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萧放:中秋节内涵有普适性 让无形文化有物质载体
  作者: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23 | 点击数:6349
 


  中国人向来有“天下一家”的概念,这种古典的世界主义虽然与今天全球意识不同,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节日中尤其有这种感觉,似乎要将自己的节日快乐带给普天之下的人民,中秋节更是如此,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传达的就是这样一种理念。
 

  与中国人一起“举杯邀明月”

  一般来说,中秋赏月这样的传统核心节俗是很难与西方世界共享的。欧美人崇拜太阳,对夏至、冬至等特别重视,有点燃篝火的仪式与游戏活动,这跟欧美人的历法传统有关系,太阳历是他们一直奉行的历法,月亮的圆缺没有时间标志意义。对欧美人来说,中国人的月亮节是独特的,甚至是神秘的。但是,对月亮的崇拜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我们在美洲印第安人那里,看到了人们对月亮的重视,加拿大印第安土著人在月圆时节,要对月熏香,这种习俗至今仍在传承。非洲的坦桑尼亚也有一年一度的月圆节,类似中国的中秋节。他们在月圆之夜,全村人到村外围坐一起,安静地欣赏明月。等到深夜,一起歌舞,通宵达旦。

  当然,与中国邻近、在文化上有着紧密联系的东南亚国家就完全可与中国人一起“举杯邀明月”。如果我们讲中秋的世界性,从赏月的同一时间看,只能是东亚国家。事实上,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华人都过中秋节。

  韩国的中秋节称为“秋夕”或“月夕”,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热闹程度甚至超过春节。韩国人在中秋节那天,全家一大早就会起床,女人要穿上漂亮的韩服,结了婚的男子也要穿上韩服,未成家的男人一般要穿最漂亮的正装。大家聚在一起,首先要在长子家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然后围坐一起享用节日盛宴,还要到墓地祭祀。韩国的节日食品有松饼,中秋节家家蒸食松饼并且相互赠送。松饼有米粉制成的白色松饼和用艾草做的绿色松饼,另外还有用红薯粉、枣粉等制作的松饼,颜色多样。松饼的形状有好几种,最有代表性的是饺子形状的松饼,外面是像打糕一样的皮儿,里面是豆沙馅或是栗子馅、枣泥馅等。节日游戏有趣味的有两种:一是妇女在月光下跳圆圈舞;二是男女分组拔河,男人组拔雄绳,女人组拔雌绳,雌胜表示丰收,雄胜反之,所以大家需配合默契,总是要女方获胜。

  日本传统中秋节叫八月十五夜,由中国传入,有赏月习俗。节日期间各家用瓜果、米团供奉月神,在神社前举行祭祀活动。

  在越南,大人会给儿童讲中秋节的故事,儿童打灯笼在月下追逐游戏,他们认为中秋节夜里点灯可以驱逐妖魔,获得幸福安宁。

  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华人中秋节与中国大体一样。如新加坡人在中秋一个月前就有月饼、灯笼上市了。人们以月饼拜月祭祖,馈送亲朋好友,还要吃柚子,社区会开展灯笼制作比赛与观赏活动。新加坡的中秋夜祥和美丽。

  中秋节俗内涵的普适性

  中秋赏月是传统中秋的主要节俗之一,但是中秋节俗不仅限于赏月活动,它在我国明清时期已经是一个重大社会活动日,属于三大节之一。中秋节俗的主要意义在于庆祝丰收、强化家庭伦理,以及提倡人际交往。其中,强调家庭伦理与人际关系是中秋节主要内容,天上月圆,地上人圆,所以中秋节又名“团圆节”。

  无论东方西方,无论社会层级,家庭、朋友等亲情友情联系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利用传统节日创造回家的机会,加强与家人的联系,可以强化人们的家庭观念。和谐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如果从这一角度看中秋节的世界意义,可能就更有普适性。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集中展示的重要时机,华人华侨则是将中华传统节日推向世界的重要载体。他们在欢度春节、端午、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时,一方面强调了自身的文化身份、文化认同,通过族群的节日仪式、节日食品、以及蕴含其中的节日情感的传递,在展示中华传统节日文化魅力的同时,也浸润、影响着广大旅居地的居民,给他们以不一样的文化感受。如果我们的春节、中秋节等能够吸引当地居民的注意,让他们认同我们的价值观,分享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就有了世界意义。

  向世界奉献中华传统节日文化

  我们的传统节日的精神基础是儒家所倡导的和谐,强调有差异的多样性的和谐,所谓“和而不同”。这样的理念是一笔宝贵的人类文化财富,我们应该有一种开放的胸襟,吸纳世界先进文化,同样也有责任向世界奉献我们的优秀文化。

  事实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对当地文化环境进行适应性变化之后有被接受的可能,而文化就是这样一个流动地适应、变化与变异成新的过程。如春节在巴黎、纽约、温哥华等欧美城市已发展成为一年一度的大型文化节,参加者不仅是华人华侨,当地政府也出面组织相关活动,市长致辞并参加游行活动,春节已成为观光旅游项目。春节等传统节日让世界人民能够分享我们的快乐,能够认识文化生态多样性的重要,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温厚与崇高。

  当然,文化是有价值内涵的,它是民族立身之本。在全球化的今天,在一个文化重组与创新的时代,各种文化的相互联系会愈来愈密切。人们在联系中认知不同体系的文化,多一种文化样式,人们就会多一种文化选择,所以对于今天的世界来说,各文化间的相互包容与相互欣赏是一种时代潮流。

  我们觉得自己的节日是文化传统,但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来说,这些节日更多的是一种新奇与多样化文化样式之一,就像我们看待西方的圣诞节一样。我们在考虑中国传统节日的世界意义时,最实际的策略是在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开掘、整理、继承、改造方面下功夫,将具有普适性价值、适于向外扩展影响的文化事象提炼出来,以影像展示、仪式行为、物品装饰等方式进行世界宣传,应该充分重视发挥传统节日的文化载体功能,向世界昭示中华文明与文化。

  这些理念的实现,又要靠具体而微的节日事象实现,比如节日仪式、活动、礼品、食品、纪念品、玩偶等标志物都应该细心琢磨设计,让无形的非物质文化有可欣赏、能触摸的物质载体,这样的节日才能打动人心。一如西方情人节的玫瑰,中国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同样有自己的滋味与寄托,像北京中秋的兔儿爷就可以漂洋过海成为欧美人士欣赏的东方幸运神偶。同时,我们也可借鉴东亚国家与海外华人创造的节俗项目,丰富并扩大我们的传统节俗内容,让传统的节日更适合全球化的需要,更贴近人性,更能服务于家庭与社会。

  

  文章来源:中新网-中国文化报 2010年09月21日 14:1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中秋节与“月下踏歌”:百姓不应只是表演的看客
下一条: ·不一样的月光──民俗学博士施爱东谈中秋节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