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林河]对中国西王母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
  作者:林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0-08 | 点击数:19862
 

  与《山海经》同时或略晚的古书中,有西王母神话的记载也不少,但多属于次生性的信息资料,在研究时有一个真伪难辨、去伪存真的问题,要特别注意。

  《论衡·恢国篇》云:“孝平元始四年,金城塞外羌献其鱼盐之地,愿内属,汉遂得西王母石室,因为西海郡。”

  这条信息,似说明汉代以前,中国的西部的确存在有一个“西王母国”。

  老子云:“万民皆付西王母。唯王、圣人、真人、仙人、道人之命,上属九天君也(见《博物志·杂说上》)。

  这完全是方士们的造神言论,没有学术价值。

  《易林·讼之泰》云:“弱水之西,有西王母,生不知老,与天相保。”

  这同样是后世的神仙家言。

  《易林·小畜之大有》云:“金牙铁齿,西王母子”。这是从《山海经》中学来的语言。

  汉,司马相如《大人赋》云:“低回阴山翔以纡回兮,吾乃今日睹西王母,皓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鸟为之使。必长生如此而不死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

  这是司马相如反对神仙家言的心声流露。

  孙星衍辑《括地志》卷八云:“昆仑弱水,非乘龙不至,有三足神鸟为王母取食也。弱水有二源,俱出女国北阿辱达山,南流汇于国北,又南历国北东去一里,深丈许,阔六十步,非乘舟不可济,流入海。阿辱达山一名昆仑山,其山为天柱,在雍州西南一万五千三百七十里。”

  在《山海经》里,并不见有西王母乘龙的资料,这乘龙之说,可能是龙文化渗入到西王母神话中来了。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正义引《括地志》云:“昆仑在肃州酒泉南八十里。《十六国春秋》:昭成帝建国十年,凉张掖酒泉太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谓此山。有石室、王母堂、珠玑镂饰,焕若神宫。又丹西河名云弱水,《禹贡》:昆仑在临羌之西,即此明矣。”

  文中的“焕若神宫”是形容词,是后人的想象,我们不能把它作为“神话”的证据的。

  《汉唐地理书钞》辑《周地图记》云:“西王母祠,王母乘五色云降于汉武,其后帝巡郡国,望彩云以祠之。而云五色,屡见于此。”

  这是后世“造神运动”的产物。不能以此为据的。

  《轩辕黄帝传》云:“时有神西王母,太阴之精,天帝之女”。

  这也是后人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创造出来的解释性神话,难以为据。

  从《山海经》到后世的神仙家言,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原始神话是怎样向“神仙家言”演化的轨迹。我们在研究中,我们决不能把神仙家伪造的东西也当作神话,同时还要注意这些信息的系统性,注意这些信息能不能在文化坐标图上标出它的纵坐标和横坐标来。那些无法在坐标图的纵横两坐标上标出位置的信息,我们就要注意它的可靠性,以免混入了不可靠的信息。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佛教在线 2008年10月24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罗阳]西双版纳傣族传统道德的维持机制
下一条: ·[江林昌]诗的源起及其早期发展变化
   相关链接
·[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施爱东]龙王传说的演变
·[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祝秀丽]浅析当代秦始皇赶山填海传说·[朱佳艺]地方传说的“合并—分流”模式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
·[张佳伟]众声喧哗:多视域的曹操传说与形象建构·[袁歆 刘忠帆]梁祝传说书院文化景观叙事历史演化研究
·[俞杰]滇池神马传说:文化交流与祥瑞宣传·[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
·[杨延平]汉代西王母神画嘉禾图像再探·[严曼华]地方传说的层级系统与差序实践
·[夏中华]田横狐仙的“海神化”研究·[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
·[任正]传说的地域性表达与共同体意识建构·[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