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王水]乡下女人过着怎样的日子
——《后村的女人们》调查员手记
  作者:王水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25 | 点击数:7796
 


  在社会调查中有一个难题,那就是调查对象提供虚假信息,掩饰自己的非主流行为或想法。我们对症下药,充分利用首属群体中人们彼此高度熟知的特点,把话语背后的事实找出来。

  三年前,我陪同李银河一行来到沉寂安宁的后村。这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村庄,由于认识了我,李老师决定把调查点选在这个村庄。尽管她到我们村之后和村民一样,吃大碗粥,喝井水,睡大炕。但村支书经过半天观察,认为这位北京来的“李老师”有来头,赶紧组织村里大小干部向她求助:“村里两千多亩地,以前为少交公粮一直报1400亩,现在取消农业税还发补贴,上级只按1400亩发,村里亏大了。你说俺们怎么办?”不过,支书很快就失望地发现,这位女教授并不关心“正事”,只喜欢找“老娘们儿”唠叨“没用的闲话”。

  一项关于农村家庭性别权力关系的社会学调查就这样在后村开始了。

  听后村女人讲故事

  农闲时,女人们喜欢坐成堆儿数落家长里短。对“男女不平等”格外有话说,何况还有个外人听得津津有味:

  俺一落生,俺爹就要把俺扔出去,说有一个小子了再养个丫头,吃十几年干饭,将来还是别人家的人。俺娘也不喜欢俺。小时候常挨打。一家人在一个炕上睡觉,家里被子少,俺哥哥尿了床,每回都是俺挨打,大人埋怨俺没有及时把他叫起来。

  有好吃的,先让哥哥吃。就一回有好的先让俺吃的!那年(1962)发大水,外地运来一些救济,俺家分到一块牛肉。那天黑下(晚上),大人煮好了,光让俺吃,不让哥哥吃,大人们也不吃!俺心里那个美!其实是家里人怕牛肉有毒有病的,怕吃死人!俺当时小,不知道这事,挺高兴地吃饱了,就躺到炕上睡觉了,他们都瞅着俺。到第二天早上俺还活着,他们才相信牛肉没有病、没有毒,才敢让俺哥哥吃!

  在社会调查中有一个难题,那就是调查对象提供虚假信息,掩饰自己的非主流行为或想法。我们对症下药,充分利用首属群体中人们彼此高度熟知的特点,把话语背后的事实找出来。比如,在后村,也偶有妻子打丈夫的现象。我们调查时,一村妇信誓旦旦地说:“俺家是男人当家,俺受气!”其他围观的村妇立即向我们揭发真相:“她瞎说!她是母老虎!有一回她拿着捅炉子的大铁棍子把男人追到大街上打!俺们都看见了!”

  在调查中,我们尝试以社会学的想象力理解农村的现实和农妇的生活。

  村庄正在悄然改变

  二十年前,村子四周环绕着芦苇池塘和片片树林,家家有浅井,拎根扁担随时汲水,大白天蛐蛐时常跳进屋里。那时村民下地干活,往往把大门钥匙挂在门上。村里的儿童和大黄狗在玉米苞上翻滚嬉戏,稍大的小孩子在静卧反刍的老牛身上爬上爬下,老人们不紧不忙地聊着七大姑八大姨的家常事,某个家庭的旧物仓中可能还存放着二十年前使用的纺线车、织布机。人们还能感受到村庄的原始、纯朴和自然。然而,此情此景和被变革的许多东西一样,正在不可避免地成为回忆。

  当前,中国农村正在发生着几千年没有经历过的深刻变革,后村也被裹挟其中。村里几乎所有的男劳力和部分女劳力都在外打工,各种沿袭数千年的观念受到全面冲击。在后村调查期间,2007年春节,村里发生一个大变化:村民之间拜年不再互相跪地磕头,而代以弯腰鞠躬。几乎没有人反对这一变化,年轻人早就急不可耐地希望变革。

  春天的风沙一年比一年大,但是村里还没有人注意到环境和污染问题,人们生活的最大主题是挣钱。打谷场上给牲畜准备的草料越来越少,因为机械化正代替人力畜力。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极高,因为它们可使粮食产量高。低产值的作物逐渐消失,许多十岁以下的孩子不认识蓖麻、黍米和芝麻等作物。村里不再养鸡卖蛋、养猪卖肉,由于近年地下水位骤降,也不再种植耗水的蔬菜。好在村里的小卖部卖各种常见蔬菜,有钱什么都能买到。

  从人们视野中淡出的还有属于农耕文明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后村的女人们》一书中,乡村农妇们的喜怒哀乐,通过作者原生态的语言而被生动细致地记录了下来,描绘出一个村庄半主动、半被动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轨迹。家庭性别权力关系的变化,折射的是农村从传统向现代文明迈进的过程。

  (作者系《后村的女人们》调查员)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8-24 9:58:4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国功]重构:逻辑起点的重立与内涵构建
下一条: ·[刘悦笛]论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的三重意蕴
   相关链接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陈思涵]“工夫”的双重指向:茶事与人情·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陶子煜]当局者观
·[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刘璐瑶]风险社会语境下当代日常生活仪式的变与不变
·[高鹏程]廖泰初的教育社会学·[安可然]日常生活视角下的手艺传承
·[刘晓春]人的历史比学科更长久·[徐赣丽]如何回到生活:手工艺产业化之路
·[林海聪]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早期社会调查与社会服务实践·李向振:《活法儿:京北城郊村的生计策略与日常生活》
·[沈燕]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沈燕]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
·[李牧]民俗与日常生活的救赎·[周星]关注世事变迁、追问“生活革命”的民俗学
·[韩若冰 黄潇婷]“日常生活”视角下黄河文化与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施爱东]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共同体意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