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林河]对中国西王母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
  作者:林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0-08 | 点击数:20678
 

  8、《穆天子传》最后的几句诗,“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天子大命,而不可称顾,世民之恩,流涕口陨。吹笙鼓簧,中心翔翔。世民之子,唯天之望”的“嘉命不迁”与屈原《桔颂》中的“受命不迁”,都是“矢志不移”的意思。我们如果把这段歌词翻译成白话诗,大意是:“我们尊贵的天子,是天帝的子孙,天帝把他降临我们这个地方,就要受嘉命而不迁,要以国事为重,不宜四处游乐,因为万民对天子的恩泽、都感激涕零,万民都为之吹笙鼓簧,欢欣鼓舞,万民的希望都寄托在天子的身上啊”。故事的内涵,很像是对周穆王的歌功颂德,也像是对天子冶游过多,荒废朝政的规劝。

  9、中国上古史的各个时期都有西王母的故事。如黄帝与西王母会于王屋(见《抱朴子》);黄帝登昆仑,立台于沃人国北西王母之山(见《轩辕黄帝传》);帝尧西见西王母(见《贾谊新书》),稷为尧使,西见王母(见《焦氏易林》);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见《淮南子》);舜九年,西王母来朝,献白环玉(见《竹书纪年》);禹、益见西王母(见《论衡别通篇》);禹学于西王母(见《荀子》);殷帝大戊使王孟采药于西王母(《御览》引《括地图》)等。似说明中国的西北部很可能有一个尚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游牧部落,他们世世代代与中国保存着良好的关系。今天,西北地区的泸沽湖畔,还存在有一个以“阿夏婚”为特征的母系氏族部落,不知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的关注?将今比古,也许中国的古帝都喜欢去拜访西王母这个奇特的女儿国,倒是历史的真实反映呢!

  因为怀疑汲冢书为伪书,过去老把《穆天子传》排在《山海经》的后面,有些学者便运用逻辑推理,推断出先有虎齿豹尾、形象丑陋的西王母,然后才演化出了美女型的西王母,现在看来,很可能推断错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故事,记述的是周穆王西巡时所遇到的是游牧民族中一位善歌的女酋长的过程,这位女酋长除了会唱歌以外,并无半点神迹仙气,因此,她是人而不是神。根据“异类不比”的研究法则,把它与神话混淆到一起去研究,是欠妥当的。中国西北地区游牧民族的西王母神话

  研究一切神话资料,分清它的原生性与次生性,分清它的地域性和时序性是完全必要的。若不如此区分,研究起来就会出现“凤凰当作山鸡卖”或“错把山鸡当凤凰”等混淆情况。还会出现“儿子变父亲、父亲变孙子”等时序颠倒的情况。

  较早的西王母神话,大多集中在《山海经》里。

  《大荒西经》云:“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皆有。又云:“西有王母之山……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穎、一名少穎、一名青鸟。”

  《西次三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又云:“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

  《海内北经》云:“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墟北。”

  根据《山海经》的信息资料分析,西王母传说大致有这么一些特点:

  1、《山海经》的资料出处较早,应属于原生性的信息资料。

  2、西王母长着老虎的牙齿,身后拖着一条豹子的尾巴。还善于长啸。她住的地方,水是弱水,山是火山,都是凡人难以居住的地方。她还有三只神鸟为她取食,她当然神而不是人,是名符其实的神话。

  3、《山海经》里的西王母,都出现在《大荒西经》、《西次三经》、《海内北经》等与西北有关的篇章中。关于西王母的居处有:居于函山(酉阳杂俎);伊水又东北径伏流岭东,岭上有昆仑祠,民犹祈焉(不经、伊水);陆浑县西南王母涧,涧北山上有王母祠(水经、伊水);七谷水出女儿山之南七溪山,上有西王母祠(水经、伊水)。《山海经》对西王母居住地的描述有:昆仑、流沙、西海、赤水、黑水、炎火之山……也很像中国西北地区的风貌。因此,它应该是中国大西北地区的神话。

  4、《山海经》对西王母形象的描述有:虎齿、豹尾、善啸……这应是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崇拜虎豹之类猛兽的反映。因此,它应是西北游牧民族中流行的神话。

  5、古代的民族多崇拜图腾神(“图腾”﹙TOTEM或Ototeman是美洲印第安语,印第安人往往把某种自然物或动植物视为“图腾”,有“亲属”或“标记”等等含义,这种现象,在原始民族中相当普遍,因此,文化人类学家便把“图腾”一词借用于与此类似的文化现象)。

  因此,虎齿豹尾的西王母形象,很有可能是中国西北游牧民族图腾神的形象。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佛教在线 2008年10月24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罗阳]西双版纳傣族传统道德的维持机制
下一条: ·[江林昌]诗的源起及其早期发展变化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朱林]民间传说的本土化与区域互动
·[邓清源]元基因与地域性·[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
·[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赵欣璇]以“写”代“说”:陆稼书传说的生成机制
·[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
·[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
·[于波]景观化与非遗化:伏羲传说的当代呈现·[杨云昊]白族乡戏吹吹腔的民间传说与神灵叙事
·[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徐洪绕]徐福传说的可能及价值
·[肖志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孟姜女传说的价值研究·[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
·[吴玟瑾]乾隆下江南口头传说中的唬弄特质·[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