学历史与理论》, 王建民等译, 第 7- 11 页, 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5。

  13弗朗兹·博厄斯:《原始艺术》, 金辉译, 第 2-3 页,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

  14 George E. Marcus and Fred R. Myers eds, The Traffic inCulture: Refiguring Art and Anthropology, CA, Berkeley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5.120

  15 Alfred Gell,“the Technologyof Enchantment and the En-chantment of Technology”in Anthropology, Art and Aes-thetics, J. Coote and A. Shelton eds., New York: 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92.453

  16 Alan D. Merriam, “The Arts and Anthropology”, inCharlotte M. Otten ed. Anthropology and Art, New York:The Natural History Press, 1971, pp. 93 ̄105.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人类学网
【本文责编:杨秀】

上一条: ·[巴兆祥] 论明代方志的数量与修志制度
下一条: ·[费孝通]“三级两跳”中的文化思考
   相关链接
·[王小明]视觉人类学视野下的西王母图像审美探究·[姜容]绣映湘魂:艺术人类学视角下湖南湘绣的保护与传承
·[郭倩倩]民俗学的理论范式转型·[李牧]“人类学转向”下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
·礼俗传统与中国艺术研究·[何泠静]艺术人类学视域下明尼苏达州苗族艺术形式的变迁
·方李莉 主编:《写艺术:艺术民族志的研究与书写》·[方李莉]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之路
·[巫达]舞蹈、象征与族群身份表述·[罗伯特·莱顿]西方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四个理论背景
·刘锡诚研究员访谈录·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现实面向
·“非遗”保护与艺术人类学的作为·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学科简介
·[周星]艺术人类学及其在中国的可能性·[方李莉]艺术田野工作方法中的文化思考
·[方李莉]走向田野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