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回归传统 很多80后只过中国节
“拥护传统,也是为了找个放松的理由”
有人在创造,也有人选择回归。张铭全和女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很难想象,这个整天和最潮的嘻哈曲风打交道的80后,竟然从来都不过“2·14情人节”:“除非我交了个老外女朋友,才会考虑。”张铭全揶揄道。
因为女友是跳民族舞的演员,张铭全潜移默化中也受到了影响:“她是那种很传统的女孩,而且对各种民俗节日都很有研究。”腊八节的时候,女友会给张铭全做地道的腊八粥;碰上端午节,她则会去河坊街买材料,自己缝制朱砂香袋。
今年的七夕节,张铭全和女友决定去嘉兴做一趟短途旅行,因为当地的古窦泾村,至今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七夕习俗——走香桥。“就是用高香搭成五六米长的桥,然后对着牛郎织女星祈福。”张铭全如数家珍,其实古时候的七夕节,远比现在的情人节、圣诞节要隆重得多,“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会出去赶庙会,标准意义上的万人空巷。”
如果说几年前对抗洋节日还是“以卵击石”,那最近一两年,传统民俗节日却大有向“主流”靠拢的趋势。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每年农历7月15的“鬼节”,已逐渐成为家庭团聚的流行节日,有点类似西方的万圣节。当天,全家人除了要吃蹄髈,还会简单祭奠逝去的亲人。
在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看来,整体物质水平的提高,是促使传统节日“回归”的重要因素:“而且现代人越来越会创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关注。”
马良则认为,许多年轻人其实并不清楚传统节日的含义,但他们也愿意做个“拥护者”:“就是给自己找个由头,找个放松的理由。”
商业因素是推动力 杭城“七夕商战”升级
有好几家自助餐厅推出888元“七夕大餐”
节日名头剧增、传统节日复燃……背后牵扯的巨大商业链,才是动力最强劲的“助推引擎”。
一位本地公关公司的经理告诉记者,早在5年前,杭州各家商场都还完全没有“七夕档”的概念,可从前年开始,“七夕商战”却突然急速升级。杭州大厦的企宣沈珏说,这几天,他们还没定出“七夕”的最终活动方案,商场的一些专柜就已经按耐不住开始打折:“按照以往的经验,化妆品、珠宝、香水、手表等,销售额都会在七夕有明显上涨,因为都比较适合拿来当送给另一半的礼物。”
至于即将到来的“8·8爸爸节”,沈珏说,商场男装部的一些专柜,已经眼疾手快,打出了“8.8折”的优惠,“对于品牌来说,节日越多,往往就意味着商机越大。”沈珏分析道。
本地的餐饮行业,同样把传统节日当成了重点突击的摇钱树。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今年饭店的“七夕价格战”,优惠幅度甚至超过了圣诞档。某咖啡店就在8月7日至8月17日专门推出了两款“七夕大餐”,提前预定,还能获赠冰激凌和巧克力火锅。当然,价格同样属于“不留情面”的级别。“今年七夕,杭州好几家自助餐厅甚至准备了888元的天价大餐,就不知道杭州人有没有这个‘消费情趣’了。”一位业内人士感叹道。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今日早报 2010-08-09 08: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