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木散”和“阿格乃”是撒拉族特有的社会基层组织,在撒拉族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也是中国撒拉族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发表了为数不少的论文,如韩中义的《撒拉族“孔木散”和“阿格勒”探讨》,该文从撒拉族的“孔木散”的产生及其结构、特征、功能等方面作了研究论述后,认为孔木散是撒拉族最基层的社会组织之一,处在内部有规律的经常变化之中,遵循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秩序发展,变化具有离心力。“它在撒拉族社会中曾扮演过重要角色,这种社会组织是一种偏重于社会性和宗教性的组织,而非政府组织,其社会组织的自然属性非常典型。”同时在以撒拉族聚居的自然村为标准,将调查的“阿格勒”列成表,在分析研究了“阿格勒”的特征、功能和属性后,认为“阿格勒是由血缘关系向地缘关系过度的社会组织标志……他们在撒拉族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甘肃民族研究》1996年第2期)。高永久、徐亚清的《论历史上撒拉族的亲属制度及社会组织结构》,该文对撒拉族历史上存在过的舅权制度、“阿格乃”和“孔木散”形式、社区组织“工”等亲属制度及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的分析研究后,认为他们对撒拉族群体的影响和作用应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和研究(《西北师大学报》2001年第4期)。此外,芈一之的《撒拉族社会组织阿格乃和孔木散的研究》(《青海民族学会论文集》第2辑)、阿格乃·韩得彦的《试探撒拉族的“尕最”制度》(《青海民族研究》1991年第1期)等,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深入研究撒拉族的社会基层组织,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撒拉族社会,对促进撒拉族的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撒拉族语言文字研究成果丰硕
23年间中国撒拉语言研究在出版了2部专著的同时,发表了10余篇论文,该研究领域引人注目的亮点是研究队伍中出现了本民族语言研究学者如韩建业、马伟等人,较有代表性的论文如韩建业的《撒拉语司法概述》,该文系统地研究了撒拉语词法的结构规律,根据撒拉语的词的形态、句法和语义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名词、形容词、数词、代词、量词、副词、动词、后置词、连接词、语气词、感叹词、拟声词共12类,根据语义特征分为实词和非实词两大类,并分别做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反映了撒拉语词法的发展现状,具有较高的语言学学术价值(《青海民族研究》1989年第1期)。马伟的《撒拉语的主语宾语问题》,在对撒拉语的主语、宾语做了具体的分析研究后,尝试着寻求既与汉语接近,又保持撒拉语特点的双语学习的语法体系,研究视角较为新颖(《青海民族研究》1995年第2期)。韩建业的《撒拉语与汉语语法结构特点之比较》(《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将撒拉族语的一些语法特点与汉语语法进行比较研究,双语对比研究拓展了撒拉语研究领域的空间。米娜瓦尔《撒拉族语与土库曼语的关系—兼论撒拉语发展简史》,作者以第一手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具有同源关系的撒拉语和土库曼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共同点进行了共时和历时的比较研究后,认为撒拉族先民从中亚撒马尔罕东迁青海省已有700多年,但仍保留了与土库曼语诸多的同源成分,撒拉语中的乌古斯语特征更为突出,同时指出对同源成分的比较研究在阐明撒拉族东迁、民族形成的问题中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的《新疆撒拉语特点试析》,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材料,运用比较方法对新疆撒拉语的结构特点作了简要的分析(《新疆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该类论文从语法、语音、构词、方言等方面对撒拉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运用语言学对比研究方法,开拓了双语研究的新领域,这些研究成果都是他们深入实地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的结晶,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撒拉语的发展、特点及其变化,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撒拉语研究水平提高的标志,是中国撒拉族研究中水平最高、程度最深、成果最丰厚的领域之一。
(五)开拓了研究撒拉族经济文化的新领域
随着中国撒拉族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开拓,研究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如关于撒拉族经济研究,近年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每年都有成果问世,先后发表有10余篇研究经济方面的论文,较有代表性的论文如马维胜的《撒拉族先民经济文化类型分析》,从撒拉族先民活动地带的经济特点、民间关于先民居住地及东迁的传说、庭院布置与社会组织特点和民族语言等方面分析论证后,认为其先民经济属于农业经济文化类型,该文化形态保持至今,并在新的环境下得到新的发展。马伟、马晓军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状况》,该文通过对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个体经济发展历程的回顾,认为发展个体经济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对该县目前个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青海民族研究》2000年第3期)。马明良的《撒拉族生产观念与生产实践》(《西北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马维胜的《撒拉族商业述略》和《撒拉族乡镇企业中的家族化现象及其改造》(《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1995年第4期)、张爱儒的《对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发展乡镇企业的对策研究》(《青海民族研究》1997年第2期)等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中国撒拉族经济特别是商业经济历史的发展与现状,对中国撒拉族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撒拉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撒拉族经济研究领域较为突出的特点是现实性强,以研究现状问题为主,围绕着加快撒拉族地区经济发展展开研讨,学者们注重应用研究,对推动撒拉族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