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摘·
导语
本书是作者近十年来对当代华北乡村庙会、民间信仰的田野研究,同时也是从方法论层面对既有的民俗学关于分门别类的民间信仰研究、宗教学关于制度性宗教研究等的一种反动。它直面当代华北乡村(尤其是梨区)的普通民众信仰的生活事实,关注文化传承主体——人的生活世界与心理世界,以解读其中的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逻辑,反对机械地对源自西方经验的诸如“神圣”与“狂欢”等理论话语的机械套用。在提供大量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的同时,本书也鲜明地指出,伴随社会的演进,民众在传承并利用民间惯习的智慧与策略,并进一步揭示在中国乡村有着不绝生命力却长期被主流叙述称之为“淫祀”或“迷信”的民间信仰的阳面与阴面。
……
其实,在当下中国乡村,先天的、文化的和社会的三类神媒不仅是并存的,而且也是互动的,很少有单单属于哪一类的神媒.从神媒得神的过程和神媒将自己技术能力进一步保持和完善的过程来看,更是如此。不论是风声颇紧的“文革”还是相对宽松的当下,如同近十多年来在梨区一直声名显赫的香道的惠筱那样,梨区不少香道的在不知不觉中得神当差后,还主动在夜间跪香练习,加强与神神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同时,对神媒认同的文化,除了可以鼓励或暗示那些想成为神媒的人之外,也鼓励了那些自己不希望成为神媒却迫切地需要神媒出现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实际困难的常人。即,既有文化的鼓励或暗示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多向度的,而且对神媒认同的文化和神媒的实践之间也是互动的。
因此,香道的得神,由一个正常人成为具有特异能力的入神之媒,不仅是个人出于不同原因或主动或被动的抉择,也是乡村共享和认同的固有文化所允许,并在其激励下生发的。
……
本网2010-09-01发布
09-30更新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